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过了世界上最漫长也是最短暂的几分钟,我畏惧地等待着习惯的严厉批评,却惊奇地听见她轻柔的笑声。
“这些句子都是你自己写的吗?”
“嗯。”
“非常好,很有想象力。‘花骨朵儿们在树枝上聚精会神地倾听春天’,多有灵性啊。可你为什么不说‘倾听春天的脚步’呢?”
“有时候春天来是没有脚步的,是披着绿纱乘着风来的。”第一次受到如此嘉奖,我顿时大胆起来。
……  ……
以后的日子里,白老师特别注意(检阅 查阅)我的练习册和作业本,关切地(询问 提问)我其他课的成绩,还抽空给我讲一些浅显的文学知识。每当她带着清香的气息悠悠离去时,每当她弯下腰挨近我低低地和我说这说那时,每当她那满含笑意的目光注视着我时,我都感到从未有过的紧张、激动、惭愧和欢乐。我这才发现,我以往的愤愤不平和自暴自弃是多么无知和愚蠢。我的(虚心 虚荣)和脆弱让我受到的伤害是罪有应得,因为我从来就没有引以为荣的值得骄傲的资本!——我这样的学生,其实只配坐最后一排。
1.划去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恐惧——(      )   自讨苦吃——(      )
3.文中划线的句子是一句________。
照样子仿写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作者收到白老师的嘉奖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认为自己只配坐在最后一排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课内语段阅读。
盘古倒下后,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呼出的气息,变成了四季的风和飘动的云;他发出的声音,化作了隆隆的雷声。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他的四肢,变成了大地上的东、西、南、北四极;他的肌肤,变成了辽阔的大地;他的血液,变成了奔流不息的江河;他的汗毛,变成了茂盛的花草树木;他的汗水,变成了滋润万物的雨露……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 )的风 ( )的云
( )的雷声 ()的大地
( )的江河 ( )的花草树木
( )的雨露 ( )的变化
(2)用“____”画出这段文字的中心句。
(3)文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说话时断时续。
B.表示引文的省略。
C.表示列举的省略。
(4)选文用排比的句式把盘古身体的变化写得很具体,请你也仿照写一写。
天越来越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类文阅读。
曲阜“三孔”

曲阜市位于山东省中部,我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公元前11世纪春秋战国时期鲁国的都城,是儒家学派始祖孔子的故乡。曲阜的孔府、孔庙、孔林,统称“三孔”。孔府,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后裔(yì)的官署和邸(dǐ)宅。占地16公顷,各式建筑463间,所藏历史文物十分丰富。孔庙是祭祀(jì sì)孔子的地方,孔子逝后第二年(公元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后来,历代帝王对孔子不断加封,孔庙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占地2(1)6公顷,各式建筑466间。孔林是孔子及其家族的墓地,占地二百多公顷,古木参天,碑碣(bēi jié)林立。
曲阜“三孔”以其丰厚的文化积淀和悠久的历史而著称,于1994年12月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1)给多音字组词。

(2)①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丰厚——( )悠久——( )
②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丰富——( )扩大——( )
(3)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三孔”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旧称“衍圣公府”,是孔子_________。________是祭祀孔子的地方。________是孔子及其家族的________。
(4)为什么曲阜“三孔”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语段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
(1)把下面两个词填入文中横线处。
日夜兼程 风餐露宿
(2)写出横线上所填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终于”造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句话写的是( )
A.孔子为了求学遭受的旅途之苦。
B.孔子求学的决心。
C.曲阜离洛阳太远了,孔子求学真不易。

细读课文深感悟。
(1)读下面的对话,用“____”画出能反映孔子和老子的品行的词语。
“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
“你是——”
“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
“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
“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2)“学习是没有止境的。”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内阅读。
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前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
(1)短文写出了孔子的旅途之苦。表明路途遥远的词语是______;表明途中生活艰苦的词语是______;表明孔子求知若渴的迫切心理的词语是______。
A.相距上千里 B.日夜兼程
C.风餐露宿
(2)孔子和老子相见的地点在__________。
(3)读了孔子与老子的对话,我感觉孔子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品行的人;老子是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行的人。我对他们充满了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4)短文中,使我最受启发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