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 B.严惩外国侵略者 |
C.洪仁玕提出《资政新篇》 | D.反对封建统治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
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亦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
C.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 D.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 D.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③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A.①② | B.①③ | C.③④ | D.②④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 D.信仰得救;致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