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
实验①:称量镁条,在空气中点燃,待反应结束后,将生成物全部收回再称量
实验②:将装有稀盐酸的小试管放入装有锌粒的烧杯中,称量,然后将盐酸与锌粒接触,过一会再称量.
(化学方程式是:Zn+2HClZnCl2+H2↑)
实验③:将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有硫酸铜的锥形瓶中,并在锥形瓶口塞上橡皮塞,称量,然后 设 法将两种溶液接触,过一会再称量.化学方程式是:CuSO4+2NaOHCu(OH)2↓+Na2SO4
他们得到三次实验的数据见下表:
编号 |
实验① |
实验② |
实验③ |
反应前/g |
4.8 |
112.6 |
118.4 |
反应后/g |
8.0 |
112.4 |
118.4 |
(1)在实验①中反应后的质量比反应前明显增加了,请解释原因:
(2)由上表中数据分析可知实验①中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实验②中生成氢气的质量为 .
(3)在上述三个实验中都 (填“遵循”或者“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但只有实验 能正确反映了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因此,用实验来探究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与生成物之间的总质量关系时,当有 时,必须在 进行。
(4)请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解释反应前后质量相等的原因:
(5)在化学反应前后,肯定不会变化的是
①原子的数目 ②分子的数目 ③元素的种类 ④物质的质量总和
⑤物质的种类 ⑥物质的体积 ⑦物质的状态
某同学做了一个趣味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整个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A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待试管冷却至室温,在水中取下胶塞,试管中液面上升(如图B所示)。请用理化知识解释试管中液面上升的原因
下图是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实验的微型一体化装置图,该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 |
请回答小题。
(1)挤压胶头,滴入稀盐酸。过一会儿,用燃着的木条放在微型集气瓶口,如果,则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2)生成的二氧化碳在装置内与1、2处的溶液反应,1处的反应现象是,2处生成了白色沉淀。
(3)用橡胶塞塞紧微型集气瓶口,再反复挤压几次胶头。一段时间,氢氧化钠溶液被吸进了微型气体实验器和微型集气瓶中。这是由于(用化学方程式表示)的缘故。
小勇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下图1),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 |
小勇思考:瓶能吞蛋,能不能吐蛋呢?他进行了如上图2的实验,结果鸡蛋吐了出来。他加入的试剂P是 (写溶液名称),吐蛋的原理是 。
全品中考网
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后,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是增加、减小还是不变呢?甲、乙、丙三位同学按下面的步骤进行探究:
(1)提出假设: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前后总质量不变。
(2)设计并进行实验,甲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A所示,乙设计的实验装置和选用药品如图B所示,他们在反应前后都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写出A、B两个实验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②。
丙进行了图C所示的实验,在一根用细铜丝吊着的长玻璃棒两端,分别绕上粗铜丝,并使玻璃保持水平。然后,用酒精灯给a端铜丝加热数分钟。停止加热后冷却,他观察到的现象是③,④。
(3)实验结论:
甲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相等;
乙、丙认为:在化学反应中,生成物的总质量与反应物的总质量不相等。
(4)你认为⑤的结论正确,请从原子的角度分析,结论正确的理由是:⑥。
(5)导致其他实验结论错误的原因是⑦,⑧。因此,如果⑨的反应,则一定要设计反应在密闭装置中进行。
某兴趣小组利用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原理,设计如下实验以探究微粒的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I: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滴~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I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上图中甲所示):烧杯A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Ⅲ(如上图中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