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事实与胶体性质无关的是
A.纳米科技发展有赖于胶体的化学原理与方法 |
B.三氯化铁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出现红褐色沉淀 |
C.一束平行光线照射豆浆时可看到光亮的通路 |
D.万里长江流入大海处,形成长江三角沙洲 |
下列事实中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在溴水中存在如下平衡:Br2+H2O![]() |
B.对2NO2(g) ![]() |
C.反应CO+NO2![]() |
D.向双氧水溶液中滴入FeCl3溶液后,产生气泡速率加快 |
可逆反应:X+YW+Z,反应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体系的一个条件(温度、浓度、压强)所引起的变化。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t0时条件改变引起的变化是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
B.若t0改变的条件是压强,则W、Z均为气体,X、Y中只有一种为气体 |
C.若t0改变的条件是温度,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是吸热反应 |
D.若t0改变的条件是浓度,改变的方法是减小X、Y的浓度 |
下列有关热化学方程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含20.0 g NaOH的稀溶液与稀盐酸完全中和,放出28.7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 程式是 NaOH(aq)+HCl(aq)=NaCl(aq)+H2O(l) △H=+57.4 kJ·mol-1 |
B.已知C(石墨,s)=C(金刚石,s) △H>0,则金刚石一定比石墨稳定 |
C.已知2H2O(g)=2H2(g)+O2(g) △H=+483.6 kJ·mol-1,则提供483.6 kJ热量时,一定会使2 mol H2O (g)发生分解 |
D.已知C(s)+O2(g)=CO2(g) △H=a kJ·mol-1,2C(s)+O2(g)=2CO(g),△H=b kJ·mol-1,则2CO(g)+O2(g)=2CO2(g) △H=(2a﹣b) kJ·mol-1 |
在密闭容器中,一定条件下进行如下反应:
NO(g) + CO(g) N2(g) + CO2(g);△H=-373.2 kJ/mol ,达到平衡后,为提高该反应的速率和NO的转化率,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加催化剂 | B.减小反应容器体积 |
C.升高温度 | D.增大NO浓度 |
反应CO+H2O(g)CO2+H2在1000℃ 达到平衡时,分别改变下列条件,化学平衡常数K值发生变化的是
A.将压强减小至原来的一半 | B.将反应温度升高至1200 ℃ |
C.添加催化剂 | D.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