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课文节选,完成练习。
我爱月夜,但我也爱星天。从前在家乡七八月的夜晚在tíng yuàn( )里纳凉的时候,我最爱看天上密密麻麻的繁星。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
三年前在南京时,我住的地方有一道后门,每晚我打开后门,便看见一个静寂的夜。下面是一片菜园,上面是星群密布的蓝天。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那时候我正在读一些关于天文学的书,也认得一些星星,好像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谈话一样。
如今在海上,每晚和繁星相对,我把它们认得很熟了。我躺在舱面上,yáo wàng( )天空。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无数半明半昧的星。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海上的夜是róu hé( )的,是静寂的,是mèng huàn( )的。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这时,我忘记了一切。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
1.根据拼音把词语填在括号里。
2.按要求写词语。
(1)写出近义词:纳凉——( )静寂——( )模糊——( )
(2)描写星空的词语: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3.课文使用了许多修辞手法,请举出文中例句。
(1)比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拟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排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理解句子意思。
“渐渐地我的眼睛模糊了,我好像看见无数萤火虫在我的周围飞舞。”句中“萤火虫”是指_______。“星光在我们的肉眼里虽然微小,然而它使我们觉得光明无处不在”,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摇摇欲坠”的意思是____________。“船在动,星也在动,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5.试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③段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棉花
棉花虽然没有牡丹那样雍荣华贵,也没有水仙那样亭亭玉立;既不像玫瑰那样绚丽多彩,更不像海棠那样婀娜多姿。但她的美,却另有所在。
她坚强:乍暖还寒的春天,她破土发芽;赤日炎炎的酷暑,她现蕾开花;秋风瑟瑟的深秋,她吐出了如银似雪的棉絮。她经历了寒凉酷热的季节,风雨雷电的时候,旱涝病虫等灾难,可她坚强地在逆境中成长,从来没有垂头丧气,始终是昂首向上。
她团结:她的纤维虽然细小,可总是手拉手,膀靠膀,抱成一团。人们用她纺成线、织成布、做成衣物,便再不是一根根微不足道的细毛毛,而是能经得起相当大的拉力、磨力、折力的团结整体。
她纯净:洁白的心灵,容不得半点污垢。
她无私:自己饱受大自然风霜之苦,奉献给人们的却是温暖和安慰……
棉花,她不是花,可她比花还美。她的美不在于外形,而在于内涵,心灵的美,纯朴的美,持久的美……
我敬仰棉花,愿棉花之美传遍人间,充满天下。文中画“——”的句子采用了()的修辞手法。
本文是按()的顺序记叙的。
棉花的美指的是?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桂林山水(节选)
我看见过波澜(nán lán)壮阔的大海,玩赏过水平如镜的西湖,却从没有看见过漓江这样的水。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 (xiá xá)的翡翠。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
我攀登过峰峦雄伟的泰山,游览过红叶似(sì shì)火的香山,却从没看见过桂林这一带的山。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危峰兀(é wù)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在文中的括号内把不正确的读音划掉。
写出反义词:扩散()无暇()
根据读音组词
卷juàn()倒 dǎo()
卷juǎn()倒 dào()这两段描写了漓江的 和 。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绿
初春,在杨柳的枝头,泛出了绿色,那是春天希望的绿。
盛夏,在林荫大道,一片片的绿树,映衬着万紫千红的花朵,发着亮光,那是夏天旺盛的绿。
深秋,在树林里,尽管黄叶像蝴蝶一样,飘飘悠悠地飞舞,可樟树,冬青树还是那么绿油油的,那是秋天自豪的绿。
隆冬,在大路旁,山坡上,挺立着高大的青松,那是冬天坚强的绿。
绿,我爱的绿!它象征着希望,象征着青春,象征着生命。给下面的字在文章中的意思选择正确的解释。
泛:①漂浮。②广泛。③透出、冒出④泛滥。
隆:①盛大。②兴盛。③程度深、最冷。④凸出。同是树的绿色,作者写出了哪四种不同的绿?
绿象征着(),象征着(),象征着()。
课外阅读
我怀念那条河。
②远远地看,它就像一根孤独的琴弦绷在原野上,任风雨和岁月弹拨。
③我是生长在它旁边的一双耳朵。当时我不觉得幸运,以为这是音乐、这波涛的诉说、这不尽激情的灌注,都是理所当然的。以为这柳阴是理所当然的,洋槐洁白芬香的花絮是理所当然的,竹林里布谷鸟黄鹂鸟的啼鸣两岸是理所当然的,两岸湿润的炊烟和歌谣是理所当然的。当时幼稚的心里,却有一个与生俱来的念头:这河流以及与它有关的一切,理所当然属于我们。
④我在河里学会了游泳。我把蝴蝶的姿势、青蛙的姿势展示给水中的鱼;我仰躺在水床上,看天,在天蓝和水蓝之间,我是漂浮的梦。我捉螃蟹,石缝里小小的反抗弄疼了我的手,而它并没有多余的恶,小小的身体上全是武器,一生都在战争的恐惧里度过,最大是的成功仅仅是防止过分的伤害。在横渡河湾的时候,我遭遇过一条水蛇,小小的头昂着,更小的眼睛圆睁着打量陌生的天空,它也在不测的水里横渡它的命运。
⑤我在竹林里制作了第一管竹笛,摹仿北斗的指法(它也是七个音孔),我在静夜里向身后村庄和远方的岁月吹奏。
⑥当时,我不觉得这一切都是奇迹,真不觉得我内心的水域,有一多半来自这河流 的灌溉。我那浮浅、单纯、蒙昧的心里,以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我没有想过,这河流会有断流的时候。我没有想过,它似乎源远流长的水,是来自哪里?它的温柔碧波和浩然激流,是怎样一点一滴汇成?
⑦带着它的涛声和波光,我湿琳淋地走了。我走到哪里,就把它带到哪里,我是它站起来行走的一部分,我的记忆里流淌着它的乳汁。
⑧我仍然觉得它理所当然存在于那里,理所当然属于我,属于我们,而且永远。
⑨年前回家,我愕然了。我再也看不到那条河流。横卧在面前的,是它干涸的遗体,横七竖八的石头,无言诉说着沧桑;岸上的柳林、竹林、槐林、芦苇荡都已消失,荒滩上,有人在埋头挖坑淘金;三五个小孩,在放一只风筝,几双眼睛一齐向上,望着空荡荡的天空和那只摇摇晃晃的风筝。
⑩我已找不到当年游泳地方,那让我感到河水深度、照过我少年倒影、用蓝色的旋涡激起我最初诗意想像的地方,已被高大的垃圾堆覆盖。
11我多想,我多想找到死去的源头,去大哭一场,让泪水复活这条梦中的河流。
12这时候,才痛彻心肺地明白:天地间没有理所当然永远属于我们的事物。
13理所当然,理所当然地去珍惜——这才是唯一属于我们的理所当然。
14我们不过也是游荡于河流中的另一种鱼。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许多河流枯竭了,污染了。爱,枯竭了;我们内心的河床,不再是碧波倒影,而是注满了污水,堆满了垃圾。
15我,该怎样打开内心的纯洁水源,。复活那死去的河流?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愕然( )珍惜( )联系短文内容填空。
(1)过去的“那条河流”是()的地方,
如今的“那条河流”是()的地方。
(2)作者用“那条河流”作为那题目,作用是 ()。
(3)文中“我”的感情随河流的变化而变化,经历了认为
理所当然→()→明 白 →()→()的过程。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我们不愿成为干鱼,但我们很可能要把自己折腾成干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下面是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和赏析,正确的打“√”,错的打“×”。
A.作者从记忆中的那条河流写起,通过今昔对比,表现了人类要懂得珍惜的思想。() |
B.描写捉螃蟹和遭遇水蛇的细节,目的表现自然界充满竞争,一切事物都面临危机。( ) |
C.作者认为那条河流是个“奇迹”,是因为那条河流曾给他童年带来乐趣。( ) |
D.本文描写河流的变化,省略了变化的过程,给读者留下了思考的空间。( ) |
课内阅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是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的。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 使他们不能再生, 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灾难。在文中“□”内填上合适的标点。
按要求写词语
(1)近义词:威胁——()随意——()
(2)反义词:贡献——()毁坏——()短文中列举出的再生资源包括: 、 、 、 。
再生资源不能再生的原因有(多项选择)()
A. 随意毁坏 B. 滥用化学品 C. 自然灾害在文中横线上填上合适的关联词。
体会文中加点词“本来”在句中的含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