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前驻欧共体大使巴特沃恩在为《通向欧洲联盟的道路》一书的序言中说:“它提供了密切联系西德和西方的最初手段,为法德永久和解奠定了基础,带来了作为共同市场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楷模的共同结构新形式。”“它”是指
| A.国际联盟 | B.联合国 |
| C.欧洲煤钢共同体 | D.欧洲联盟 |
《资治通鉴》载:“唐自武德以来,开拓边境,地连西域,皆置都督、府、州、县。…… 当发山东丁壮为戍卒、缯帛为军资,开屯田以供糗粮,设牧监畜马牛,军城戍逻,万里相望”。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边疆行政管理与军事部署 | B.从内地迁移百姓巩固边防 |
| C.加强道路建设以运输军械军粮 | D.从军事角度实施屯田戍边 |
“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候疑焉,立诸候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子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候失位则天下大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
| B.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
| C.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 |
| D.确保贵族血统的纯正 |
有学者认为:“民主德国(东德)加入‘经互会’,除经济上日益依附于苏联而外,在经济现代化发展方面还是取得某种‘双赢’的结果:资源匮乏的民主德国,能以少量的资金获得发展经济所迫切需要的原料和能源,其中绝大部分原料和能源来自苏联”。这表明( )
| A.“经互会”是区域经济集团 |
| B.“经互会”阻碍了民主德国的经济现代化 |
| C.民主德国与“经互会”经济一体化 |
| D.“经互会”成员国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经济互助 |
“在西方,它作为社会革命的最后阶段,长期使人恐惧或被人赞美。在殖民地或前殖民地,它启示了一个新的开端。”这里的“开端”指( )
| A.以社会主义模式向现代化迈进 | B.通过政府对经济的大规模干预 |
| C.以暴力革命方式实现民族独立 | D.以改良的方式走资本主义道路 |
1945—1948年间,英国颁布和实施了《煤炭工业国有化法》《国民保险法》和《国民救济法》等一系列法案。这反映了英国()
| A.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 B.重视提高国有化程度 |
| C.建立社会福利制度 | D.优先发展煤炭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