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共18分)
鲁迅爱书的故事
鲁迅小的时候,爱买书,爱看书,爱抄书,把书看作宝贝一样。
还在进“三味书屋”前,他在自己的启蒙老师——一位远房叔父那里看了不带图的书。这位老师曾经告诉他,有一部绘图的《山海经》,画着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生着翅膀的人,没有头而以两乳当眼睛的怪物……可惜一时找不到了。这么一本有趣的书,可把鲁迅吸引住了。他念念不忘,梦寐以求,这可把他的保姆长妈妈感动了。长妈妈不识字,她探亲回来时,就设法给鲁迅买回了这部书。一见面,长妈妈把一包书递给鲁迅,高兴地说:“哥儿,有画儿的《山海经》,我给你买来了。”
一听这消息,鲁迅欣喜若狂,赶紧把书接过来,打开纸包看了起来。
这是鲁迅最初得到心爱的书。后来,识字渐渐多起来了,他就自己攒钱买书。过年,有种习俗,大人往往给孩子一些钱,叫做“压岁钱”。鲁迅得到这些钱后,总是舍不得花,攒起来买书看。
鲁迅小时候,不仅酷爱读书,而且还喜欢抄书,他抄过很多书。显然,抄书使他受益匪浅。他的记忆力那么好,读过的书经久不忘,这与他抄书的爱好是密切相关的。
鲁迅小时候对于书籍特别爱护,他买书回来,一定要仔细检查,发现有污迹,或者装订有毛病,就不怕麻烦地到书店去调换。一些线装书,很容易脱线,他就自己动手改换封面,重新装订。
看书的时候,他总是把桌子擦得干干净净,看看手指脏不脏。脏桌子是不放书的,脏手是不翻书的。他最恨用中指或食指书上一刮,使书角翘起来,再捏住它翻过去的翻书习惯。他还特意为自己准备了一只箱子,把各种各样的书整整齐齐地放在里面,箱里还放了樟脑丸,防止虫蛀。
鲁迅小时候养成的爱书如宝的好习惯,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读的书浩如烟海。他购置的书,仅据《鲁迅日记》上的“书账”统计,从1912年至1936年,就有9000多册。他收藏的书,总是捆得井井有条。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书了。
(1)填空组词。(4分0
受(  )匪(  )  (  )寐(  )求   浩(  )烟(  ) 经(  )不(  )
(2)填空。(4分)   
本文写了鲁迅先生小时候            ,把书看作宝贝的事,表现了鲁迅先生                   ,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我的精神。
(3)请用“   ”画出文中的一个过渡句。
(4)读下面句子,选择正确理解。
①鲁迅一生清贫,最大的财富,就是他的这些宝贵的藏书了。这句话的意思是 (  )
A.鲁迅先生生活清贫,家里的藏书是他最宝贵的财产。
B.鲁迅先生生活清贫,但是精神世界是富有的,他读过很多书,知识渊博,这些宝贵的书就是证明。
②他读过的书浩如烟海,这句话表明  (    )
A.鲁迅先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
B.鲁迅先生读过的书深奥难懂。
(5)文学常识填空。鲁迅,原名(    )。他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被誉为(“    ”),因为他用笔做武器战斗了一生,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   )、(       )和(       ),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在《自嘲》中有一句话,体现了他崇高的精神,这句话是(                       )。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按课文内容填空
(1)《西门豹》是一篇历史故事,写了西门豹治理部的事。先写他深入群众,了解情况,接着写了他治理邺的两件事。
第一件详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件略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下列意思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 ):了解原因,摸清真相。
第二段( ):将计就计,惩办首恶,揭露骗局。
第三段( ):兴修水利,年年丰收。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秋天的山树
秋天,我们村更美了。山坡上的枫树红得耀眼,松树绿得发亮,槐树、杨树的叶子变黄了。山脚下的柿子树,像挂了一个个小灯笼。山楂树像缀满了大红珠子。果园里各种果子都成熟了,黄澄澄的大鸭梨,红通通的大苹果挂满了枝头,是那么鲜艳,那么惹人喜爱!
(1)短文共有句话,第句讲了果园的果子。
(2)按短文内容填空:
()的大鸭梨()的大苹果
红得()绿得()
(3)在短文中找出表示颜色的词语写下来。
()、()、()、()、()、( |)

短文
很多年以前的一个寒夜,在吉尼亚北部,一个老人等在渡口准备乘船过河,寒冷的冬季小霜雪使他的胡子像上了一层釉,看来他的等待似乎是徒劳的。刺骨的北风使他的身体冻得麻木僵硬了。
突然,他听到沿着冰冻的羊肠小道上传来了有节奏的由远而近的马蹄声,怀着焦急的心情,他打量着几个骑马的人依次从他身边过去了。待最后一个骑手经过他时,老人站在雪中僵直得像一尊塑像,就在将要擦身而过的一瞬间,老人突然看着那人的眼睛说:“先生,您是否让一个老人和您骑一匹马共行?你知道,单凭用脚走,人是很难通过这一段路的。”
骑者勒住了马,回答:“确实是这样,上来吧!”看见老人根本无法移动他那冻得半僵的身体,骑手跳下马来帮助老人上了马,骑手不仅把老人驮过河,而且送他到他要去的地方,那里有数英里远。
当他们走进一座小而舒适的村舍时,骑手的好奇心(促进促使)他问道:“先生,我注意到你让其他几个人过去而没有请求帮助,而当我经过使你却留住了我,借用我的马,我很奇怪这是为什么,在如此一个寒冷的冬夜,您却等待在这里并截住了最后一个骑手,如果我拒绝您的要求并把您留在这儿,结果会是什么?”
老人慢慢的下了马,以一种惊奇的目光看着骑手,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老人继续说道“我仔细观察几位骑手,立即看出他们没有关心我的处境,这时候就是我求他们帮忙也无济于事。但是,当我仔细一看您的眼睛,仁慈和同情之状的相当明显的。我知道,当时当地,您的友好态度是我得到了这样一个机会,使我在最需要的时候能得到帮助。”
那暖人肺腑的评价深深触动了骑手,“您的评价把我形容得太伟大了。”他告诉老人,“可能我以前在从事自己的事情上过于(忙碌匆忙),所以我对别人需要安慰和怜悯的帮助太少了。”说完这些,那名骑手 ——托马斯•杰斐逊总统调转马头,踏上了通往白宫的路。
(1)请把文中不合适的词划去。
(2)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徒劳()舒适()同情()
(3)给下面的句子换个说法,句意不变。
老人回答说:“我已经在这里等了一些时间,但我以为我知道谁有更好的美德。”

(4)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出描写老人被冻的样子的句子并画上横线。
(5)面对这位被冻的老人,骑手是怎样做的?请用波浪线划出
(6)老人是怎样分析骑手的眼神的?他为什么等到最后一个骑手才寻求帮
助?


(7)你喜欢文中的骑手吗?他具有怎样的品格?


(8)给短文加上一个合适的题目:

《跨越百年的美丽》片段
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融入了一个女子美丽的生命和不屈的信念。玛丽的性格里天生有一种更可贵的东西,他坚定、刚毅、顽强,有远大、执著的追求。这种可贵的性格与高远的追求,是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在发现镭之后的不断研究中,居里夫人也在不停地变化着。在工作卓有成效的同时,镭射线也在无声地侵蚀着她的肌体。她美丽健康的容貌在悄悄地隐退,逐渐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皮埃尔不幸早逝,社会对女性的歧视,更加重了她生活和思想上的负担。但她什么也不管,只是默默地工作。她从一个漂亮的小姑娘,一个端庄坚毅的女学者,变成科学教科书里的 ,变成物理学的一个新的 ,变成一条条,她变成了科学史上
(1)“卓”字用音序查字法应查;用部首查字法应查
(2)按课文内容填空。
(3)“这点美丽的淡蓝色的荧光”指的是
(4)“玛丽•居里几乎在完成这项伟大自然发现的同时,也完成了对人生意义的发现。”中“伟大自然发现”指的是 ,而玛丽•居里发现人生的意义

(5)居里夫人在科学事业上贡献了一生,她美丽健康的容貌隐退,变得眼花耳鸣,浑身乏力。你觉得这样值得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这位年轻妇人,是居里夫人。1898年,居里夫人和她的丈夫一起,发现了一种未被人类知晓的金属,它以微小的含量混杂在其他矿物质中,寻找提炼它,确定它的化学性质,是一件极其困难的工作。居里夫妇没有经费,没有实验室,也没有帮手。怎么办?他们只能因陋就简,利用最简单的设备,开始做这件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事情。娄蒙路的那间旧棚屋,夏天像锅炉,冬天像冰窟,刮风时,风从棚壁的裂缝中钻进来满屋子乱窜,下雨时,屋里到处是滴滴答答的漏水声,积水就在他们脚边流淌。如果风雨交加,棚屋就会像一只在波涛中颠簸的破船。整整四年时间,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第一年,他们共同从事新金属的化学分析工作,并且研究它的放射作用。不久,他们认为两个人分工合作的效率更高,居里先生试着确定新元素的特性,而居里夫人则继续负责制提炼取。在这种分工中,居里夫人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蒸馏器,倒出溶液,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在冶锅里沸腾的材料,溶液的气体刺激着她的眼睛和咽喉,毁损着她的健康。晚上回到家里,她总是精疲力尽地瘫倒在床上,累得说不出一句话来。
(1)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的意思。
颠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陋( )就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匪( )夷所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一句中“这样艰苦的条件”具体是指哪些?
答:

(3)作者描写居里夫妇从事新金属制取提炼的棚屋,分别用了三个比喻句。
它们是:



从而形象地反映了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______________。
(4)作者具体地描叙居里夫妇工作环境的恶劣对表现人物形象起怎样的作用?
答:
(5)作者在写居里夫人分工负责制取提炼新金属的工作时,运用了一系列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选择了应由男人来做的体力活”“她独自一人搬运”“每天连续几个小时搅动”等,这些表现了居里夫人怎样的品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本自然段若从“居里夫妇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工作”切开分为上下两个层次,请分别概括这两层的层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