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在全校的演讲比赛中,七年级的三个同学在台下准备着。
小明:看着许多的老师和同学,有点紧张,但不断地暗示自己不要担心,要相信准备充分的自己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
小刚:紧张得手都凉了,他一直想着自己胆小、声音不响亮,别人都很优秀,自己肯定会砸的。
小成:前面几个班的同学不是忘词就是演讲内容不行,后面的同学也不如我,冠军一定是我的啦。
阅读上述材料,探究三个同学的心理活动。
(1)心理诊断:三个同学各是什么心理。
(2)结果预测:这三种心理对他们参加比赛分别有何影响?
(3)进言献策:请你为小刚走出这种心理提两条建议。(两点即可)

科目 政治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2010年7月29日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要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提高预防灾害、应急避险和防范违法犯罪活动的能力。
自今年春季各地发生多起幼儿园、学校的恶性伤人事件之后,全国各地高度重视加强校园安全建设和管理,学校有校警、街头有巡警、辖区有民警,正成为全国多数地方的共同举措。
生命不保,何谈教育,何谈发展,何谈幸福!
(1)请你探究:国家为何高度重视校园安全建设?
(2)排查隐患:你所在的校园存在哪些安全隐患?(2分,要求能列举两条)
(3)清理设计:请你为“校园安全”设计一条警示语。
(4)我们应该怎样正确地行使生命健康权?

2010年5月18日,山东枣庄市在网上发现一条“枣庄将在5月19日凌晨4时发生地震”的帖子,地震谣言帖的出现,引发了部分群众恐慌。为避免谣言扩散,市公安局全力侦探,于20日将在网上散布谣言的违法嫌疑人王某抓获。王某行为已经触犯《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涉嫌编造虚假信息扰乱社会秩序,公安机关对其依法予以行政处罚。
看了上面信息,某班同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1)观点评析:有人说,发帖子是公民的言论自由,我想说什么就说什么,别人爱信不信,不应当受到法律制裁。这种观点对吗?为什么?
(2)理论分析:请你向同学们说一说公民应该怎样正确行使权利?

张童少年失去父母,成了一名孤儿,家庭生活极其困难,在政府的帮助下,读完了中学。随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自愿到部队服兵役,因表现出色,多次受到上级表扬。退役后,他当了个体户,由于认真守法、积极纳税,第二年就被税务部门评为“先进个体经营户”。后来,他又带领村民走上了共同富裕之路。他的举动得到了社会的好评,并当选为县人大代表。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问题。
(1)张童享受了宪法赋予的哪些权利?
(2)张童履行了宪法规定的哪些义务?
(3)简要说明公民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为什么必须履行义务?
(4)我们如何忠实履行义务?

材料一:诚信是文明社会的根基。党的十八大对诚信建设提出了具体要求,提出要加强政务诚信、商务诚信、社会诚信和司法诚信建设。
材料二:诚信是和谐社会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下,社会上出现了失信毁约、制假贩假、坑蒙拐骗、欺上瞒下等诚信缺失现象,少数国人甚至把一些丑陋行为带到境外,致使几千年礼仪之邦的文明美誉遭到质疑和嘲讽。“国之威,民之信”,化解诚信的危机,重塑诚信风尚,已经成为13亿中国人共同的责任和愿望。
(1)请结合材料谈谈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2)针对材料二中的现象,有人认为只需要依法打击“失信”行为便可重塑诚信风尚。请你评析这一观点。

材料一: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抗击非典抗震救灾、草根慈善、网络议政……中国人民迸发了与伟大祖国风雨同舟的公民意识,呈现了推动社会进步的“正能量”。10年里,亿万中国人民熟悉了“维权”,习惯了“监督”,认同了“公开”;10年里,亿万中国人积极“围观”,热忱“参与”,坚定“互动”。(1)“中国人民迸发了与伟大祖国风雨同舟的公民意识”说明了什么?
材料二: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
(2)实现两个“翻一番”和“两个同步”有什么重要意义?
材料三:网友“中国风”认为,“两会”期间,广大网民积极参与网上献言,内容涉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但也有不切实际、不理智、不文明的言论,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3)结合材料谈谈公民利用网络平台参与民主决策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