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目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邱,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蛤蟆也。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①明察秋毫 察: ②私拟作群鹤舞空 拟:
③项为之强 强: ④徐喷以烟 徐: 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时有物外之趣。下列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两项是( )和( )
A.昂首观之 | B.项为之强 |
C.心之所向 | D.至之市 |
选文叙述了三件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请模仿下面的示例,写出后两件趣事。
示例:第一件:观蚊如鹤之趣
第二件: 之趣
第三件: 之趣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为什么会产生“物外之趣”?
阅读《柳宗元传》节选,完成各题。
元和十年,例移①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②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偕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③钱,过期则没④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以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选自《旧唐书》柳宗元传》,有删改)
【注释】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怂播州:今责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没:没收。⑤营护:料理,护送。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如何与母偕行(一同,一起)
B.西南绝域(阻断,与世隔绝)
C.宗元谓所亲曰(告诉,对……说)
D.时人义之(正义)
(2)下面各组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 |
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答谢中书书》) |
B.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 |
受任于败军之际(《出师表》) |
C.乃出私钱赎之 |
乃入见(《曹刿论战》) |
D.裴度亦奏其事 |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
(3)下面对文段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禹锡终易连州”是说刘禹锡最终和柳宗元交换去连州上任了。
B.柳宗元为官,能为民办实事,比如革除地方陋习。
C.“凡经其门,必为名士”说明柳宗元为师水平高,指导有方。
D.本文短短两百字,却清楚的写出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方面的优秀品质,给以深刻的教益。
(4)将下面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吾与刘禹锡执友,何忍捡起若是?
②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列各题。
秦将伐魏。魏王闻之,夜见孟尝君,告之曰:“秦且攻魏,子为寡人谋,奈何?”孟尝君曰:“有诸侯之救则国可存也。”王曰:“寡人愿子之行也。”
……
又北见燕王曰:“先人日公子常约两王之交矣。今秦且攻魏,愿大王之救之。”燕王曰:“吾岁不熟二年矣,今又行数千里而以助魏,且奈何?”田文曰:“夫行数千里而救入者,此国之利也。今魏王出国门而望见军,虽欲行数千里而助人可得乎?”燕王尚未许也。
田文曰:“臣效②便计于王,王不用臣之忠计,文请行矣。恐天下之将有大变也。”王曰:“大变可得闻乎?”曰:“秦攻魏,而燕不救魏,魏王折节割地,以国之半与秦,秦必去矣。秦已去魏,魏王悉韩、魏之兵,又西借秦兵,以因赵之众,以四国攻燕,王且何利?利行数千里而助人乎?利出燕南孟而望见军乎?”
燕王曰:“子行矣,寡人听子。”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选自《战国策》,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魏王闻之 |
闻:听说 |
B.寡人愿子之行也 |
愿:愿望 |
C.燕王尚未许也 |
许:答应 |
D.王且何利 |
利:好处 |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A.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B.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C.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D.乃为之起/兵八万/车二百乘/以从田文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得知秦国将要攻打魏国的消息,魏王连夜召见孟尝君询问对策。
B.孟尝君认为,如果有其他诸侯国的救援,魏国就可以得到保全。
C.起初,燕王以连续两年收成不好和路途遥远为由婉拒救助魏国。
D.孟尝君提醒燕王,秦王攻占魏国后马上就会组织联军进攻燕国。
御骥怎堪奴役辱,奋蹄只为伯乐扬。
李公蔚市贡马
沈宣词尝为丽水令,自言家大梁①时,厩②常列骏马数十,而意常不足。咸通六年,客有马求售,洁白而毛鬣类朱,甚异之,酬以五十万,客许而直未及给,遽③为将校王公遂所买。他日,谒公遂,问向时马,公遂曰:“竟未尝乘。”因引出,至则奋眄④,殆不可跨,公遂怒捶之…….翌日,令诸子乘之,亦如是;诸仆乘,亦如是,因求前所直售宣词。宣词得之,复如是。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⑤,前后至者皆不可。公阅马,一阅遂售之。后入飞龙⑥,上最爱宠,为当时名马。(选自《唐语林》,有删改)
【注释】①大梁:地名,现河南开封。②厩:马房。③遽(jù):就。④奋眄(miǎn):举头斜视,不驯服的样子。⑤贡马:向皇帝进贡的马。⑥飞龙:指皇家。
(1)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客许而直未及给(答应,允许) 无案牍之劳形(形体,身体)
B.因引出(牵引,拉) 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C.会魏帅李公蔚市贡马(聚集、聚会) 策之不以其道(鞭打,用鞭子打)
D.问向时马(原来的,先前的) 吾知所以距子矣(通“拒”,抵御,抗拒)
(2)请选出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而意常不足 足肤皲裂而不知
B.公遂怒捶之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C.至则奋眄 入则无法家弼士
D. 酬以五十万 先帝不以臣卑鄙
(3)请选出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相符的一项
A.选文中“贡马”是一匹千里马,它通体雪白,马尾边有朱红色。
B.沈宣词在王公遂家牵出白马,白马不驯服于沈宣词,王公遂生气地把马打了一顿。
C.选文以“李公蔚买马”为线索,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表现了马之“异”。
D.选文寓理于事,通过千里马数易其主,最终成为名马的故事,表明了人才只有遇“明主”才能尽显其才的道理。
(4)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公阅马,一阅遂售之。
②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醉翁亭记》)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时下列各题。
修①幼失父,母尝谓曰:“汝父为吏常夜烛治②官书屡废③而叹!吾问之,则曰:‘死狱也,我求其生不得尔。’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其平居教他子弟,常用此语,吾耳熟焉。”修闻而服④之终身。
(节选自《宋史 欧阳修传》)
【注释】①修:欧阳修,宋代文学家。
②治:处理。
③废:放下。
④服:听从,信服。这里指遵从。
(1)请用“/”给下面的文字断句。(限断两处)
汝 父 为 吏 常 夜 烛 治 官 书 屡 废 而 叹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母尝谓曰 尝趋百里外(《送东阳马生序》)
B.死狱也 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我求其生 生亦我所欲(《鱼我所欲也》)
D.其平居教他子弟 其西南诸峰(《醉翁亭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①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
②修闻而服之终身。
(4)结合选文内容,谈谈本文给我们得启示。
阅读《出师表》选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
B.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
悉以咨之 |
C.先帝不以臣卑鄙 |
咨臣以当世之事 |
D.恐托付不效 |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3)下面对选文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是陆游对本文的评价,也是诗人对诸葛亮忠诚人格的肯定。
B.“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中的“此”指“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C.选文第一段将先汉、后汉对比,借古鉴今,对后主提出了“亲贤臣,远小人”的谏言。
D.选文第二、三段,诸葛亮追忆往事、剖明心迹,根据刘备遗诏“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以长辈的身份用苛刻的语气要求后主励精图治、自重自强。
(4)《出师表》和《邹忌讽齐王纳谏》都涉及臣子向君主进言,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诸葛亮和邹忌在进言方式上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