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内语段阅读。
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尽管这位“隐身人”难以对付,人们还是想出了许多制服它的办法。“吃音玻璃”就是消除噪音的能手。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1)下面哪组关联词可以替换文中的加点词。( )
A.即使……也……
B.虽然……还是……
C.不管……都……
(2)用“ ”画出描写“吃音玻璃”的作用的句子。
(3)正确选择引号的用法。
①表示引用。②表示反语、讽刺。③表示特定称谓。
1)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 )
2)人们把这种玻璃叫做“自动窗帘”。( )
3)展览馆的工作人员对我们说:“这儿的新型玻璃展品很多。”( )
4)这种玻璃质量如此低劣,也叫“新型玻璃”?( )
(4)下面句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①临街的窗子如果装上这种玻璃,街上的声音为40分贝时,传到房间里就只剩下12分贝了。( )
②噪音像一个来无影去无踪的“隐身人”,不像烟尘和废水那样可以集中起来处理。( )
填空
船长哈尔威______在舰桥上, 也没有做, 也没有说,随着轮船一起 。人们透过 ,凝视着
大海。
哈尔威船长一生都要求 , 。面对死亡,
的权利。
(1)据课文内容填空。
(2)这里把哈尔威船长沉入大海时的形象比作 ,这表现了他、、 的品质,也让人们永远记住了他。
(3)我还能用这样的成语来表现他的高贵品质: 、 、 。
(4)我知道的“做人之道”有: 、 、 、 、
、
(5)我想对哈尔威船长说:
据课文内容填空。
(1)《船长》课文按( —— )为提纲分为三个部分。课文讲了哈尔威船长在“ ”号客轮遭“ ”号大轮船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镇定自若地指挥60名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随着客轮一起沉入深渊的故事,歌颂了哈尔威船长 、 的崇高精神。
(2)课文作者是 ,法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被称为“”。代表作有《 》、《》、《笑面人》、《九三年》。
(3)“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这句话的含义: 。
(4)“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句话的含义:
。
(5)哈尔威___________在他的船长岗位上,_________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他把_______和_________都考虑到了,他仿佛不是_______而是__________下达命令,一切似乎都在______________。
阅读课文片段,完成练习。
在学生眼里,谭老师曾是一个多么和善的人啊。他讲课绘声绘色,不仅妙语连珠,而且很有幽默感。然而,同学们再也听不到谭老师的声音了,讲台上再也见不到那个充满活力的身影了。张开双臂,护住学生,成了他生命最后的姿势!
谭千秋,一位普通的老师,他用自己51岁的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们赞颂他:“英雄不死,精神千秋!”结合语境解释词语。
绘声绘色:
妙语连珠:形容口才好的成语还有: 、 、 、
“他生命最后的姿势”指的是什么?它蕴含了谭千秋怎样的精神?
请你分析“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赞语妙在哪里?并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句子品读。
(1)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①请你标出句中的动词,说说这些动词表现了什么?
②请你仿照句子,写一句话,描写人物的连续动作。
(2)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这句话从哪三个角度描写了地震发生时的景象?这句话在文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据课文内容填空。
(1)《最后的姿势》是写的是 年 月 日在四川 大地震中的一个老师: 。他在生死攸关的一刻,把 ,他用自己
岁宝贵生命诠释了爱与责任的师德灵魂。人民赞颂他:“!”
(2)文章表现了谭老师 、 、 、 的高贵品质。
(3)“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 ,是 ,为 ,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