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哥伦布开辟了欧洲到美洲的航线(见下图)。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间碑,但也引起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强烈不满,他们打出一条标语上写:“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为其立碑”的主要原因?
(2)如何理解美洲印第安人后裔的标语“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3)开辟新航路过程中,最早到达东方的是哪位航海家?(2分)
对哥伦布开辟欧洲到美洲的航线,有人歌颂,有人谴责。产生分歧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出于不同的目的和动机,怀着不同的情感和心态,采用不同的标准和方法看待这一历史事件。
(4)客观、公正地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哪些主要标准和方法?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方式和特点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万急,延安毛泽东先生勋鉴:“倭寇投降,世界永久和平局面实现,举凡国际国内重要问题,亟待解决。特请先生克日惠临陪都,共同商讨,事关国家大计,幸勿吝驾,临电不胜迫切悬盼之至。”蒋中正未寒(未寒即8月14日)
——1945年蒋介石给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
(2)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说:“这一次我们去得好,戳穿了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材料二“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毛泽东
(1)依据材料一:1945年国共两党进行了什么谈判?这次谈判最终达成了什么协定?
(2)依据材料二:毛泽东的这首诗描述了解放战争中的哪一场战役?这场战役解放军占领了哪座城市标志着国民党政府的垮台?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松花江上》歌词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
——蒋介石给张学良密电
材料二在北京西南郊外永定河上,横跨一座气势如虹的石桥,它就是卢沟桥………….这里响起了抗击日本侵略的枪声……“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
——改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中国人民经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浴血奋战,并与世界反法西斯力量配合,在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之后(总共伤亡三千五百多万人,直接财产损失达一千亿美元……),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
——摘自人教网
(1)材料一表现了东北人民在1931年日本侵略者制造哪一事件后的悲痛与愤懑?蒋介石的态度导致了什么结果?
(2)在材料一中的事件之后张学良却以下犯上扣押了蒋介石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什么事件?该事件最终怎样解决?
(3)材料二中“揭开了中华民族全国性抗战的序幕”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在抗日战争中我军取得的首次大捷是哪一次战役?
(4)材料三中”终于第一次取得了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的完全胜利”是指什么战争的胜利?取得胜利的时间是?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材料二: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写出至少二个)
(2)材料二描述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事件胜利结束的标志是什么?
(3)材料二中召开的什么会议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一会议确立了以谁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
(4)结合两则材料,今天我们在感念先贤的同时,还应传承他们的哪些精神?

中国近代化是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艰难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鸿章以为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
——《筹办夷务始末》
材料二“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
----《海国图志》………此书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请回答:
(1)材料三中“鸿章”指的是谁?为学习外国“利器”鸿章等人于19世纪60—90年代在清朝掀起了一场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材料二中该书的作者是谁?他编写此书的目的是什么?

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社会形态酝酿、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请依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写出为资本主义产生创造条件的重大事件名称。
(2)写出资本主义制度在英美法产生的历史事件名称。
(3)请列举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罪恶行径。
(4)从上述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