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858年签订的中英《天津条约》中,清政府承认“英国自主之邦与中国平等”,驻华公使觐见清帝时“遇有碍于国体之礼,是不可行”,即不行跪拜之礼;“会晤文移,均用平礼”,公使应由对等的“内阁大学士尚书中一员”接待,文书由对等级别的部门回复,并不得使用“夷”人字眼;依照国际惯例,允许公使进驻京师。《北京条约》重新确认了上述约定。这表明(     )

A.中国主权受到严重损害 B.清政府讨好列强苟且偷安
C.中国近代外交的不平等性 D.中国外交被迫走向近代化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两伊战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温斯顿·邱吉尔在《英语民族史》中说:“宪章从头至尾给人一种暗示:这个文件是个法律,它居于国王之上,连国王也不得违反……随着时间的流逝,大宪章成为永久的见证,证明王权并不是至高无上的。”这表明()

A.随着《大宪章》的签订,英国开始确立王在法下的传统
B.《大宪章》的签订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C.《大宪章》基本原则被彻底改变是在都铎王朝统治时期
D.《大宪章》的签订成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导火线

从适用范围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国家制定的()

A.适用于所有罗马人的法律 B.调整国内民族关系的法律
C.调整公民内部关系的法律 D.调整罗马人与外来人关系的法律

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下列各项中,确切反映唐朝科举制情况度的是()

A.其形式都是以官举士 B.采用八股考试方式
C.分进士等科目考试 D.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