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学校为活跃校园文化,举办了中外文化展览。
展览一: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中说,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柏拉图……中国有孔子、老子……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与苏格拉底在重建社会秩序方面各有何主张?
展览二:中外文学荟萃
(2)下表是展览中体现当时中西文明重要成果的两部著作的介绍,请参考已填充的文字,完成空白部分。

展览三:思想解放潮流
材料一:伏尔泰去世后,他的棺木上刻了这样一行字:“他拓展了人类的精神,他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材料二:启蒙思想是个长期的国际性的发展过程,18世纪末在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也可以说启蒙思想促使知识和天赋人权的传播,因此使人们以新的观念看待国家、政权机构和宗教生活。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是怎样“拓展了人类精神,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4)根据材料二的观点,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试举一例简要说明启蒙思想是如何在中国传播并推动社会进步的?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明清之际的儒家思想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88年,“面向21世纪”第一届诺贝尔奖获得者国际大会在法国巴黎召开,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论语》
材料二孔子在两晋时被奉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清代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
材料三“不知自己的过失是最大的病痛”;“求知识是人类的本性”;“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谦谨是无耻与羞怯之间的中庸”。——亚里斯多德
材料四苏格拉底(公元前470-399年)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分别是西方和东方历史上最早以私人身份从事讲学的教育家、思想家,两人都被誉为“人类的导师”。孔子还曾被称为“圣人”。
材料五
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21日在韩国汉城正式揭牌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主要政治观点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问答,历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尊崇孔子,并不断抬高孔子的地位?(2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亚里斯多德的人格品质。他在伦理学方面与孔子有何相似的观点?(4分)
(4)结合材料四说明孔子的世界地位怎样?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贞观四年(唐太宗)诏发卒修洛阳之乾元殿(隋炀帝时营建,毁于战火)。张玄素上书谏曰:“臣闻阿房成,秦人散;……乾元毕工,隋人解体。且以陛下今时功力,何如隋日?承凋残之后,役疮痍之人,费亿万之功,袭百王之弊,以此言之,甚于炀帝远矣。”——《贞观政要》
材料二上(唐太宗)谓玄素曰:“卿谓我不如炀帝,何如桀、纣?”对曰:“若此役不息,亦同归于乱耳!”上叹曰:“吾思之不熟,乃至于此!”顾谓房玄龄曰:“今玄素所言诚有理,宜即为之罢役。”——《资治通鉴》
材料三(贞观)十一年,(马)周又上疏曰:“今百姓承丧乱之后,比于隋时才十分之一。而供官徭役,道路相继,兄去弟还,首尾不绝,远者往来五六千里,春秋冬夏,略无休时。”
——《旧唐书·马周传》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在罢修乾元殿问题上,唐太宗和张玄素取得的共识是什么?唐太宗罢修乾元殿的目的是什么?
(2)基于上述目的,唐太宗采取哪些措施?促成了怎样的局面?
(3)材料三和材料二相比,唐太宗的统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综观这三条材料,对唐太宗的统治应如何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夏、商、周、汉封建(分封)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材料二秦有天下……不数载而天下大坏,其有由也:亟役万人,暴其刑威,竭其货贿。……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论》
材料三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也,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势之所趋,岂非理而能然哉?……郡县之法,已在秦先。秦之所灭六国者,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王夫之《读通鉴论》
回答:
(1)关于秦朝灭亡的原因和郡县制的功过,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各是怎样评述的?
(2)你认为郡县制的推行与秦朝的灭亡有无关系?结合材料,应该怎样看待制度创新与王朝兴衰的关系?

材料二自古以来,西域是我国少数民族聚集的地方。而“西域”一词是地理方位词,在中国古代文献中多指中国玉门关。阳关以西的诸多国家和地区,在丝绸之路影响下,西按被特指汉、唐两代中国政府安排的行政机构所管辖的今中国新疆大部及中亚部分地区,位于欧亚大陆中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5)西汉时期,政府加强与西域联系的活动有哪些?(要求举出三个)唐朝时期,哪些皇帝为了改善与西域的联系又做了哪些努力?
(6)结合史实说明唐与西汉相比,内地与边疆少数民族的关系有哪些发展?这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器子》
材料二: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痰,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责者。
——晁错《论贵粟疏》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这种生产方式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根据材料二归纳这种生产方式下生产者的处境。
材料三:在中国古代这种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人们期盼美好的生活,体现出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如,我国传统中以“吉祥”为主题的图案巧妙地运用动植物、人物、器物等,通过借喻、比拟、双关、谐音、象征等手法,创造出图形与吉祥寓意相结合的艺术表现形式。比如把莲花和金鱼放在一起,寓意为气龟年有余等。
(3)请根据所提供的信息,任选三幅图分别用四字词组概括每幅图的寓意。
(4)如何看待中国古代这种生产方式的背景下人们祈求吉祥的现象?

材料四:阅读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朱陈村》:
徐州古丰县,有村日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氛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生为村之民,死为村之尘。田中老与幼,相见何欣欣。一村唯两姓,世世为婚姻。亲疏居有族,少长游有群。黄鸡与白酒,欢会不隔旬。生者不远别,嫁娶先近邻。死者不远葬,坟墓多绕村。既安生与死,不苦形与神。所以多寿考,往往见玄孙。
(5)结合作者所处的时代,分析作者在诗中表现的思想倾向?
(6)“朱陈村”的婚姻状态有什么局限性?如何评价“朱陈村”的生产结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