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是古代中国政制的一大特点,其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启用身边的亲信近臣,组成决策核心;其二,是让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相互牵制。下列属于后者的措施是( )
A.秦朝三公九卿制度 | B.汉武帝设立中朝制度 |
C.唐代三省六部制度 | D.明朝实行内阁制度 |
晚清福州文人郭柏苍在《沁泉山馆诗》中写道:“年来通商号令行,穷黎遍享茶山利。高阜小邱(丘)恣铲除,百万磳田(即山田)一朝弃。”从中可提取的信息不包括()
A.大批农民弃农经商 | B.农民种茶收入增加 |
C.农业生产结构变化 | D.商品经济渗透到农村 |
明清时期,太湖地区出现大量“以机为田,以梭为朱”的家庭,苏州震泽镇及附近各村居民“尽逐丝绸之利”,松江地区男女几乎以棉织为业,景德镇有瓷窑近千座。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手工业的突出特点是( )
A.出现资本主义的雇佣关系 | B.南方经济超过北方 |
C.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 | D.区域经济分工扩大 |
据《唐会要》记载:“开成五年十二月敕:‘京夜市,宜令禁断’。”该史料反映了这一时期( )
A.夜市已被政府禁绝 |
B.市的管理制度已不能适应新的经济形势 |
C.市已由定时而聚发展为常设商业区 |
D.都城汴京夜市的繁华景象 |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宋朝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主要反映的是当时( )
A.依据性别的分工方式 | B.耕织结合的田园生活 |
C.世代相承的学艺传统 | D.安居乐业的社会状态 |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
内容 |
备注 |
春秋战国[来 |
牛耕、铁农具 |
|
都江堰、郑国渠 |
||
测知二十四节气 |
有利于安排农事 |
|
秦汉 |
耧车 |
提高播种效率 |
选种、育秧 |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
A.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
B.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C.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D.精耕细作的模式形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