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期间,国内外形势发生重大变化,民族矛盾加剧,中国共产党的方针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这一调整是指( )
A.召开八七会议,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
B.召开遵义会议,纠正“左”倾错误路线 |
C.召开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 |
D.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
2010年12月13 日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30万遇难同胞73周年祭日。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冥思厅的照壁上刻有:“让白骨可以入睡,让冤魂能够安眠,把屠刀化铸警钟,把逝名刻作史鉴,让孩童不再惊恐,让母亲不再泣叹,让战争远离人类,让和平洒满人间。”这反映了中国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勿忘历史,珍爱和平 | B.以史为鉴,科学发展 |
C.正视历史,不容篡改 | D.铭记历史,不忘仇恨 |
下列是《马关条约》签定的消息传入中国后,国人在某茶馆中的言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日本人比英国人的胃口都大,这条约比《南京条约》厉害多了 |
B.日本人要在中国开厂,我们这些小工人日子更难过了 |
C.这么些赔款,砸锅卖铁也不够给的 |
D.台湾军民与日军进行殊死搏斗,朝廷也正派兵过去支援 |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的。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佐证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的史实是
A.唐朝完善三省六部制 | B.元朝行省制度的建立 |
C.宋代设枢密院掌管军事 | D.清朝设置军机处 |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
25.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历史事件,其先后顺序是①中苏建交②中国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得到恢复④中美关系正常化⑤中日关系正常化
A.②①③④⑤ | B.①③②④⑤ | C.①②③④⑤ | D.①②③⑤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