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课内语段阅读。
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1)短文中“沮丧”一词的意思是(  )
A.是指小声哭泣。  B.灰心失望的样子。
(2)“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中的“鱼”在文中指的是(  )
A.这里的“鱼”是指除了鲈鱼之外的鱼,比如:鲤鱼、带鱼、金鱼等。
B.这里的“鱼”是指比这条鲈鱼还要大、还要漂亮的鲈鱼。
C.这里的“鱼”是指诱惑人的财物、名利……
D.这里的“鱼”是指美味的鲈鱼。
(3)用“____”画出父亲告诫“我”的话,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课文后回答问题
田野是多么美丽啊!
早晨,田野像仙境似的。一来到田野,举目远眺,使你心旷神怡。蒙蒙的云雾,还带着湿润的露水,这样的环境,你会不由自主地说:“真凉爽!”如果你来到田间,就会看到周围都是白茫茫的,把你和整个田野都笼罩在一起,又像白纱一样披在你的周围。
中午,田野里有“隆隆”的机器声,“呱呱”的蛙叫声,小溪那潺潺的流水声。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交响曲。
傍晚,收工了,农民伯伯神采飞扬地从地里挑着一担担金黄的稻谷往家走。
田野多美丽啊!
(1)结合短文解释词语
举目远眺:
神采飞扬:
心旷神怡:
(2)短文主要写了()全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早晨抓住了()写的,中午抓住了()写的,晚上抓住了()写的。
(3)短文的开头和结尾是()的关系。

祖国是什么?
有一天,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脸,问白鸽。
白鸽从天边飞回,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太阳回答:是迎风招展的五星红旗!
松涛回答:是飞越群山的巍峨的长城!
稻穗回答:是等待开镰的金色丰收。
晓风回答:是边防战士挺拔的身影。
浪花回答:是乘风破浪竞渡的龙舟。
星星回答:是中秋佳节团圆的月饼!
青松回答:是精神抖擞开屏的孔雀。
大海回答:是吹拂大地温暖的春风!
孩子笑了,他抚摸着白鸽,用他的心说了一句:
“祖国是开着花的希望!祖国是唱着歌的黎明!”
白鸽扑棱扑棱翅膀,衔着孩子的心愿飞走了,
显然,它将把一个最美的答案写上蓝天。
(1)本文综合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结合上下文,分析下列各句加点字能否去掉,并简要说明理由。
①孩子仰起花一般好看的笑脸。
②从四面八方衔来了答案。
(3)白鸽要写上蓝天的“最美的答案”是什么?
(4)联系实际,谈谈你对诗歌中孩子所说的话是如何理解的。
(5)请你也用一句形象的话来说说祖国是什么。

阅读答题。
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留学回来了。归途中,他满怀着希望,准备为国效劳。在轮船的甲板上,他拎着一只小皮箱,陷入了沉思……
耶鲁大学的毕业晚会开始了,校园里到处是音乐、舞蹈、鲜花、美酒,可是詹天佑并没有去参加舞会,他来到了老师罗素夫夫人的办公室,聆听老师的临别叮咛。罗素夫夫人亲切地对他说:“孩子,我衷心地祝贺你出色地完成了学业!”接着,她拿来一只小皮箱说:“这箱子里装着修建铁路的资料,是我多年来搜集整理的,现在就送给你吧。希望你能利用它,为自己的国家作出贡献。”詹天佑紧紧地握着老师的手,激动地连声道谢。
想到这里,詹天佑的脸上露出了微笑。他轻轻地抚摸这只珍贵的小皮箱,深深地怀念老师的崇高友谊。忽然,詹天佑怒目远望,屈辱的往事又涌上了心头。
这是在美国诺哈夫中学的一堂地理课上,黑板上挂着白色屏幕,上面放着幻灯,詹天佑在听课。
幻灯上出现了铁路,一辆火车满载着货物飞驰而来。老师讲道:这是19世纪70年代最新式的火车。目前,美国和许多欧洲国家已把它作为重要的交通工具……接着幻灯片上又出现了另一幅景象:贫瘠的土地,枯瘦的农民,老牛拉着破车缓慢地行进。老师说:“这样的车子,这样的速度,国家落后,人民贫穷……”
具有强烈民族自尊心的詹天佑痛心而又惭愧地低下了头。下课的以后,詹天佑依然坐在那里,默默不语。一个美国学生走过来,对他说:“那老牛拉破车是哪个国家?詹先生,你能回答么?”詹天佑不予理睬。那个学生冷笑着说:“高才生,怎么连这个也回答不出来?”詹天佑忽然站起来说:“是我们国家的。但那是暂时的!”“哈哈哈……”在一阵笑声中,另一个学生说:“听说大英帝国曾经在中国修了一条铁路,可是中国的皇帝却说那是怪物,把它拆了,扔到河里去了。”“哈哈哈……”又是一阵哄笑。詹天佑怒视着这一群傲慢的洋学生,强忍屈辱,愤然离开了教室。
“呜——”汽笛声打断了詹天佑的沉思。轮船靠岸了,他望着岸上同胞们亲切的笑容,兴奋地踏上了祖国的土地。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暂时()屈辱()傲慢()
贫瘠()缓慢()亲切()
(2)请把文中詹天佑回忆到的两个内容用简洁的语句概括地写出来。

根据文字,用简图画出詹天佑对居庸关、八达岭两个隧道不同的凿进方法(用箭头表示凿进方向)
居庸关山势高,岩层厚,詹天佑决定采用从两端同时向中间凿进的办法。

八达岭隧道长1100多米,有居庸关隧道的三倍长。他跟老工人一起商量,决定采用中部凿井法,先从山顶往下打一口竖井,再分别向两头开凿,两头也同时施工,把工期缩短了一半。

快乐阅读吧。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詹天佑的故事
1888年,詹天佑接到命令,要他离开福建水师,前往中国铁路公司工作。詹天佑高兴极了,铁路是他的专长,现在终于有了发挥他专长的机会。
詹天佑被公司总办伍廷芳聘请为“帮工程师”,作为外国工程师的助手,参加修筑唐山到天津的铁路。
在铺设唐津铁路的工程中,詹天佑直接到工地指挥施工,从早到晚,从不吝惜自己的精力。经过80天的努力,铺轨工程完成了。
这条铁路的关键性工程是滦河铁路。1892年,这项工程开始。由于滦河河床的泥水很深,打桩难度很高。当时,英国的施工技术是世界第一流的,金达便决定由英国人喀克斯包工承建。可是施工时,还是遇到前所未遇的困难;加上施工时水涨流急,喀克斯失败了。在无法进展的情况下,他请日本人来帮忙。日本人的技术并不比英国人高明,对此也无能为力。喀克斯又只得再将工程包给德国。德国工程师采用了空气打柱法的新技术,但结果还是失败了。
詹天佑接受任务后,立即仔细研究了滦河河床的地质构造和其他方面的资料,并且穿着工作服,到施工现场进行实地调查和测量。他发现,在这里打桩,确实难度极大,怪不得英、日、德三国工程师都失败了。经过反复比较,他选准了合适的筑桥地点,并决定用压气沉箱法进行桥墩施工。这种方法,在中国从未使用过,是否能成功没有把握。因此,詹天佑加倍小心,仔细计算。当潜水员潜入水底施工时,他常常站在现场的岸上,随时研究和解决出现的问题。
终于,这个新方法试验成功了。桥基工程顺利完成后不久,滦河大铁桥的工程也全部按期完成。这一成功,解决了唐津铁路的关键问题,詹天佑也因这次成功而名声大振。那些富有经验的外国工程师,不得不佩服这位初露才华的中国工程师。
(1) 詹天佑是采取什么办法克服桥墩施工这个难题的?他做了哪些细致的工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叙述詹天佑克服桥墩施工这个难题之前,为什么先介绍日本人、英国人和德国人的施工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读了本文,你觉得詹天佑作为一名中国工程师具有怎样的品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