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以鲜苹果汁为原料利用发酵瓶制作果酒和果醋的过程简图,请分析并回答:
(1)过程甲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在鲜苹果汁装入发酵瓶时,要留有大约 的空间。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范围内,经过10~12天后,在酸性条件下用重铬酸钾检测样液,如果颜色变为______色,说明产生了酒精。
(2)过程乙中使用的微生物是__________,可以从食醋中分离纯化获得,步骤如下:
第一步:配制固体培养基。
第二步: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第三步:接种。微生物常用的接种方法有稀释涂布平板法和平板划线法。
第四步:培养。温度控制在30-35℃范围内。
第五步:挑选符合要求的______。
(3)在______的条件下,如果缺少糖源,乙中的微生物将甲过程的产物变为______,再将其变为醋酸。
番茄果实的颜色由一对遗传因子A、a控制着,下表是关于番茄果实颜色的3个杂交实验及其结果。请分析回答:
实验组 |
亲本表现型 |
F1的表现型和植株数目 |
|
红果 |
黄果 |
||
1 |
红果×黄果 |
492 |
504 |
2 |
红果×黄果 |
997 |
0 |
3 |
红果×红果 |
1511 |
508 |
(1)番茄的果色中,显性性状是,这一结论是依据实验得出。
(2)写出3个实验中两个亲本的遗传因子组合。
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
右图示细胞正在进行细胞分裂,看图回答下问题。
(1)这个细胞处于分裂时期,依据是。
(2)若该细胞形成了一个A'B的卵细胞,则三个极体中染色体是。
(3)该细胞是否会发生交叉互换,交叉互换通常发生于。
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 对皱粒种子( r )为显性。某人用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豌豆杂交,发现后代出现了4种类型。对性状统计结果如右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亲本的基因型是(黄色圆粒),(绿色圆粒)。
(2)在后代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它们之间数量比是。(3)后代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4)后代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如果用其中的一株黄色圆粒豌豆与绿色皱粒豌豆杂交,得到的子代性状类型有种,数量比为。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下图表示科学家通过基因工程培育抗虫棉时,从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提取抗虫基因“放入”棉花细胞中与棉花的DNA分子结合起来而发挥作用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中科学家在进行①操作时,要用同一种___________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运载体的黏性末端与目的基因DNA片段的黏性末端就可通过__________(键名)而结合,遵循原则。
(2)在获得目的基因的过程中,PCR技术相当重要。PCR扩增反应需要在一定的缓冲溶液中加入DNA模板、分别与两条模板链相结合的两种、四种脱氧核苷酸和
的DNA聚合酶。
(3)图中的III是导入了目的基因的受体细胞,经培养、筛选最终获得一株有抗虫特性的转基因植株。经分析,该植株含有一个携带目的基因的DNA片段,因此可以把它看作是杂合子。理论上,在该转基因植株自交产生的F1中,仍具有抗虫特性的植株占总数的,原因是_
(4) 述抗虫棉植株的后代种子种植下去后,往往有很多植株不再具有抗虫性,原因是_
,要想获得纯合体,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
(5)科学家最初在做抗虫实验时,虽然用一定的方法已检测出棉花的植株中含有抗虫基因,但让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时,棉铃虫并没有被杀死,这说明_______。科学家在研究的基础上又一次对棉花植株中的抗性基因进行了修饰,然后在让棉铃虫食用棉的叶片,结果食用的第二天棉铃虫就死亡了
(9)下图为人类某种遗传病的家族系谱图,6号和7号为同卵双生,即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成的两个个体,8号和9号为异卵双生,即两个受精卵分别发育成的个体。请据图回答:
(1)该病是由________性基因控制的。
(2)若用A、a表示控制该相对性状的一对等位基因,则3号和7号个体的基因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6号是纯合子的几率为________,9号是杂合子的几率为________。
(4)7号、8号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________。
(5)如果6号和9号结婚,则他们生出有病孩子的几率是________,如果他们生出的第一个孩子有病,则再生一个孩子有病的几率是________,正常的几率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