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16分)某种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的多年生二倍体植物,雌雄皆有开白花、蓝花、紫花的植株,其中控制蓝色色素合成的一对等位基因(A、a)位于常染色体上,控制紫色色素合成的基因(B)位于性染色体上。(遗传过程中不同基因型配子、受精卵成活率相同)请据图回答。

(1)若一蓝花雌株与一纯合紫花雄株杂交,后代中只有紫花植株,则控制紫色色素的基因位于图甲___________区段。
(2)若控制紫色色素合成的基因位置不同于题(1)中的情况。
①双杂合的紫花雌株与杂合紫花雄株杂交,子代中蓝花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
②一纯合蓝花雌株一条常染色体上含A基因的片断丢失了,该变异属于_____________变异,然后再与一白花雄株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该植物茎的颜色由细胞核中单基因控制,全为绿色,由于显性突变出现一株红色雌株。某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探究该突变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还是X染色体上。请完善下列实验方案并确定该基因的位置。
实验步骤:
a.让该红色雌株与绿色雄株杂交,得到F1种子。
b.种F1种子,选F1中________________作父本,_____________作母本杂交得F2种子。
c.种F2种子,观察F2植株茎的颜色。
实验结果及预测:
d.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e.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科目 生物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伴性遗传在实践中的应用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图1为光强度一定时,大豆植株在不同O2浓度下,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其中甲曲线表示空气中CO2浓度为a时测得的结果,乙曲线表示空气中CO2浓度为b(b<a)时测得的结果;图2为大豆植株光合作用速率受多因子影响的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据图1所示,随着O2浓度的升高,大豆植株对CO2的吸收速率逐渐________,这种影响在外界CO2浓度较________时对大豆的生存构成的威胁更大。因此在农业生产上,我国古代人民就提出要“正其行,通其风”,结合曲线图,分析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中曲线的形成除了与光合作用有关外,还与植物的________有关。
(3)图1中A点代表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表明:在强光下,O2参与叶绿素与类胡萝卜素的光氧化,从而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使其产生的________减少。
(5)图2所示,当光强度为c时,限制光合作用速率的外界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综合两图,要提高大豆产量,所需的最适外界条件是适宜光照、较高CO2浓度、________和________。

为研究棉花去棉铃(果实)后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研究者选取至少具有10个棉铃的植株,去除不同比例棉铃,3 d后测定叶片的CO2固定速率以及蔗糖和淀粉含量。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碳(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________,在________中将CO2转化为三碳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叶片光合速率________。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________。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________增加。已知叶片光合产物会被运到棉铃等器官并被利用,因此去除棉铃后,叶片光合产物利用量减少,________降低,进而在叶片中积累。
(4)综合上述结果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________光合作用。
(5)一种验证上述推测的方法为:去除植株上的棉铃并对部分叶片遮光处理,使遮光叶片成为需要光合产物输入的器官,检测________叶片的光合产物含量和光合速率。与这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________,则支持上述推测。

某油料作物种子中脂肪含量为种子干重的70%。为探究该植物种子萌发过程中干重及脂肪的含量变化,某研究小组将种子置于温度、水分(蒸馏水)、通气等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培养,定期检查萌发种子(含幼苗)的脂肪含量和干重,结果表明:脂肪含量逐渐减少,到第11 d时减少了90%,干重变化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为了观察胚乳中的脂肪,常用______________染液对种子胚乳切片染色,然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可见____________色的脂肪微粒。
(2)实验过程中,导致种子干重增加的主要元素是__________(填“C”、“N”或“O”)。
(3)实验第11 d如果使萌发种子的干重(含幼苗)增加,必须提供的条件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乐果是一种广泛使用且含有机磷的农药,其残毒会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研究表明,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都对乐果有降解作用,可以用于修复由乐果造成的农田土壤污染。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能分解乐果的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等基本都分布在土壤的表层,它们的代谢类型应是,在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属于 
(2)为比较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乐果的降解效率,课外小组的同学作了如下 实验:
①配制液体培养基。配制培养基时,除加入必要的营养物质,还必须加入 。将配好的培养基均分为甲、乙两组,进行 
②各取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新鲜菌液lml,分别接种到上述甲、乙培养基中,适宜条件下培养48h。48h后通过检测 ,可以比较阴沟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对乐果的降解效率。
(3)农田中长期施用乐果会使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若要调查某农田中华大蟾蜍的种群密度,应采用 法。因污染太严重而废弃的农田在污染停止后将发生的群落演替,其类型属于 

多数鱼类的体色会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改变。经研究发现,鱼类体表色素细胞内色素颗粒的运动能够引起鱼类体色的改变,研究中通常采用不同的色素细胞指数等级来表示色素颗粒扩散的程度。
(1)当光照条件发生变化时,鱼类的眼和松果体作为接受这一刺激,产生兴奋。兴奋沿传入神经传到,经分析综合最终到达效应器,效应器对刺激作出应答反应。当兴奋到达肾上腺时,其分泌的肾上腺素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聚集,使体表颜色变浅;而当兴奋到达副交感神经时,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碱能使体表黑色素细胞的色素颗粒,使体表颜色加深。由此可以看出:鱼的体色受的调节。
(2)为验证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对鱼体色的影响,科研人员进行了相关实验研究,请完善下列实验内容。
实验对象:体长约10cm左右且体色相近的同种鲫鱼若干条
药品及用具:鱼用生理盐水、适宜浓度的肾上腺素、乙酰胆碱、显微镜、载玻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将鲫鱼平均分成三组,编号为甲、乙、丙,分别放入三个玻璃缸中置于背光处饲养一段时间。
第二步:给甲组鲫鱼腹腔中注入2ml肾上腺素,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而丙组鲫鱼腹腔中注入作为对照 。
第三步:将装有上述处理后鲫鱼的玻璃缸置于处,约2小时后,观察比较三组鲫鱼体表颜色的变化。
预期实验结果:甲、乙、丙三组鱼的体色由深到浅依次是
第四步:再取另一条鲫鱼,用其体表同一部位的鳞片制成多个,分别用适宜浓度的上述物质进行处理,10分钟后显微镜下观察鳞片内色素细胞中色素颗粒运动的情况,记录各组鳞片的,从而定量分析相关物质对鱼体色的影响。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