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毛 头
今天是元旦,听说宋老师生了个小毛头,下午我就叫妈妈带我到宋老师家去看她。
到了宋老师家,趁妈妈和宋老师谈话的时候,我就仔仔细细地观察小毛头。
小毛头长得很小,头只有我的大洋娃娃那么大;脸圆圆的,红红的,像只大苹果。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两条线;两根眉毛像两道弯弯的新月;小嘴巴经常一动一动,好像在吃奶。她浑身被小被子包住,还用绳子扎紧,一动也不能动。
宋老师见她睡的时间长,想弄醒她,就用手捏捏她的鼻子。这下可把她弄火了。只见她脸涨得通红,眉头皱紧,想哭,但又没哭,只是把头颈一会儿伸长,一会儿缩短,过了不久,又呼呼大睡了。
宋老师还说,解开被子给她换尿布的时候,她就动个不停,脚一会儿往前踢,一会儿往后蹬,手一伸一缩,好像在做广播操。
我从来没有看见过这么小的毛毛头,觉得很好玩。
1.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想弄醒她 nòng( ) lòng( )
脸涨得通红 zhàng( ) zhǎng( )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前( ) 伸(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1)浑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呼呼大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在文中画出描写小毛头外貌的句子。
5.文中连用了三个比喻句来刻画小毛头的外貌特征,请正确填写。
脸圆圆的,红红的,像___________。她睡得很甜,两只眼闭得紧紧的,像___________。两根眉毛像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不动笔墨不读书
禹强读小学的时候,最怕写文章,费了好大劲,写出来的作文,老师总是说内容(空洞、空虚),词汇(空乏、贫乏),她心里非常(焦急、着急)。
她的爷爷徐特立知道以后,对她说:“禹强,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读多写。多读,就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这样既可以扩大知识面,增长见识,又可以学习别人写文章的经验。多写,就是要练习自己的笔头,肯于(克、刻)苦实践。于是,禹强就下工夫多读。 是报纸、杂志、小说, 是短篇、中篇、长篇,只要能找到的, 拿来读。可是,提起笔来写作文,进步却不大。徐老看到孙女这种学习方法,摇着头对她说:“你读书的方法不对,读书应该慢慢地读,一边读,一边动脑筋想一想:这本书讲了哪些道理,是怎样讲清楚这些道理的;书上有哪些好的语言、好的描写,也要想一想。严格地说:有些好的段落,光读光想还不够,你们小孩子要能够背诵才行。另外,还要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可以做摘抄,记提要,也要写心得,记体会,这就是我常说的不动笔墨不读书。”
从那以后,禹强看书的时候,身边总带着一支笔和一个笔记本,一边想一边记。而且,又勤练习写作,不久,她的作文成绩(居然、果然)提高了。读短文,选择()里恰当的字和词。
在“ ”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带点字的意思。
“费了好大劲”的“费”:
“词汇贫乏”的“贫”:用“——”线划出具体说“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语句。
根据徐特立老爷爷的话,我们可以知道,要写好文章必须达到两个条件:()和(),其中()必须要做到“动笔墨”。
课外阅读
《蚂蚁认路》
蚂蚁经常到离巢很远的地方去找食物。它找到食物,要是吃不了,又拖不回去,就急忙奔回巢去“搬兵”,把别的蚂蚁领来。它们或者把食物分成小块,各自衔一块带回巢去,或者同心协力把食物拖回巢去。
蚂蚁是靠什么把消息通知同伴的呢?原来,它招呼同伴就靠头上的那对触角。它们用触角互相碰撞来传递信号。如果食物又大又合口味,触角就摆得特别猛烈。
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它认路主要靠眼睛,能凭借陆上和天空中的景物辨别方向。有人做过一个实验,用一个圆筒围住一群在归途中的蚂蚁,只让它们看见天空,蚂蚁仍然能准确地认清前进的方向。如果把天空周围的景物完全挡住,蚁群就会四散乱跑起来。蚂蚁还可以根据气味认路,有些蚂蚁会在它们爬过的地方留下一种气味,回来时就根据这种气味确定路线。如果用手指在蚂蚁爬过的路上画一条横线,或用樟脑球等有怪味的东西将蚂蚁要走的路划断,蚂蚁就迷路了。蚂蚁认路的方法有几种?分别是什么?
短文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一个_________句。
用“____”画出人们是通过什么途径了解蚂蚁认路的本领的。
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可概括为()。
A.蚂蚁靠眼睛认路。 | B.蚂蚁认路的本领很强。 |
C.蚂蚁根据气味认路。 | D.蚂蚁很少会迷路。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小菊花和小红花
学校门口的花坛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鲜花,其中有一棵骄傲的小红花,它看不起旁边的小菊花,常常嘲笑它。有一天,小红花问小菊花:“你敢和我相比吗?小菊花!”
“不敢,小红花。”谦虚的小菊花回答说。
哼 我就知道你不敢 小红花摆出一副轻蔑的神气
“我现在确实不敢和你比。”小菊花说:“等到秋天,我开花的时候,可不见得比你差。”
“住嘴!”小红花愤怒地说:“你敢和我相提并论!到现在你连个花骨朵都没有,还说什么?”
时间不断地向前推移,夏去秋来,骄傲的小红花禁(jīn jìn)不住秋风吹打,花瓣一片一片地落下来,被秋风吹得无影无踪了,只剩下几个干枝子。瑟缩着低下了头。而小菊花呢,傲然挺立,争相开放,一片盛开的菊花把校园点缀得更加美丽。看着眼前的菊花盛(shèng chéng )开的情景,听到人们不断的赞美声,小红花羞愧得无地自容。选择括号内正确读音,画“√”。
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照样子写词语。
无影无踪:
五颜六色: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骄傲——()
赞美——()通过读这篇短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语文老师的帽子
我们的语文老师真有趣。他,大约四五十岁,身穿一套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慈祥的脸上强装着严肃的样子。最叫人好笑的是,这么热的天,他却戴着一顶黄军帽。
这一天,第二节课的铃声一响,教室里静得出奇。语文老师诧异地看了我们一眼,走上讲台,一低头,这才发现讲台上放着一幅画。这时,我们都()起来,那画上内容我们早知道了:一个光头的人,正拿着帽子往头上戴,旁边写着:请老师拿下帽子。语文老师低头看着画。我们笑了一阵都停下来,屏住气等待他(),然后拂袖而去。可是他看了画竟笑起来既然大家都想看看我的头那我就遵命了可看了以后你们须用文字把我的头描写下来说完,他真的脱下帽子呀,这叫什么头啊!一个疤挨着一个疤,像癞蛤蟆的疙瘩一样……大家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后来,我们的班主任替我们解了心中的谜。
原来,我们的语文老师年轻时也有一头漂亮的头发,乌黑乌黑的还带着自然弯曲呢。一次家属区失火,为救出邻居家的孩子,他冲进熊熊大火。当他抱出孩子时,一头昏倒在地。头上乌黑的头发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鸡蛋大小的燎泡……以后,语文老师就()地戴着帽子。
听了班主任的话后,我们都低下了头,隐隐感到不安和内疚,上次那幅画的作者刘东抽泣起来……给第二自然段缺少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意思。
①取而代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面面相觑(“觑”qù的意思是看,瞧):__________________在文中的括号内填上恰当的成语。
刘东画的那幅画,内容是什么?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同学们“心中的谜”是指什么?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 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
聪明的华佗
华佗是我国古代有名的医生。他七岁的时候,妈妈送他到蔡医生的药铺里学徒。蔡医生想考考小华佗。他看见两只羊正在打架,就叫华佗把它们分开。
两只羊头对头,角对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斗得很凶,谁也不肯让谁。华佗看了,心想:硬拉是不行的,我得想个办法。
华佗采来鲜嫩的青草,两手各拿一把,在两只羊面前晃动。羊看到青草,都急着去吃。这样,两只相斗的羊被华佗引开了。
蔡医生看了,很高兴,立刻收下了这个聪明的徒弟。这个故事有()自然段。
把左右两边的词,用线连起来。
有名的小草拔斗羊
聪明的医生收青草
青青的华佗分徒弟写反义词。
这一()哭一()对一()
分一()迎一()头一()在()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青草一()山羊一()牛角
一()树林一()医生一()电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