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某同学在探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   (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进过分析认为   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   

科目 化学   题型 探究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 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理由是(从环保、操作等角度分析)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想对生成的气体成分判断,他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更合理?并说明选择的理由。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合理假设(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计算] 在过氧化钠(Na2O2)中,①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②过氧化钠中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78克过氧化钠与多少克二氧化碳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相等?(列式计算 )

请你根据提供的实验装置和药品,参与实验室气体制备的探究。

A B C D E F
【提供药品】高锰酸钾、稀盐酸、大理石
【熟悉仪器】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②________。
【比较研究】根据所提供的药品,填写下表。

气体
反应物状态
反应条件
收集方法和依据
二氧化碳
固体和液体
常温
向上排空气法
CO2密度比空气大
氧气
固体
加热
排水法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O2密度比空气略大


【实践研究】(1)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A,写出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列是某同学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部分实验操作,其中不合理的是___。
A.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加药品
B.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C.实验结束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后熄灭酒精灯
(3)实验室制取可用___装置组合(填字母编号)可制取二氧化碳,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小结】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
发生装置的选择依据——_________和_________。
收集装置的选择依据——气体的______、气体在水中的______,该气体能否与空气或水反应。【拓展应用】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B或C, C与B相比较,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氢气是密度最小的气体,难溶于水,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填字母编号)。

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Mg3N2),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l: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
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
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瓶内水面原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写出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根据上述实验和你所学的知识,请写出镁在空气中燃烧时的化学方程式:①镁与氧气反应:;②①镁与氮气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为了研究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如下图所示,玻璃管左、右两端分别放有脱脂棉,注射器中分别装有浓盐酸和浓氨水。浓氨水挥发出来的氨气(NH3)和浓盐酸挥发出来的氯化氢(HCl)能发生如下反应,NH3+ HCl=NH4Cl。两个注射器同时向脱脂棉靠]近里边的部位注入等体积的液体,过一会,先在A处产生大量白烟,然后白烟逐渐充满整个试管。

根据现象回答问题:
(1)生成物NH4Cl常温下的状态是(填“固体”、“液体”或“气体”);
(2)有同学认为先在A处产生白烟是因为HCl分子比NH3分子运动速度慢,请你分析影响分子运动速度的因素可能是
(3)影响分子运动速率的因素还有温度,请举出生活中的一个实例
(4)该实验中的注射器也可改用胶头滴管直接滴入液体,相比较用注射器的优点是

为进一步研究高锰酸钾的分解产物,某兴趣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并取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加热使之完全分解,然后分别进行了以下三个实验。
【实验内容】: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0.2g加入5mL 6%的H2O2溶液中
剧烈反应,放出大量热量,产生大量气体
固体剩余物中的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2
取0.2gMnO2加入5mL a(H2O2溶液的质量分数)的H2O2溶液中
平稳反应,放出热量,持续产生气体
MnO2对H2O2分解有催化作用
3
取反应后固体剩余物1.0g加入足量水中,充分溶解,过滤
固体完全溶解,滤纸上无黑色固体残余物
固体剩余物中无 b


【实验分析】
(1)完成上表中的填空内容:a、b
(2)实验2的目的是
(3)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实验1的结论不正确,理由是
【查阅资料】
Ⅰ、KMnO4受热分解时,在某条件下可能发生以下两个反应:
①6KMnO42K2MnO4+K2Mn4O8+4O2
②KMnO4KMnO2+O2
Ⅱ、相对分子质量:(KMnO4:158 O2:32)
(4)16gKMnO4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加热使之完全分解,若完全发生反应①,生成O2的质量为;若同时发生反应①②,生成O2的质量范围是。(保留二位小数。提示:依据质量守恒定律观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