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下列物质:①石墨;②银;③氢氧化钠固体;④稀硫酸;⑤熔融氯化钾;⑥醋酸;⑦液态氯化氢;⑧硫酸钡;⑨氨气;⑩蔗糖。
其中能导电的有 ;属于电解质的有 ;属于非电解质的有 。
(2)实验证明,下面六种物质是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FeSO4,Fe2(SO4)3,Fe(NO3)3,NO,HNO3,H2O,在这六种物质中,产物是 ,还原剂是 ,被还原的元素是 。
实验室测量KMnO4溶液浓度时常用(NH4)2Fe(SO4)2代替FeSO4作标液,(NH4)2Fe(SO4)2的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1)已知流程中铁粉制备反应如下:
4 H2 O(g) +3Fe(s)Fe3O4(s)十4H2(g) △H ="a" kJ /mol
Fe3O4(s) =" 3" Fe(s)+ 2O2(g) △H ="b" kJ/mol
则光解气态水制备H2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___。
(2)步骤I中加水发生如下反应,请完善该反应:+2H2O 2H++ H2TiO3↓;
该步骤加入铁粉的作用是①;②。
(3)步骤Ⅳ生成(NH4)2Fe(SO4)2,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操作I为。
(4)已知在潮湿空气中Fe(OH)2比FeCl2更易被氧化。据此分析(NH4)2Fe(SO4)2比FeSO4稳定的原因是 。
某硫酸厂用以下几种方法处理SO2尾气。
(1)活性炭还原法
反应原理:恒温恒容.2C (s)+2SO2(g)S2(g)+2CO2(g) 。
反应进行到不同时间测得各物质的浓度如图
①第一次出现平衡的时间是第min;
②0~20min反应速率表示为V(SO2)=;
③30 min时,改变某一条件平衡发生移动,则改变的条件最有可能是;40min时,平衡常数值为____。
(2)亚硫酸钠吸牧法
①Na2SO3溶液吸收SO2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常温下,当吸收至pH=6时,吸收液中相关离子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____(填序号)
a.c(Na+)+c(H+) >c(SO32-)+c(HSO3-)+ c(OH-)
b.c(Na+) = c(SO32-)+ c(HSO3-)+ C(H2SO3)
c.c(Na+)> c(SO32-)> c(OH一)>c(H+)
d.水电离出c(OH一)=l×l0-8 mol/L,
(3)电化学处理法
如图所示,Pt(1)电极的反应式为;碱性条件下,用P(2)电极排出的S2O42-溶液吸收NO2,使其转化为N2,同时有SO32-生成。若阳极转移电子6mol,则理论上处理NO2气体mol。
(11分)元素X、Y、Z、Q、W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X、Y、Z、Q为短周期元素。Z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X与Y形成的气体能使酚酞溶液变红,X与Q形成18电子的分子,其空间构型为v形,W的基态原子3d轨道有8种运动状态不同的电子。请回答下列问题:
(1)Z在周期表中的位置;W基态原于的价电子排布图。
(2)X、Y、Z、Q中,基态原子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填元素符号)。
(3)在XQ—中Q的杂化类型为X的氧化物(X2O)晶体结构示意图如下,则1molX2O晶体含有mol氢键。
(4)ZY3有较强的还原性,遇到NaClO溶液时有无污染的气体生成,其化学方程式为
纳米级Cu2O具有特殊的光学、电学及光电化学性质,在太阳能电池、传感器、超导体等方面有着潜在的应用,研究制备纳米氧化亚铜的方法已成为当前的热点研究之一。已知Cu+易在酸性条件下发生:2Cu+=Cu2++Cu。
方法一:在新制Cu(OH)2浊液中滴入N2H4·H2O水溶液,蓝色沉淀逐渐转化为砖红色,同时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1)写出上述制备过程中的总反应方程式。
(2)用甲醛稀溶液代替N2H4·H2O水溶液也可以实现上述转化,但需水温较高,且往往会生成极少量颗粒较大的Cu2O,用的方法可分离出颗粒过大的Cu2O。
方法二:以铜作阳极,石墨作阴极电解。已知:①铜作阳极时,铜先被氧化生成Cu+,后Cu+继续氧化生成Cu2+;②在碱性溶液中CuCl浊液易转化为Cu2O。
(3)以NaOH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时需添加NaCl,其目的是,写出阳极反应方程式。
(4)写出在碱性溶液中CuCl浊液转化为Cu2O的离子方程式。
(5)这样制得的Cu2O中往往含有CuCl,请设计实验证明CuCl的存在。
(14分)( I )在一个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X(g) + Y(g)2Z(g),已知将2molX和1molY充入该容器中,反应在绝热条件下达到平衡时,Z的物质的量为pmol。回答下列问题:
(1)若把2molX和1molY充入该容器时,处于状态I,达到平衡时处于状态II(如图1),则该反应的△H0,熵变△S_____0 ( 填:“< ,> ,= ”)。该反应在(填:高温或低温)条件下能自发进行。
(2)该反应的v-t图像如图2中左图所示。若其他条件不变,仅在反应前加入合适的催化剂,则其v-t图像如图2中右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a1>a2②b1<b2③ t1>t2④ 右图中阴影部分面积更大⑤两图中阴影部分面积相等
(3)若该反应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在温度为T1、T2时,平衡体系中X的体积分数随压强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C两点的反应速率:A>C
B.A、C两点的气体密度:A<C
C.B、C两点的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B<C
D.由状态B到状态A,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II)在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 + nB(g)pC(g) ,在一定温度和不同压强下达到平衡时,分别得到A的物质的量浓度如下表
压强p/Pa |
2×105 |
5×105 |
1×106 |
c(A)/mol·L-1 |
0.08 |
0.20 |
0.44 |
(1)当压强从2×105 Pa增加到5×105 Pa时,平衡移动(填:向左,向右,不)。
(2)维持压强为2×105 Pa,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体系中共有amol气体,再向体系中加入bmolB,当重新达到平衡时,体系中气体总物质的量是mol.。
(3)当压强为1×106 Pa时,此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4)其他条件相同时,在上述三个压强下分别发生该反应。2×105 Pa时,A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如下图,请在图中补充画出压强分别为5×105 Pa 和1×106 Pa时,A的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请在图线上标出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