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柳诒征《中国文化史》载:“(宋代)士大夫家以藏书名者,所在多有。……其最富者,至逾十万卷,盖超过于宋之馆阁矣。”造成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印刷术的发展 B.科举制度完善
C.造纸术有所突破 D.图书成为商品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第三次科技革命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黄遵宪有诗“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大错”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限制外商来华阻碍中外贸易 B.自我封闭扼杀了社会进步的可能性
C.禁止国人海外经商限制了商品市场 D.隔绝大陆与台湾的正常往来

明代徐一夔《织工对》记载“余僦居钱塘之相安里,有饶于财者,率聚工以织。……进而问之,……工对曰:吾业虽贱,日佣为钱二百缗,吾衣食于主人,而以日之所入,养吾父母妻子,虽食无甘美,而亦不甚饥寒。”这则材料主要说明

A.丝织业出现雇佣剥削 B.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措施失效
C.手工业者生活的艰辛 D.自然经济受到工商业的冲击

史载,宋朝湖州农民“以蚕桑为岁记”,严州“谷食不足,仰给它州,唯蚕桑是务”;太湖洞庭山区“然地方共几百里,多种柑橘桑麻,糊口之物,尽仰商贩”;“蜀之茶园,皆民两税地,不殖五谷,唯宜种茶,……颖昌府”“城东北门内多蔬圃,俗称香菜门”。上述材料最能说明

A.农民纷纷放弃农业而去经商
B.商品自由流通程度很高
C.以市场为导向的商业性农业发展较快
D.农业精耕细作,剩余产品大量商品化

在殷墟甲骨文中,已有“春、夏、秋、冬”四字。“春”字像植物生长的形状;“夏”字像草木繁茂之状;“秋”字像果实累累,谷物成熟;“冬”字则形如把谷物藏于仓廪之中。整体寓意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由此可以得出

A.甲骨文以记载农业为主要内容 B.商朝是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
C.中国古人注重记录农业活动 D.商朝时期农业活动已有四季之分

古代有“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说法,特别强调华夏民族与夷狄、胡蛮的分别。与这种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制度是

A.西周的宗法制 B.秦汉的郡县制
C.隋唐的科举制 D.明清的内阁制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