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湖里。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1)“我”的心情是怎样变化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父亲要“我”把鲈鱼放回湖里的说话态度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无人知道的情况下,父亲为什么要“我”把钓到的鱼放回湖里?这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人醉画图中
明清之际,浙江仁和县出了个小才子,叫毛先舒。他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8岁那年,他父亲带他去杭州,游览西湖。一般的孩子见了山,见了水,就只知道贪玩了,毛先舒可不是这样。
在堤边走着走着,父亲一回头找不到孩子了。再一看,毛先舒正坐在堤边上沉思呢。父亲问他在干什么,他说要做一首诗。父亲很惊喜,说:“好,你做吧,我在这里陪着你。”
毛先舒说:“我已经做出来了。”说完,便念道:“杨柳千条绿,桃花万树红。船行明镜里,人醉画图中。”
他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后来毛先舒10岁就能写手好文章,18岁便著出了第一本诗集《白榆堂诗》。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字义,在上面画“√”。
明清之际
(1)交界或靠边的地方
(2)彼此之间
(3)时候
(4)当,适逢其时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沉思-()惊喜-()
培养-()聪明-()用“--”画出毛先舒8岁时写的诗。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季节的哪些景物?
分别给第一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选择主要内容,在括号中画“√”。
第一自然段:主要内容:
(1)明清之际,浙江出了个小才子。()
(2)小才子毛先舒从小就很聪明,智慧超人。()
第五自然段:主要内容:
(1)毛先舒的父亲高兴极了,更加注重培养他。()
(2)毛先舒在父亲培养下,18岁出了第一本诗集。()
阅读文章后,按要求做题。
雾
大自然给我们创造了许多奇异的人间美景,比如变幻无穷的雾,就像一个小天使,清晨,她悄悄地来到人间。
雾慢吞吞( )地蠕( )动着,像是刚学走路的孩子一样,来到了我们的身边。
雾急促( )地扩展着,无声无息地占了整个天、整个地、整个世界!路上,雾气重重,白茫茫的一片,就像一层白纱笼罩在大地上。远处的房屋、树木全都隐没在浓雾里,只出现淡淡的影子,好像是画家用笔轻轻勾画出的轮廓( )。汽车都开着黄色的灯,像一双若隐若现的小眼睛,眨呀眨呀,美妙异常。
过了一会儿,雾渐渐地散开了,太阳公公也露出了红通通的脸蛋。
雾,你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雾()的美景()的影子()的感觉从文中找出直接描写雾变幻的词语。
雾慢吞吞地蠕动着
雾急促地扩展着()按要求摘录语句。
(1)描写路上雾气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远处房屋、树木在雾气中样子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描写汽车在雾气中样子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 ”画出你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小鸭子
我家养了一只小鸭子,它的样子十分惹人喜爱。
小鸭子的嘴黄黄的,扁扁的,很像一把小铲子。吃东西的时候,用嘴一铲一铲的,脖子也一伸一伸的,可逗人了。它有一对小而明亮的眼睛,就像嵌着两颗黑色的小宝石,总是亮晶晶的。它的耳朵很特别,长在眼睛下面,没有耳垂,耳孔周围长着许多细长的毛,不仔细看,还真难发现它的耳朵。它的听觉可灵敏了,只要听到一点声音,它就把脖子伸得长长的,东张西望,身上的羽毛也随着一颤一颤的,非常有趣。
小鸭子还是捉鱼能手呢!一次,它在小河里游,长着蹼的双脚就像小小的船桨,在水里一划一划的。突然,它的头猛地一下子扎进水里,双脚在水面上晃来晃去,然后身子一沉,头又露出了水面,嘴里却叼着一条小鱼,大口大口地吞吃起来。吃完以后,小鸭子又继续游起来。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毛( )的嘴
()的听觉( )的眼睛
()的耳朵()的脖子第二自然段介绍了小鸭子的外形。先介绍(),再介绍(),最后介绍的是( )。你能用“||”给第二自然段分层吗?
短文共分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第二部分主要写____________。
用横线画出文中的比喻句。
读短文,回答问题
_____________
动物们睡觉的姿势各式各样,十分有趣。黑猩猩和人一样躺着睡;松鼠蜷曲着身子,把蓬松的大尾巴当被子;刺猬把身子蜷成一个刺球,只露出鼻子来呼吸;大象把鼻子高高举起或衔在嘴里,这样可以防止蚊子、小虫钻进去;金鱼睡觉还睁着阿两只大眼睛;大雁们睡觉时,总要留一名哨兵站岗;蝙蝠头朝下倒挂着睡觉。请给这篇短文加上合适的题目。
这篇短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请在文中用横线画出来。
按课文内容填空。
黑猩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
蝙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
松鼠和刺猬____________________睡
大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
金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睡
大雁睡觉时____________________想一想,松鼠、刺猬、大象和大雁这样睡觉有什么好处?把你的想法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还知道哪些动物有趣的睡觉姿势?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登山人》回答问题
三人同去攀登高山,第一个人刚走几步,感到山陡难登,就退了下来。他说:“我是知难而退。”
第二个人攀登到半山腰,气喘吁吁,大汗淋漓。他望了望那险峻的山势,摇了摇头,说:“我还是适可而止吧!”于是也退了下来。
只有第三个人,勇敢攀登,知难而进,几次跌倒,几次爬起,不畏艰难,不气馁,终于攀上了峰顶。
几天后,三个人见面了。
第一个人说:“登上峰顶,也不过是那么回事,还是我知难而退好!”
第二个人说:“登上峰顶太费力气,还是我适可而止好。”
那个登上峰顶的人笑了笑,说:“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用短文中的词语,概括三个人登山的情况。
第一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个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怎样理解“顶上的无限风光,你们是无法领略到的”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短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 )
A.不论做什么事,只要遇到困难就要知难而退。
B.不论做什么事,必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才能成功。
C.不论做什么事,如果太费力气就应该适可而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