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她改变了一个国家的态度(节选)
2006年,英国广播公司女摄影师丽贝卡·霍斯金到夏威夷海域拍摄野生动物的纪录片,中途岛上的一幕惨景让她心灵震颤:数百只信天翁倒在海滩上。
这些美丽的鸟的胃已被阳光曝晒,塑料颗粒散落在羽毛和骨骼之间。各种塑料器物的残片——塑料袋、玩具,哮喘器、圆珠笔、香烟过滤嘴、牙刷、梳子、饮料瓶盖--都从死亡的信天翁的胃中暴露。这些鸟显然是在吃了塑料残渣后窒息而死的。
那一刻,丽贝卡在气愤和郁闷中崩溃了。
回到故乡英国莫德博里镇,丽贝卡剪辑完纪录片,便展开了禁止塑料袋的活动。一个月的时间内,她和儿时的朋友一起向家乡人展播野生动物生存的实况录像,邀请小镇上43个零售商在酒吧边看纪录片边商议禁止塑料袋的行动计划。6个月的实验后,这个随手丢塑料袋的社区全部用上了布袋,向大自然少扔了50万个塑料袋。
莫德博里成了欧洲第一个全面禁止塑料袋的城镇,丽贝卡的勇气和行为在英国家喻户晓。英国绿色和平组织的负责人说:“她在几个月内改变了英国人对塑料袋的态度,她把太平洋上的所见所闻和自己生活的国家联系起来,她应当是英国的首相。”
丽贝卡的作为向人们证实:不要等待政府和超市去作为,只要公民自觉行动起来,就可以产生巨大的力量。英国首相布朗在发表他上任后的第一篇“绿色讲话”时,提到他将召集所有超市的高管开会,讨论如何消除塑料袋。“我相信我们能消除一次性使用的塑料袋,找到可持续使用的替代品。”没有人游说,也没有人辩论,丽贝卡用行动说服了首相对塑料袋开战。布朗致信莫德博里镇的行政官员,“德博里的人应当为他们所表现的领导作用感到骄傲”。
1974年出生、毕业于爱丁堡大学的丽贝卡,2007年11月获得了全英环境与媒体奖。
(1) 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接二连三:                                 
家喻户晓:__________  ______ _____________
(2) 让丽贝卡“在气愤和郁闷中崩溃了”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丽贝卡获得全英环境与媒体奖凭借的是什么?你觉得她应该得这个奖吗?(3分)
                                            
(4) 丽贝卡的故事对我们有些什么启示?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3分)
                                            
(5)塑料袋也是我们常说的方便袋,你认为丽贝卡做的对吗?说说你的理由?
                                            
(6)假如丽贝卡在中国,她做的事情会如何?请展开你的想象,把经过或者结果简单说说。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猫有一对明亮的眼睛,即使在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也能看清东西,再狡猾的老鼠也逃不过猫的眼睛。它的耳朵很灵活,能随意转向声音的来处。只要有声音,哪怕是极小的声响,它也能及时辨出。猫的脚趾上有锋利的爪,这就是猫能在平地疾走如飞,还能沿壁上房、爬树跳墙、追捕老鼠的重要原因。猫的脚上还有一块软而厚的肉垫儿,因而走路时没有声音,可以悄悄地、出其不意地逮住老鼠。猫的胡须很粗,感觉灵敏,能测出各种洞口的大小。
给带点的字选择正确的意思。
(1)走如飞()疾:① 病② 狠③ 快,迅速④疼痛
(2)出不意()其:① 他的,他们的② 那,那个
写出下列词的反义词。
明亮()狡猾()灵活()
粗 ()厚()黑()
这篇文章是从 等方面介绍猫的。猫的这些特点有利于

阅读回答问题
开始脱壳了!蝉虫整个身体来回地抽搐几下,背上立刻裂开了一道口子,蝉背露出来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极淡的绿色,一会儿变成了深绿色。接着,头钻出来了,前面是一双透明发亮的大眼睛,像两颗花椒籽一样又黑又亮。六只脚出来了,整个身子在慢慢地活动,最有趣的是蝉尾出壳的情景。未出壳的蝉尾使劲地抖动着,伸着。蝉儿把它已经出壳的上半身腾空向后仰去,又敏捷地向前扑来,再用前脚抓住蝉壳用力一抽,又白又嫩的蝉尾就出来了。整个动作配合得自然协调。脱壳的蝉儿静静地趴在蝉壳上,过了好一阵子,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蝉壳。
刚出壳的蝉儿除了背上那一层保护甲外,全身都是灰白色的,折叠的翅膀也只有一点点。但是,很快就发生了奇迹般的变化。又小又嫩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盖住身子,像两把扇子长长地拖在身后。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由浅而深地变化一次,渐渐地变成了深绿色,变成了棕黑色。翅膀上出现了排列整齐、图案精巧的斑纹。蝉触角也显现出一道道灰白色的光环。
“金蝉脱壳”在原文中的意思:
现比喻:
用“~~”画出第一段中的比喻句,这句话把 比作
读了短文,你知道了蝉脱壳过程的部位顺序依次是:
第二段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横线画出来。
蝉脱壳的过程之所以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那是因为
请写一句有关“观察”的名言。
出壳后的蝉变化最大的是
请写出蝉尾出壳的动词:、、、、、、
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敏捷— 依依不舍—

拓展练习:
(1)照样子写词:枝繁叶茂:、、、
(2)当你阅读“金蝉脱壳”的具体过程时,一定被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吸引了吧。那你想到那些名言呢?

据课文内容填空
(1)背上那一层保护甲的颜色也在很快地变化着,先是_________,一会儿变成了___________。头钻出来了,前面一双___________的大眼睛,像_________。
(2)最有趣的是_______________。未出壳的蝉尾_______________,______。蝉儿把它已出壳的上半身_______________,又______________,再用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出来了。整个动作_____________。
(3)________的翅膀逐渐大了起来,很快__________,像________________。
(4)蝉儿的肚子在不停地颤动着,每颤动一次,身上的颜色就_______________,渐渐地变成了__________,变成了___________。翅膀上也出现了_______________。蝉触角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金蝉脱壳》一文生动地介绍了 的过程,展示了那奇特动人的情景,启发人们
(6)《金蝉脱壳》介绍了蝉脱壳的过程,脱壳时身体各部分出来的顺序是 。脱壳后变化最大的是
(7)“金蝉脱壳”还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 “三十六计”还有: 等。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我细细端详着:这条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凸起,凶相毕露。身躯呈长筒状,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也不动。
“变色龙如此迟钝,如何捕捉食物呢?”
“你别看它可以连续几个小时挂在枝叶上一动不动,但它是似睡非睡地窥探着,伺机捕捉昆虫。它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它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着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准确地判断自己与昆虫之间的距离,用舌头捕捉食物。”中非工人朋加沙绘声绘色地向我们介绍着。
这时,一只色彩缤纷的蝴蝶飞过来,离变色龙还有相当的距离。似睡非睡的变色龙,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地伸出它那长得惊人的舌头——舌头的长度超过它身长的一倍,刹那间,那只彩蝶已被卷入它的口中,成为美餐。我们被它吓了一跳。
片段中表示“看”的词语有:
从“迅雷不及掩耳”看出
第二段中引号表示 ,破折号表示
“我们被它吓了一跳”的原因是:
联系全文,概括变色龙的生活习性:变色龙靠()来判断昆虫的位置,用() 来捕获食物。
用“——”线画出正确读音 伺(cì sì)机刹(chà shà)那间
“刹那间”可以换成词语:
变色龙,学名 ,因为它能够 ,以求得自身的安全,所以俗称 。现在常用这个词语来形容 。 像这样的三字成语你还知道
课文主要从 这三个方面介绍了变色龙的特点。其中你最感兴趣的是 ,因为
圈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把正确的词语写在括号里:
凶相露() 指手脚()四短脚()
端详的意思: 。近义词: 。反义词:
作者是从 两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是按
的顺序来写的。
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最后一个自然段主要写
关于变色龙舌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变色龙舌头的长度跟它的身子差不多长。
B.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比它身长的两倍多一点。
C.变色龙舌头的长度是它身长的两倍。
这段话中“迅雷不及掩耳”是个六字成语,请把下面的六字成语补充完整。
真金不怕()()不如一见
有眼不识()士可杀()
有志者()天有()风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