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不教一日闲过”
①饮誉中外的我国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年逾90岁高龄。然而,他每天挥毫作画,一天至少5幅,雷打不动。他把“不教一日闲过”这句话写成一幅字联,挂在墙上自勉。
②一代宗师,朋友、学生满天下,从早到晚,客人luò yì bù jué(          ),等他送走最后一批客人,已是深夜了。老人感到很疲倦,便歇息了。
③第二天,齐老一早起床,顾不上吃饭,就走进画室,摊纸挥毫,作起画来。家里人几次催他吃饭,他都说别急。一直画了五张,完成一天的任务后才放下画笔。
④饭后,齐老又继续作画。家里人怕他累坏了,说:“您不是已画够5张了吗?怎么又画呢?”
⑤“昨天生日,客人多,没作画。今天追画几张,以补昨天的闲过呀!”说完,老人又认真地画起来了。
⑥齐白石老人的画之所以能dú jù jiàng xīn(         ),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他能坚持每天作画。在他作画的60多年中,只有两次间断过,没有动笔。一次是他63岁时生了一场大病,7天7夜不省人事。一次是64岁时母亲去世,悲伤过度,没有作画。除此以外,他没有一天间断过,这真是“苦把流光换画禅,功夫深处见天然”。
1.看拼音写词语,填在文中括号内。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疲倦——(      )       歇息——(      )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饮誉中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概括短文第②——⑤段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_________”在文中画出一句最能概括齐白石画艺之所以炉火纯青的句子,并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春风吹绿了三月的原野,也吹进了我们的校园,看,她就在我们的身边。
校 园 春 色
校园里有迷人的四季:桃红柳绿的春天,花繁叶茂的夏天,枫红菊香的秋天,松青雪白的冬天。不过,我最喜欢的还是校园的春色。
春天的早晨,太阳公公用它那温暖轻柔的手臂把大地从梦中唤醒,金色的光辉铺满校园。这时,我们都在教室里待不住了,不约而同地跑到校园里,欣赏着这满园生机勃勃的春色。头上小鸟欢乐地歌唱,四周的树林都长出了新枝嫩叶。和煦春风,轻轻地抚摩着我们的面庞,也吹拂着垂柳的新衣,一会儿扬起它的长袖,一会儿又飘动它的彩裙。啊,大地的一切都苏醒了,一切都在争着更换春装,就连那棵粗壮苍劲的老树,也发了新芽呢!
中午,太阳公公走到当空。在静悄悄的校园里,到处都似乎响着沙沙声,那是新出土的小草,新抽芽的小树,新开放的花朵,正和春风说着悄悄话,议论着这焕然一新的世界。小草像是心灵手巧的纺织能手,它们用自己星星点点的绿色,依靠集体的力量,织成了一块块绿莹莹的地毯。小树刚刚从冬眠中醒来,就舒展开嫩嫩的小叶,为校园增添了点点新绿。
傍晚,太阳公公西去,金色的彩霞为它送行,校园镀上了一层金色。几只春燕自由自在地从校园上空飞过。我来到一棵干枝梅树下,它那雪白的花枝向上伸展着,在落日的金辉中,显得更加洁白、素雅、纯净。我深深呼吸着这带着春天气息的清新空气,陶醉在春色中。
(1)按意思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①生命力十分旺盛。()
②形容有光彩,呈现新气象。()
③素净雅致。()
④(树木)苍老挺拔的样子。()
(2)思考并回答问题。
校园的景物在不同时间里有哪些不同特点?
早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傍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春天来了,一派新景象。请拿出你的笔,将春天描绘下来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苏格拉底在风烛残年之际,知道自己时日不多了,就想考验和点化一下他的那位平时看来很不错的助手。
他把助手叫到床前说:“我的蜡所剩不多了,得找另一根蜡接着点下去,你明白我的意思吗?”“明白,”那位助手赶忙说,“您的思想光辉是得很好地传承下去……”“可是,”苏格拉底慢悠悠地说,“我需要一位最优秀的传承者,他不但要有相当的智慧,还必须有充分的信心和非凡的勇气……这样的人选直到目前我还未见到,你帮我寻找和发掘一位好吗?” “好的,好的。”助手很温顺很尊重地说,“我一定竭尽全力地去寻找,不辜负您的栽培和信任。”苏格拉底笑了笑,没再说什么。
那位忠诚而勤奋的助手,不辞辛劳地通过各种渠道开始四处寻找了。可他领来的一位又一位,都被苏格拉底一一婉言谢绝了。
有一次,当那位助手再次无功而返地回到苏格拉底病床前时,病入膏肓的苏格拉底硬撑着坐起来,抚着那位助手的肩膀说:“真是辛苦你了,不过,你找来的那些人,其实还不如你……” “我一定加倍努力,”助手言辞恳切地说,“找遍城乡各地、找遍五湖四海,我也要把最优秀的人选挖出来,举荐给您。” 苏格拉底笑笑,不再说话。
半年之后,苏格拉底眼看就要告别人世,最优秀的人选还是没有眉目,助手非常惭愧,泪流满面地坐在病床边,语气沉重地说:“我真对不起您 让您失望了 失望的是我 对不起的却是你自己 苏格拉底说到这里,很失意地闭上眼睛,停顿了许久,才又不无哀怨地说:“本来,最优秀的就是你自己,只是你不敢相信自己,才把自己给忽略、给耽误、给丢失了……其实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差别就在于如何认识自己、如何发掘和重用自己……”话没说完,一代哲人就永远离开了他曾深切关注的这个世界。
(1)给短文加一个题目。(1分)
(2)从第1自然段中找出与第1自然段中画线句子相呼应的词语。(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给最后一个自然段中没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2分)
(4)读完短文,你认为助手是一个的人。(1分)
(5)苏格拉底在死前说“最优秀的是你自己。”在此前,他对助手有暗示吗?请用“____”把相关句子画下来。(2分)
(6)读完短文,你想说点儿什么? (2分)


(7)读完短文,你一定有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吧,把你的问题写下来,能通过仔细阅读自己写出答案更好。(3分)
问题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诺曼底”号遇难记(节选)
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他的一生都要求自己终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1分)
凝视()屹立()
(2)画出描写哈尔威船长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为什么说“在英吉利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


(4)联系课文,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
他的一生都要求自己终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

下面是《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叫“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东吴吕蒙,勇敢善战,二十多岁就已成为名将。但他出身贫寒,早年没有读书机会。在吴主孙权的启发下,他于繁忙的军旅生活中,利用一切空余时间发奋读书,越读越起劲。随着知识面的不断扩大,见解也日益深刻。军师鲁肃领兵经过吕蒙驻地,以为吕蒙是个大老粗,不屑去看他。部下有人建议,吕将军进步很快,不能用老眼光看他,还是去一趟吧!
鲁肃前去看望,吕蒙设宴招待。席上,吕蒙问:“军师这次接受重任,和蜀国大将关羽为邻,不知有何打算?”鲁肃答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到时再说吧!”吕蒙听了,婉言批评说:“现在吴蜀虽然结盟,但关羽性同猛虎,怀有野心,战略应该早定,决不能仓促从事啊!”并为鲁肃筹划了五项策略。鲁肃听了,非常佩服,并拍着吕蒙的背亲切地说:“我总以为老弟只会打仗,没想到学识与谋略也日渐精进,真是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哪!”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读童话,谈体会。
养鱼人和翠鸟
有个人在池塘里养了许多鱼。一只翠鸟知道了,天天来鱼塘偷鱼吃。
养鱼的人很生气,但又无计可施。突然,他想出一个好主意:他用稻草扎了一个草
人,插在池塘边,来吓唬翠鸟。
起初,翠鸟看见稻草人,很是害怕,但过了几天,它发现稻草人一动也不动,于是胆子慢慢大了起来,照样偷鱼吃。翠鸟一边吃鱼还一边高唱:“假的,假的,这个人是假的。”
这下可把养鱼人气坏了。他拿来了破蓑衣,旧草帽,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稻草人”,一动也不动地站在池塘旁边。
翠鸟看见了,还以为这是一个稻草人,依旧去池塘里偷鱼,养鱼人等到翠鸟落在他肩上的时候,一把抓住了它,也高兴地唱了起来:“真的,真的,这个人是真的。”
(1)翠鸟为什么会被捉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了这篇童话你体会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