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短文
走进书里去
①有人说现代的儿童普遍有个共同倾向,就是把大部分时间花费在看电视和看漫画书上,而不喜欢阅读文字比较多的书籍。
②这样的孩子,外表看起来聪明伶俐,见闻广(搏 博),但缺乏深入思考的(奈 耐)心,知识虽多但流于肤浅,反应虽敏捷却未经推敲思索。
③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很多,影视器材的进步使人们(豪 毫)不费力地坐在(荧 影)光屏前,就可获得无奇不有的各种知识;也可以轻松愉快地在短短的时间内欣赏完一部文学作品。相形之下,阅读书籍就成为辛苦、乏味、寂寞的事了。因此,能够静下心来聚精会神读书的儿童,也就愈来愈少了。
④小朋友可能读过《顽童流浪记》,也可能看过它的影片或卡通,两相比较,在读小说时所感受的是细致的、隽永的语言文字之美,而且又有深邃的思想、永恒的感情。至于影片和卡通,虽然也给你感觉艺术之美和另一种震撼,但欣赏的过程却是瞬间的、粗略的。
⑤如果把阅读比喻成细嚼慢咽的宴席,电视前的观赏就是便捷的快餐,是可口的零食。一样是吃的享受,韵味却不相同。
⑥现代人的求知和文学欣赏的方式已变得多姿多彩,不过,千万不要忘记阅读书籍仍然是求学问的主要方法,更是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阅读①—③段,划掉括号里不正确的字。
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粗略——
瞬间——
为什么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儿童愈来愈少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小说和看影片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把___ __比喻为__ _____的宴席。把_______比喻为_____的快餐。
文学欣赏的最佳途径是什么? 但愿你能确实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走进书里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它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威胁——()随意——()
(2)反义词:贡献——()毁坏——()短文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 、 、 、 。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多项选择)()。
A. 随意毁坏 B. 滥用化学品 C. 自然灾害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体会文中加点词“本来”在句中的含义。
。
拓展运用。
有人送我一枝草
三毛
1971年的夏天,我在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
不知是到美国后的第几天了,我去找工作回来,慢慢地往回的地方走。那时候身上只剩下一点点钱,留下来是个大问题,又找不着事情做,心里很茫然。穿过学校时,我低着头,走得很慢很慢。
远远的草地上,那里半躺着一个陌生的青年,好像十分注意地看着我。我感觉到了他的目光,但是没有抬头。他站起来了,又蹲下去从草地上拿了一样什么东西,然后向我走过来。
他步子走得很大,轻轻地吹着口哨,看起来很愉快的样子。
由于不认识他,我没有停步。
一片影子挡住了去路,那个吹着口哨的青年,把右手举得高高的,手上是一枝碧绿的青草,他正向着我微笑。
“来!给你——”他将小草当作珍宝一样递给我。
我接住那枝小草,惊讶地望着,然后忍不住笑了起来。
“对,微笑,就这个样子,嗯!快乐些!”他轻轻地说。说完拍拍我的脸,摸摸我的头发,送过来一丝温柔的微笑。
然后,他双手插在口袋里,潇洒地走了。
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
小草,保留了许多年,虽然连它的名字都不知道,那位青年的脸在记忆中虽然模糊了,可是直到现在,却没有办法让我忘记。
很多年过去了,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青年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将乐观和快乐传递给另一些人。将这份感激的心,化作一声道谢,一句轻轻的赞美,一个微笑,一种鼓励的眼神——送给那些似曾相识的人,那些在生活中擦肩而过的人。请为下面的“着”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zhāo zháo zhe zhuó
着落 ()躺着()着凉()着装()第(2)段中从“我”_______的步态、_________的形态、_________的心态三个方面,把一个旅居海外的学子因生活无着落而情绪低落的情况表现得极为细腻。
第(12)段写道:“那是我到美国后第一次收到的礼物。”这个“礼物”是________,使我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4)段中“我常常觉得欠了这位陌生人一笔债,一笔可以归还的债”联系下文回答这句话的含义。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在云南境内有一颗耀眼的“绿色宝石”,它就是我国最大的热带植物宝库——西双版纳。
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古木参天,藤萝蔽日,进入林中就像到了奇花异树的海洋。这里的望天树高达七、八十米,()拾起头()能看到它的树冠,是名副其实的“森林巨人”;这里的古椿树粗壮高大,就是几个人拉起手来也围不拢。这里有重量惊人的黑黄檀,有钢铁一样硬的铁力木,有能够分泌毒液的箭毒木,也有能够供应淀粉的西米树。
西双版纳的植物不但姿态万千,而且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油棕被称为“世界油王”,可西双版纳的油瓜的含油量比油棕还要高出许多。这里的扁担藤简直就是一座座“ 天然饮料厂”。当你口干舌燥的时候,只要用刀砍断一根扁担藤,清甜可口的汁水就会像喷泉一样流出来。这里的黑心树是难得的“木材仓库”。这种树不怕砍,不怕伐,()留下一段树桩,很快()会萌生出许许多多的嫩芽,两三年的功夫,这些嫩芽就能长成10来米高、比碗口还粗的大树。这种树的寿命特别长,一般的可以活200到400年。一家人种上几棵黑心树,烧柴的问题就解决了。
种类繁多,郁郁葱葱的植物,不仅美化了这里的山川,也给这片绿野中的珍稀动物提供了栖息、繁衍的场所。千百年来,生活在西双版纳的人们十分爱惜这块“ 绿色宝石”,使它永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联系上下文,将下列关联词分别填入第二、三自然段的圆括号内。
A 只要……就…… B 只有……才……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乃至() 爱惜( )从文中找出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抄在下面。
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
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这段话选自课文 作者是 国作家 。
“他”指的是 ,“他们”指____________
用“ ”画出描写渔夫神情的词句。
“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这句话的意思是 。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我喜欢去植物园,是为了静。
②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不只是对那些抽象的东西如心灵、寂寞之类。它使我听见鸟声,听见水声,听见四脚爬虫在草叶间窸窸窣窣的“走路”声,听见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令耳朵听得很深;它使我看见叶面上的“血脉”,看见树顶间的青天,看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令眼睛望得更远更细,仿佛可以看到天涯海角处——也不过是一片极静的幽林。
③前几天,我偶然在中午的时候去了植物园。到处都是满溢的阳光洒上的金粉,连曲径上的小碎石都艳了起来,一切的静依然静着,却不知由哪儿飞来了许多花的访客——那些横飞的蜜蜂。草地上躲躲藏藏的苜蓿透露着若隐若现的紫色消息,一只淘气的蜂把它传给旁边的野花。那野花像一朵淡黄的云,轻柔得仿佛轻风一吹就会散。那只蜜蜂一站到花蕊上去,花茎就不胜负荷地弯垂下来。“太重啦”,仿佛有一声甜美的呼喊,吓得蜂儿直跳起来,花儿才又弹簧似的弹回原位,伸直了花梗。结合上下文解释带点词语的意思。
天涯海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胜负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文章,说说“静,仿佛能使一切增加深度”这句话该如何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仿照前面一句的内容,在第②自然段中的两处横线上分别补写一个句子。
请你根据下面的比喻义填写含有动物名称的成语。
比喻见识短浅。( )比喻大功告成。( )
比喻用计脱身。( )比喻骗人离去。( )
比喻自取灭亡。( )比喻走投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