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说明文阅读(共8分)
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们将12个装有水芹种子的盘子平分为两组,其中一组放在没有任何WiFi信号的房间里;另一组则放在两台运行中的无线路由器旁边。十二天的时间里,覆盖有WiFi的房间内,大多数种子变成了褐色,然后死亡。而另一间房里的种子则正常生长。
③虽然有人认为,种子之所以在覆盖有WiFi的房间中死掉,可能是路由器散热所致。但此项实验结果还是加剧了人们对WiFi辐射的恐惧感,有些家长和教师们要求校园内禁止安置无线路由器。
④与此同时,实验也得到了荷兰研究者的力挺。三年前,荷兰的科学家选用白蜡树作为研究对象,他们将这些树木分别放在距六个辐射源0.5米处的位置,辐射源的频段介于2412赫兹到2472赫兹,功率为100毫瓦——和无线路由器相似。靠近辐射源种植的树木,树叶上出现了“具有类似铅光泽”的物质,导致叶片的上下表皮死亡,最终掉落。
⑤但是,美国的一些研究者对这些研究成果表示怀疑,他们认为,由于WiFi采用的是低强度的无线电波传输信号,其威力只是微波的十万分之一。在一间覆盖WiFi的屋子里待上一年,受到的辐射量仅相当于用手机进行20分钟通话。
⑥不过需要提醒的是,如果WiFi使用不正确,也极可能对人体造成伤害。那么,作为普通用户,在使用无线路由器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⑦首先,人体接受的辐射量跟频率有关,频率越高,伤害越大。因此,家中没有必要使用功率过大的无线路由器。
⑧其次,辐射危害大小还跟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危害越小。如果家中有孕妇、小孩、老人或免疫力低下者,最好让无线路由器与他们的活动范围保持较远的距离。
⑨第三,最好不要将WiFi设备放置在卧室内,尤其是放在床边。如果不使用WiFi,最好将无线路由器关闭,以降低不必要的风险。
⑩还有,别在腿上使用笔记本电脑,最好将电脑放在桌子或托架上。
文章②-④段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阅读链接材料,借助文中知识,说说人们在使用WiFi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4分)
【链接材料】信息化时代的今天,手机、电脑、WiFi走进了千家万户,将来还会有更先进的电子产品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据调查,80%以上的中学生经常使用手机,而且有大半的时间在使用WiFi上网。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对象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昆虫不弱智
⑴2011年12月,美国密歇根大学的昆虫学家希恩等人通过全球顶级学术杂志《科学》,向全世界公布了一个重大发现——和人类一样,纸巢蜂能够认识同伴的脸孔!
  ⑵在自然界,数只纸巢蜂的蜂后时常共同建立巢穴,它们通过比武来确定各自在巢穴中的地位。此时,纸巢蜂必须要记住那些比试过的同伴,以避免反复争斗。为确定它们确实是依靠记忆同伴的面容来对此进行分辨,科学家设计了一个有岔路的带电迷宫,一边是没有电的安全区,另一边则为通电道路,岔路用纸质的蜂脸图片作为路标。试验结果显示,纸巢蜂能够识别这种路标,当代表“有电”的蜂脸出现时,纸巢蜂都会避开这条路,并选择走向“没电”的蜂脸道路。
  ⑶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不过,这种情况只出现在成员比较少的群体中,如果蚁巢成员数量太多就认不过来啦。过去,如果昆虫稍微表现出学习或者智力倾向,满脸严肃的专家们立刻就会纠正说这是一种本能。因为,昆虫的大脑不比针尖大,和我们的人脑相差太远。“15年前,如果有人说昆虫能够识别同伴的面容,肯定被认为是疯了!”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的动物行为学家拉尔斯教授这样评价道。
  ⑷无独有偶,2010年10月,法国图卢兹大学的行为学家奥若瑞等训练蜜蜂分辨方向也取得了成功。他们也使用分叉的迷宫来做实验,并将绘制有位置的简单图像展示给蜜蜂,蜜蜂只有飞到正确的位置才能获得蜂蜜奖励,如果飞错了则会受到一些惩罚性刺激。经过训练,蜜蜂迅速完成了学习,它们不仅能分辨出图像中代表的“上”“下”“左”“右”,并且能从混合图像中找出学过的图像,甚至能够理解一些和原来不同的图像,可谓战绩惊人!
  ⑸而这些小生灵给我们带来的震撼还远不止这些。数年前,我有一位广东的朋友曾饲养并观察黄獠蚁的行为,这是一种利用丝黏合树叶做巢的树栖蚂蚁,上千年来广东的果农都用它们来猎杀柑橘害虫。当时,朋友将黄猄蚁的巢穴从树上摘下来,因为怕它们逃逸,还特意用一个大号鱼缸装满水,做了一个孤岛把巢放上去。为了美观,他还在水中养了些很小的热带鱼,随后怪事便发生了,这些小小的热带鱼奇怪地少了许多!这让所有的人都百思不得其解。
  ⑹终于,人们从黄猄蚁的巢中找到了小鱼的尸体,揭开了谜底。原来,树栖的黄猄蚁很快适应了鱼缸的环境,这些原本是树上的猎手竟然搞起了渔民的营生,它们将不经意间游到岛边的小鱼拖上岸来吃掉了!这真的是单纯的本能吗?我无法确定。但是,如果将我们放在孤岛上,估计也会是同样的做法吧?
  ⑺尽管,我们在内心不断地告诉自己,只有像人脑这样“规模”的脑才算得上是聪明的,昆虫应该是愚蠢和低劣的。但是,当代昆虫行为学的研究正在一点点挑战我们这些大脑子智慧生物的心理极限:一些昆虫能够将物品分类,一些昆虫能够数数,还有一些昆虫甚至能够记住人脸!
  ⑻“如果这些昆虫能用如此小的脑就能做到这些事情,那哪些事情才是需要更大的脑来做的?”拉尔斯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也许更大的大脑并不一定更聪明,而仅仅是为了对应更大的体型吧。”
文中的昆虫有哪些特别之处?
第⑷段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其实不仅是纸巢蜂,蚂蚁中有一种厚结猛蚁也能互相识别,并且认得巢穴中的每一个成员”中“并且”能否删去?为什么?
除了文中所提到的昆虫的奇特之处外,请举例说出你观察的昆虫与众不同之处。[+科
读完本文,你有何启示,请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一碗 米粉
徐全庆
天有些冷,父亲突然对我说,你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到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车站的旁边就有不少卖米粉的,我说,我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可一次也没有坐下来。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他才发现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插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他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店主看出他的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你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后我一定把钱给你寄过来。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去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只知道他姓杨。
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住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父亲开始带着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名字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没有办法,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
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的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找到了他。他的头发已经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父亲还是一眼认出了他,紧走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我可找到你了,我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
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他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返回的途中,电话响了,是那位姓杨的店主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后,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
挂上电话,我的眼中留下了两行泪水。那碗米粉的香味弥漫在我的周围,温暖着我。
联系选文语境,理解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①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水。
②他没有说话,只是使劲握了握父亲的手。
结合文意,说说你对选文最后一段中划线句子的理解。
“收了生意”的杨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你如何理解他的这一举动?
父亲是个怎样的人?请简要分析。
选文以什么为线索?在情节结构方面有什么特点?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后面小题。
食品添加剂
①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近年来,我们的食品安全环境日趋严峻,随着毒奶粉、染色馒头等事件的不断出现,人们不禁要问,食品添加剂安全吗?
②食品添加剂是指经国家批准的,因防腐保鲜、提高加工工艺等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将其分为防腐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增味剂、营养强化剂等22类1500多种。当人类的食品进入工业化生产之后,除了极少数的天然野生食品外,几乎没有什么是不含添加成分的。目前,近97%的食品中使用了各类添加剂。可以说,食品添加剂已成为现代食品工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③食品添加剂对食品的防腐保鲜效果十分明显。根据食品安全要求,每克食品的细菌总数不能超过8万个。假如不用防腐剂,即使在0—4℃的低温环境中,肉制品保存到第五天,细菌总数也将超过每克10万个。而防腐剂能遏制肉制品中的肉毒梭状芽孢杆菌的大量繁殖,有效延长肉制品的保质期。
④食品添加剂不但能防腐保鲜,还能改善食品的外观和口味。食品的酸、甜、鲜通常不是食品天然拥有的口味,往往是由添加剂“调”出来的。食品的诱人口感,如面条有弹性,点心酥脆,大多也是添加剂的功劳。
⑤现在,人们又发现不少食品添加剂还具有防病抗病的功能。如腐乳红曲是由大米发酵而来的,能够降低血脂,它既是色素又是功能性添加剂;从甘草里面提取的甜味剂,能改善肝功能;从玉米芯里面提取的木糖醇具有护肝、防龋齿的作用。
⑥除此以外,食品添加剂还能够调整食物的营养结构,如在面粉里面添加钙粉、维生素等,能使面粉的营养更加全面。
⑦现代食品工业发展离不开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的使用也直接影响食品安全。例如,摄入过多的膨松剂或防腐剂,轻则会引起流口水、腹泻、心跳加快等症状,重则会对胃、肝、肾造成严重危害。为规范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各国都制定了严格的法律法规。如我国的食品卫生标准就明确规定,山梨酸钾可以作为食品防腐剂,但必须严格控制添加比例,它的许可添加量为0.5%以内。在美国,苯甲酸钠只允许在化妆品中使用,并且浓度必须在0.1%—0.2%范围内。世界卫生组织也规定了一个“ADI”值,即依照人体体重,一种无健康危害的食品添加剂的每日允许摄入量的估计值。例如:糖精钠的ADI值为5毫克/公斤,即糖精钠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5毫克。
⑧必须指出的是,一直受到人们谴责的苏丹红、三聚氰胺等都不是食品添加剂,而是非法添加物。这样的非法添加物常见的还有块黄、硼酸、硫氰酸钠、蛋白精、酸性橙等。一般来说,不违规不超量不超范围地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是安全的。
(选自《科学画报》有删改)
请简要概括选文的说明内容。
请简要分析选文第④段的说明思路。
选文第⑦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选文第⑧段中加点词语“一般来说” 能否删掉,为什么?
阅读链接材料,请你借助文中的相关知识,判定这一食品能否安全食用?并说明理由。
【链接材料】某食品配料表

原料
比例
添 加 剂
比例
小麦粉
83%
山梨酸钾
0.8%
鸡蛋
10%
蛋 白 精
0.2%
白砂糖
6%
腐乳红曲
0.1%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问题。
青草的味道
牛鸣晓
①儿时家贫,父亲患有肺结核,没日没夜地咳,他的背日渐佝偻下去,母亲身子骨儿单薄,二老辛苦终年,勉强支撑着我们这个家,却从没有在我和弟弟上学的事上打过坎儿。为了一年两度的学费,家里喂了猪,饲料的来源主要靠田边地头的青草。
②“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我和弟弟一放学,就挎起筐子,拿起镰刀,割草去了。
③田野里的风总是新鲜的,带着一股甜丝丝的味道,到处有不知名的野花摇摆着身子轻轻地舞着。我走到一簇绿茸茸的草边,蹲下身,很把式地割起来,偶尔有蝴蝶翩翩飞来,萦绕在发际,甚至落在肩上,于是,我就像有了啦啦队似的,镰刀舞得更欢了。
④眼看筐子满了,我惬意地一屁股坐在草地上,仰面躺下去,随手抽出一根草茎,放进嘴里咀嚼起来。各种草的味道是大不相同的,茅草又软又绵,又香又甜,最是好吃;茗巴草甜丝丝的;羊补奶草上的果子,青青的外皮里包着羊奶似的白色汁液,是不可多得的鲜果;酸酒缸草酸得让人合不拢嘴;胖婆娘草黑色的汁液又苦又涩又麻,好像五奶家柿树上没熟的青柿子;癫肚皮草清苦得有滋有味,犹如苦丁茶;还有刺角芽、剪子股、灯笼棵等好多种草。我看着夕阳红着脸,一耸一耸地滑下那棵搭着喜鹊窝的大树,就喊上弟弟,嘴里再叼一棵草,扛着草筐,边嚼边吮地回家了。
⑤父亲很少笑,却总会咳嗽着从我们肩上接过草筐,并拍打掉落在我们身上的草末儿。父亲的头一天比一天低下去,我们的草筐也一次比一次沉重。终于有一天,父亲躺在床上,再也接不动我们的草筐了。在后来,父亲躺着的土地上也长满了青青的草,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扯一根放在嘴里,万般滋味化作大颗泪珠,落在草叶上,闪了一下,又落入土中,洇湿了父亲的一片屋顶。
⑥父亲不在时,我正上高中,家中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我身上,于是,弟弟坚持退了学,去山西煤窑挣钱。每次回来时,他的脸总是黑黑的,洗也洗不净。这样,割草的便只有我一个人了。草仍然是那样的味道,甜的、酸的,更多的是又苦又涩。
⑦弟弟一年一年地从那黑色的东西里抠出一点一点的钱来,突然有一天,他却被这黑色的东西吞没了。我抱着他的“小屋”一路无语。路经黄河大桥,望着翻滚着黄浑浑大浪的河水从天边来,又到天边去,眼看着偌大的一个人被装进一个小小的盒子里,我的心被抽空了,泪就和着火车过桥时“哐当哐当”的节奏声落下来。
⑧弟弟的坟靠着父亲的坟,如今也长满了青草,矮矮的,密密的。
⑨土地上的一蓬蓬青草,支撑了艰辛的生存,滋养了微薄的快乐,承载了沉重的记忆。一个能够品尝出青草的甜香绵软的人,必定体味过生活浓烈的苦涩。当贫穷、疾病和死亡堆积成生活的苦难,当无私的爱与亲情成为压在心头无法释放的负荷,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从容地领受生活,并以沉重的使命感顽强地寻找幸福。幸福是什么?是充实的生活,是拥有和给予爱,是始终心存希望。幸福在哪里?在过去,在现在,在未来。
(选自《时文选粹》,有删改)
文章有多处照应,写出与第⑤段中“父亲的头一天比一天低下去”相照应的一句话。
阅读上文后,你可能会联想到宋学孟的《柳叶儿》,吃柳叶本来是一件极苦的事,但作者却感到无穷乐趣。本文也有类似的描写,请找出一句并谈谈童年的“我”为什么感到快乐?
一切景语皆情语。第⑦段中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有人认为文题“青草的味道”改为“痛苦的记忆”比较好,你是否同意,为什么?
作者从字里行间表达出了怎样的情感?你体会到了吗?请用简洁的语言谈谈。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问题。
把读书当做一种生活经验
周云
世界读书日,这个存在已经超过半个世纪的节日,当初设立的初衷,应该也是鼓励人们多读书,读好书。可见,“开卷有益”既是中国的古训,也是东西方社会的一种共识。读书有益生活,读书有益人生,读书有益社会,是自古至今东西方文化都笃信的一个神圣信条。
但读书在今天却面临着诸多尴尬,“开卷有益”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质疑。不要说“学而优则仕”早已成为明日黄花。就是“读书改变命运”也因为诸多反面个案的存在,在越来越多的人心中动摇。我们不能就此判断说读书的人减少了,但可以肯定的是,支撑人们读书的最强烈的信念,正在一点一点地受到侵蚀。
还有另外一种意义的读书,现状则更不乐观。那就是作为爱好的读书,我们通常叫做阅读。世界读书日所鼓励的,恐怕更多的是阅读。阅读的人群在极度地萎缩,这是明白无误的事实。在网络时代、电子时代,阅读的条件更加便利了。一部手机储存的书籍可以比肩一间小型图书馆的藏书量,且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阅读。但网络、手机在带来便利的阅读条件,却又在强有力地冲击着阅读。显而易见,网络和手机中,有许许多多比阅读更加轻松、好玩的乐子。
也就是说,一方面,在我们这个日益功利化的社会中,一部分原本就功利化的读书受到极大冲击,因为人们发现读书所能带来的“功”与“利”,已经大大低于预期。另一方面,非功利化的阅读,也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因为其严肃而沉重,被越来越多的人摈弃。
而那些还在阅读的人们,却又面临着“开卷并非有益”的困境。时下一部分人的阅读,可以称之为“微阅读”,因为他们阅读的文本,多来自微博、微信。然而微缩的,并非都是精华。所谓“微阅读”最大的问题在于阅读的碎片化、非系统化。阅读者每天可能都会读到大量的信息,也可能对每一条信息都“于我心有戚戚焉”,然而事后真正作为精神营养留存的有多少?长时间没有营养的阅读,又会带来阅读者审美趣味的固化、分辨能力的低下,进而导致阅读只能停留在“微阅读”的层面,形成恶性循环。
正是这样不尽如人意的现状,世界读书日的意义才更为可贵。图书承载着人类的文化创造,没有读书,人类文化便无法传承。从个体层面看,阅读对于阅读者心智等诸多方面的提升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政府和社会要千方百计创造条件,鼓励阅读。
其实对于绝大多数的平民而言,读书改变命运仍然有效。尽管读书并非一定就能够改变命运,但无数的经验证明,不读书更不可能改变命运。读书,仍然是改变命运的相对稳妥和确定的途径。因此还是要呼吁人们多读书,哪怕是功利化的读书。
而我更心仪的是那种非功利化的纯粹的阅读。在这种语境中,读书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经验,一种人生目的,阅读,就是对人生经历的丰富,就如同交结挚友、欣赏美景、品尝美食一样。也只有在这种心态之下,才能够有深刻的、细致的、耐心的“慢阅读”“细阅读”。于是,读书者方能思想更为深邃,情趣更为高尚,识见更为明达,行为更为有度。这样的人多了,社会自然也就趋于良善了。
(选自2014年4月23日《羊城晚报》,有删改)
作者在文中所要表达的观点是什么?
根据选文,谈谈“微阅读”有哪些弊端。
《人民日报》刊载文章《用阅读点亮中国梦》倡导全民阅读。请你结合对选文和下面链接材料的阅读理解,就读书与民族复兴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
【链接材料——最爱读书的民族】犹太民族只占世界人口的0.2%,却获得过29%的诺贝尔奖,在各领域都大师辈出,群星灿烂。犹太人把读书作为传承教育、传统、知识的手段,被誉为“读书的民族”“教育的民族”“记忆的民族”以及“学习和思考的民族”。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