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尊字子赣,涿郡高阳人也。少孤,窃学问,能史书。年十三,求为狱小吏。数岁,给事太守府,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太守奇之,除补书佐,署守属监狱。久之,尊称病去,事师郡文学官,治《尚书》《论语》,略通大义。复召署守属治狱,为郡决曹史。数岁,以令举幽州刺史从事。而太守察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数上书言便宜事,事下丞相御史。初元中,举直言,迁虢令。
后上行雍,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以高第擢为安定太守。到官,出教告属县曰:“令长丞尉奉法守城,为民父母,抑强扶弱,宣恩广泽,甚劳苦矣。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又出教敕掾功曹,“昔孔子治鲁,七日诛少正卯,今太守视事已一月矣,五官掾张辅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然适足以葬矣。丞戒之戒之!”辅系狱数日死。威震郡中,盗贼分散,入傍郡界。豪强多诛伤伏辜者。坐残贼免。起家,复为护羌将军转校尉,护送军粮委输。而羌人反,绝转道,兵数万围尊。尊以千余骑突羌贼。功未列上,擅离部署,会赦,免归家。涿郡太守徐明荐尊不宜久在闾巷,上以尊为郿令,迁益州刺史。先是,琅邪王阳为益州刺史,行部至邛郲九折阪,叹曰:“奉先人遗体,奈何数乘此险!”后以病去。及尊为刺史,至其阪,问吏曰:“此非王阳所畏道邪?”吏对曰:“是。”尊叱其驭曰:“驱之!王阳为孝子,王尊为忠臣。”尊居部二岁,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
迁东郡太守。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及尊视事,奉玺书至庭中,王未及出受诏,尊持玺书归舍,食已乃还。后王复延请登堂。
久之,河水盛溢,泛浸瓠子金堤,老弱奔走,恐水大决为害。尊躬率吏民,投沉白马,祀水神河伯。尊请以身填金堤,因止宿,庐居堤上。吏民数千万人争叩头求止尊,尊终不肯去。及水盛堤坏,吏民皆奔走,惟一主簿泣在尊旁,立不动。而水波稍却回还。吏民嘉尊之勇节。
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问诏书行事,尊无不对:回答
B.后上行雍幸:指皇帝到某地
C.擅离部署坐:因犯……罪
D.吏民嘉尊之勇节壮:强壮

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王尊“为公”的一项是    (  )
①数上书言便宜事 ②七日诛少正卯  ③尊以千余骑突羌贼
④怀来徼外,蛮夷归附其威信  ⑤尊持玺书归舍,食已乃还    ⑥因止宿,庐居堤上

A.①③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王尊年幼时成了孤儿,后来担任书佐时,监管监狱事务很长时间,后来推说自己有病而离职,进一步师从郡文学官学习,并且颇有收获。此后又被征召复出任职。
B.在做益州刺史时,面对前任王阳认为作为孝子不应冒生命危险而过的九折阪,王尊表示自己要做忠臣而不畏惧过九折阪。王尊在任两年,安抚境外(百姓),各部族百姓都来归附。
C.东郡境内河水泛滥,面临决堤的时候,身为太守的王尊镇静自若,表现出一种与大堤共存亡的勇气。当然,他亲自率领官吏百姓投白马祭祀河神,显然有迷信因素。
D.王尊清正廉明,不畏权贵,除贪肃恶态度坚决,堪称朝廷忠臣。他曾因敢于直言、政绩突出、带兵突围等被嘉奖提拔,但也几次因不同的原因被免职。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过虢,尊供张如法而办。
答:         
②太守以今日至府,愿诸君卿勉力正身以率下。
答:       
③是时,东平王以至亲骄奢不奉法度。
答:       
请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
桓公曰:“视公之仪状,非愚人也,何为以公名之?” 对曰:“臣请陈之,臣故畜牸牛生子而大卖之而买驹少年曰牛不能生马遂持驹去傍邻闻之,以臣为愚,故名此谷为愚公之谷。”
(《说苑·政理》)
[注]牸(zì)牛:母牛。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小题。
余自燥发时,则知吾吴中有文先生。今夫文先生者,即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然要间以翰墨得之。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则谓文先生负大节,笃行君子,其经纬足以自表见,而惜其掩于艺。夫艺诚无所重文先生,然文先生能独废艺哉?造物柄者不以星辰之贵而薄雨露,卒亦不以百谷之用而绝百卉,盖兼所重也。
文先生者,初名璧,字徵明。寻以字行,更字徵仲。八九岁语犹不甚了了,或疑其不慧,温州公独异之曰:“儿幸晚成,无害也。”先生既长,就外塾,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尝从温州公官于滁,以文贽庄郎中昶,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归为邑诸生,文日益进。年十六,而温州公以病报,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至则殁三日矣。恸哭且绝,久之乃苏。郡僚合数百金为温州公赙,先生固谢不受曰:“劳苦诸君,孤不欲以生污逝者。”其郡吏士谓温州公死廉而先生为能子,因修故却金亭以配前守何文渊,而纪其事。先生服除,益自奋励,下帷读,恒至丙夜不休。于文师故吴少宰宽,于书师故李太仆应祯,于画师故沈周先生,感自愧叹,以为不如也。吴中文士秀异祝允明、唐寅、徐祯卿日来游,允明精八法,寅善丹青,祯卿诗奕奕有建安风。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日欢然亡间也。
俞中丞谏者,先生季父同年也。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先生曰“朝夕饘粥具也。”俞公故指先生蓝衫曰:“敝乃至此乎?”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一日,过先生庐,而门渠沮洳,俞公顾曰:“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先生谢曰:“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异日,俞公自悔曰:“吾欲通文生渠,奈何先言之?我终不能为文生德也。”先生业益精,名日益重。
(节选自王世贞《文先生传》)
[注]①要间:要,大体;间,偶或。②跅弛:放荡。③曹偶:同辈。④沮洳:低湿。⑤堪舆:风水。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学士大夫自诡能知文先生者诡:假称,妄言
B.先生与之异轨而齐尚尚:崇尚,喜好
C.俞公竟不忍言遗金事竟:竟然
D.通此渠,若于堪舆言,当第第:科举考中

下列句子中,全都表示文徵明品德高尚的一组是()
①无论田畯妇孺,至“文先生”啧啧不离口②先生为废食挟医而驰③颖异挺发,日记数百千言④庄公读而奇之,为诗以赠⑤先生佯为不悟者,曰:“雨暂敝吾衣耳。”⑥公幸无念渠,渠通,当损傍民舍

A.①②⑤ B.②④⑥ C.②⑤⑥ D.①③④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些学士大夫认为文徵明的书画才能掩盖了他出众的道德品行,但是王世贞认为就像上天不因为看重星辰而鄙薄雨露一样,人们评价文徵明时也不应该重德轻艺。
B.小时候文徵明并不出众,到八九岁时说话都不很清楚,有人怀疑他不聪明;长大以后他勤奋学习,常常读书到深夜还不肯休息,因而学业精进。
C.文徵明对父亲非常孝顺,父亲去世后悲痛欲绝,郡里的同僚凑集了几百金资助他办理丧事,文徵明认为如果接受将有污先父清廉之名,因而没有接受。
D.文徵明不仅刻苦读书,还广泛地向自叹弗如的人学习。如他向李应祯学习书法,向沈周学习绘画,与擅长书画的祝允明、唐寅等人交往,使自己在德艺两方面日益精进。

翻译下列句子。
(1)其人咸跅弛自喜,于曹偶亡所让,独严惮先生,不敢以狎进。

(2)念先生贫而才先生,欲遗之金,谓曰:“若不苦朝夕耶?”

(3)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张衡传》)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9分,每小题3分)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孤且窭①,事母谨甚。研究经术,性謇②特。举明经,诣京师,客有徒步疲于道者,自言:“父宦远方,病且革,欲往省,困不能前。”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不告姓名去,由是誉振一时。不肯造请贵势,魏征异之,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俄而征薨,乃娶。人问其然,曰:“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素善刑部尚书张亮,亮抵罪,故贬吉安丞。吉安介蛮夷,梗悍不驯,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行释奠礼,清歌吹舞,人人悦顺。久之,徙洹水丞。而亮兄子皎自朱崖还,依义方。将死,委妻子,愿以尸归葬,义方许之。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奏曰:“天子置公卿士大夫,欲水火相济,盐梅相成,不得独是独非也。今陛下抚万邦而有之,蛮区夷落,罪无逃罚,况辇毂下奸臣肆虐乎?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不自主出,而下移佞臣,履霜坚冰,弥不可长。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岁终不复调,往客昌乐,聚徒教授。母丧,隐居不出。卒,年五十五。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五)
【注】①窭:jù 贫穷。②謇:jiǎn 正直。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是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孤且窭,事母谨甚孤:幼年死去父亲
B.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稍:逐渐
C.杀人灭口,此生杀之柄柄:把柄
D.高宗特原义府之罪原:赦免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王义方“仁义”和“忠诚”的一组是

A.①义方哀之,解所乘马以遗②请下有司杂治正义死状
B.①义方召首领,稍选生徒,为开陈经书②将加弹奏,以问其母
C.①既葬皎原武,归妻其家,而告亮墓乃去②初不附宰相,今感知己故也
D.①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②欲妻以夫人之侄,辞不取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义方自幼丧父,侍奉母亲非常恭谨。他饱读诗书,前往京城长安参加明经考试,途中遇到一个徒步赶路的人,了解情况后,就把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因此美名振动当时。
B.王义方在朝中不肯走访请托权贵,因此魏征非常器重他,并要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为了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王义方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
C.中书侍郎李义府想占有姿色过人的罪囚淳于氏,要大理寺臣毕正义将她从监狱里弄出来。时任侍御史的王义方上奏高宗重新审理这个案子,但高宗认为他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
D.王义方担任洹水县县丞时,好友张亮的侄子张皎临死前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自己的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张皎死后,王义方按照张皎的遗言,把他安葬在家乡原武,并在坟前祭告,最后将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皎妻少,使奴负柩,辍马载皎妻,身步从之。
(2)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沈 起 元 传
沈起元,字子大,江南太仓人。康熙六十年进士,选庶吉士,改吏部主事。擢员外郎。总督高其俾令权福州,调兴化。莆田民因讼互斗,其倬恐酿乱,令捕治。起元责两人而释其馀,报曰:“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寻摄海关,裁陋规万馀金。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起元闻,立督收税如额,令商舶行,白常安斥奴。自是人皆奉法。
调台湾。台湾田一甲准十一亩有奇,赋三则:上则一甲榖八石,中则六石,下则四石,视内地数倍。然多隐占,民不甚困。时方清丈,占者不得匿。其倬欲使台湾赋悉视内地下则,恐不及额致部诘。起元令著籍者仍旧额,丈出者视内地下则。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
乾隆二年,擢河南按察使。会久雨,被灾者四十馀县,饥民四走,或议禁之。起元谓:“民饥且死,奈何止其他徙?”令安置未被水诸县,给以粮,遂无出河南境者。巡抚雅尔图檄府县修书院,以起元总其事,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七年,迁直隶布政使。大旱议赈,总督高斌欲十一月始行,起元力请先普赈一月,俟户口查竣,再分别加赈。有倡言赈户不赈口者,起元曰:“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杀七
八人矣!”檄各属似此者罪之。
起元自少敦厉廉耻,晚岁杜门诵先儒书。临没,言:“平生学无真得。年来静中自检,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节选自《清史稿·沈起元传》,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视内地数倍视:对照
B.被灾者四十馀县被:遭受
C.檄各属似此者罪之檄:下文书
D.晚岁杜门诵先儒书杜:杜绝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莆田民因讼互斗 B.罪在主者,馀不足问也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罪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教群士省身克己之学 D.仰不愧,俯不怍,或庶几焉

家祭无忘告乃翁置杯焉则胶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沈起元处理民众斗殴之事时,并没有随意逮捕参与事件的百姓,体现了他的理智与爱民,在海关任上的做法则体现了他的严明。
B.在台湾任职期间,当地有很多隐瞒土地不上报的情况,沈起元重新丈量百姓的土地,改变了原先的土地赋税制度,统一采用内地的最低标准。
C.河南水灾,百姓四处逃散,沈起元没接受一些人禁止百姓逃难的建议,反而将他们安置在没有遭遇水灾的的几个县,并发给他们粮食。
D.乾隆七年,直隶大旱。沈起元迅速赈灾,同时采取普赈与加赈的方法救助百姓,严厉驳斥一些官员的“赈户不赈口”的提议。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巡抚常安有奴在关,以索费困商舶。
译文:
(2)俟隐占既清,更减旧额重者均於新额,赋不亏而民无累。
译文:
(3)一户数口,止赈一二,是且杀七八人矣!
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令狐潮围张巡于雍丘,相守四十余日,朝廷声问不通。潮闻玄宗已幸蜀,复以书招巡。有大将六人,官皆开府,特进白巡,以兵势不敌,且上存亡不可知,不如降贼。巡阳许诺。明日堂上设天子画像,帅将士朝之,人人皆泣。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斩之,士心益劝。
城中矢尽,巡缚稿为人千余,被以黑衣,夜缒城下,潮兵争射之,久乃知其稿人;得矢数十万。其后复夜缒人,贼笑不设备。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潮军大乱,焚垒而遁,追奔十余里。潮惭,益兵围之。
巡使郎将雷万春于城上,与潮相闻,贼弩射之,面中六矢而不动。潮疑其木人,使谍问之,乃大惊,遥谓巡曰:“向见雷将军,方知足下军令矣,然其如天道何?”巡谓之曰:“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未几出战,擒贼将十四人,斩首百余级。贼乃夜遁,收兵入陈留不敢复出。
顷之,贼步骑七千余众屯白沙涡,巡夜袭击,大破之。还至桃陵,遇贼救兵四百余人。悉擒之。分别其众,妫、檀及胡兵悉斩之,荥阳、陈留胁从兵,皆散令归业。旬日间,民去贼来归者万余户。(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张巡:“安史”乱起时,任真源县令,因上司投敌,他率军开往雍丘。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潮闻玄宗已幸蜀幸:特指皇帝到某处去
B.巡阳许诺阳:假装
C.贼笑不设备备:防备
D.潮惭,益兵围之益:更加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且上存亡不可知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B.①巡引六将于前,责以大义②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C.①乃以死士五百斫潮营②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D.①君未识人伦,焉知天道②焉用亡郑以陪邻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狐潮率军包围了张巡,还以书信劝降;张巡的六名将领也劝他投降,张巡设计杀
了他们,士气因此大振。
B.在城中箭已用尽的情况下,张巡捆扎了千余草人,向贼兵“借”来几十万支箭,表
现了他不同寻常的机智。
C.通过交锋,令狐潮很佩服雷万春和张巡的治军,并以天道称赞他们,结果遭到张巡
的斥责,并被打得落荒而逃。
D.张巡有勇有谋,接连打败贼兵,而且对俘虏分别处理,恩威兼施,贼兵中的许多百

姓都来归附他。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 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卫灵公》)
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
瓶庵小传
魏禧
吴门枫江之市,有君子焉,人皆称曰瓶庵。或曰守口如瓶,取谨言之义。或曰瓶窄口而广腹,善容物者也。
瓶庵幼失怙废学,长自力于学,好文墨士,于贤人隐君子尤尊敬之。朋友之穷老,无所归者,曰:“于我乎养生送死。”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人有急难之日,好行其德。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几何钱?”曰数若干,瓶庵曰:“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乃增其值。故负贩人亦曰瓶庵盛德长者。吴门高士徐枋,难衣食,瓶庵尝馈遗之,枋不辞。
瓶庵年六十,家人将觞客,瓶庵曰:“吾将归故乡,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吾六十,善病,不于此时一拜先陇,更何待耶?”于是去倡建始祖祠修五世以上墓拜故旧之陇酹之不令其子孙知。事竣,力疾游黄山而后返。里有事,尝就瓶庵平曲直,白徒悍卒皆服之。或曰:“瓶庵之父,往侨维扬,会逆阉魏忠贤用事,有假其威虐人者,君以布衣叩阍。抗疏,既危而免。”瓶庵殊多父风也,父尝刲股以疗亲痛,瓶庵父病亦刲股。瓶庵之妹死,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于是远近士至吴门者,皆欲争识瓶庵矣。
注①先陇:祖先陇地,祖墓。②白徒:本指无军籍临时征集的壮丁。此处指散漫无管束的人。③叩阍(hūn):向朝廷进言。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瓶庵幼失怙废学怙:依靠
B.于是士君子皆贤瓶庵贤:有才德
C.尝僦小舟,问舟子曰僦:租赁
D.吾六十,善病善:很容易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 朋友之穷老    ②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B.① 有假其威虐人者       ② 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C.① 以是费为祖宗祠墓费     ②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
D.① 拜故旧之陇而酹之      ② 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文中看,人们称他“瓶庵”的主要原因是瓶子的口很窄而腹较大,很能装东西,比喻做人有度量。
B.瓶庵小时候辍学,但长大后靠自己奋力学习。他喜欢读书写文章的人,对有道德的人、隐士特别尊敬。
C.瓶庵的父亲在扬州时,阉党头目魏忠贤把持朝政,仗势压人。先生因此以平民身份给朝廷直言上书。
D.远近的人士都争先恐后地想要结识瓶庵,是因为他具有济贫扶弱、敬老爱幼、公正无私等优秀品格。

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于 是 去 倡 建 始 祖 祠 修 五 世 以 上 墓 拜 故 旧 之 陇 而 酹 之 不 令 其 子 孙 知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米贵甚,如是,汝安得自活?(3分)
(2)有遗子女,并婚嫁之如己出。其孝友如此。(3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