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图示装置做“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
装有碎冰的烧杯直接放在常温下的空气中不用酒精灯加热,这样做不但使烧杯受热均匀,而且冰的温度升高 (选填“快”或“慢”)便于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为使杯内的冰受热均匀,还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②实验过程中,应始终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 ,并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其中由图乙可读出第1min时温度计的示数是 。
③根据下表数据,在图丙中画出这段时间内冰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
时间/min |
0 |
0.5 |
1 |
1.5 |
2 |
2.5 |
3 |
3.5 |
4 |
4.5 |
5 |
…… |
温度/℃ |
-8 |
-6 |
|
-2 |
0 |
0 |
0 |
0 |
0 |
1 |
2 |
…… |
状态 |
固态 |
固液共存 |
液态 |
④图象可知,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如图所示是小明和小聪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根据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对话,可以判断小明所看到是像,这个像(填“是”或“不是”)实际光线会聚成的。
(2)他们确定了像的位置后,小聪拿出一只没有点燃的相同的蜡烛,放在玻离板后面移动观察到了蜡烛和像完全重合,说明。
(3)他们开始实验时,把玻璃板摆放在水平桌面上,摆放的要求是,否则会出现的问题是。
图甲是教材中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图乙是某教师的改进实验:
将一小块含铁小重物(涂黑部分)密封在灌满水的长直玻璃管内。
当长直玻璃管竖直后,迅速移去玻璃管顶端的小磁铁,小重物开始下落,分别测得小重物到达15厘米、30厘米、45厘米处所用的时间,实验数据如下表:
下落高度h/cm |
15 |
30 |
45 |
所用时间t/s |
1.00 |
1.92 |
2.82 |
(1)分析表中数据(不考虑实验误差),从最高处下落到玻璃管底部的过程中小重物(填“是”或“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2)为求小重物在第一次实验时整个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某同学采用了下列两种计算方法:
方法1:
方法2:
以上两次计算方法正确的是。
(3)在甲实验中,要使铅笔在桌面上滚动的平均速度变大,可采取的方法有(写出一点即可)
汽车追尾是高速公路上常发生的交通事故,其重要原因是遇到意外情况时不能立即停车。研究发现,司机从看到情况到踩刹车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叫反应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从踩刹车到车停止,汽车还要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制动距离。如图所示。下表是一个机警的司机驾驶一辆保养得很好的汽车,在干燥的水平公路上以不同的速度
行驶时,测得的反应距离和制动距离。
原行驶速度υ/km·h-1 |
反应距离s1/m |
制动距离s2/m |
60 |
11 |
20 |
80 |
15 |
34 |
100 |
19 |
54 |
(1)利用上表数据,算出该司机的反应时间大约是s;(保留两位小数)
(2)由这个测试可见,是影响汽车制动距离的主要因素;
(3)请在图中画出从司机看到情况开始计时,到汽车停止的这段时间内,汽车运动的υ-t图像。(不需准确描点)
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
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
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在“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
(1)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用温度计测小烧杯中水的初温时的操作图。A是操作过程,B是读数过程,C是读取的温度。
①A图中操作的错误是 ;
②B图中读数的错误是;
③若操作正确无误,根据C图可知此时烧杯中水的实际温度是℃。
(2)小明同学在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实验时,发现从开始给水加热到水开始沸腾所用的时间过长,请你帮助他找出可能存在的原因。(写出两种即可)
① ;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