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甲位于华北平原,乙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读图回答下列小题。下列现象中,甲、乙两地共有的是( )
A.广泛种植水稻 | B.水运发达 |
C.冬季河流结冰 | D.雨热同期 |
甲、乙两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海拔 | B.水分 |
C.土壤 | D.热量 |
关于乙地农业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粮食种植业精耕细作 |
B.全国最重要的小麦、玉米产区 |
C.与东北平原相比,更利于大型农业机械化操作 |
D.人口多,长期以来需要从区域外调入大量粮食 |
目前甲、乙两地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分别是( )
A.旱涝盐碱危害、沙漠化严重 |
B.多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 |
C.生态破坏严重、多旱涝灾害 |
D.水资源短缺、酸雨危害严重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茶树生长最适宜的温度在15~30℃,10℃左右开始发芽。在35℃以上的高温及土壤水分不足的条件下,茶树生长就会受到抑制,幼嫩芽叶会灼伤;在10℃以下,茶树生长缓慢或停止。
材料二福建省茶叶大都种在山上,机械化水平低,劳动成本偏高,化肥、农药施用量大,物化成本高,茶叶税赋偏高。该区域85%以上的茶园、60%以上的茶叶由单体农户生产经营,私人小厂遍地开花,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名优茶品种多但以原料出售为主,本地品牌企业少。
材料三下图示意甲区域(我国乌龙茶起源地)的位置及其多年平均气温变化。
分析该地的气温适宜茶树生产的原因;并指出该区域茶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保护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著名的三大草原和煤炭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20世纪90年代宝日希勒镇有100多个小煤窑在草原上开采煤矿,经过十几年后,一个个的塌陷地坑出现,使这片草原面目全非,已成为威胁草原生态环境的重大环境问题。下图为呼伦贝尔草原塌陷地坑图。
指出草原塌陷地坑主要危害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自然灾害与防治
粘虫又称剃枝虫、行军虫,是一种为害水稻、小麦、玉米、甘蔗等禾本科作物及牧草的主要害虫。粘虫在我国是一种南北迁飞间歇性猖獗的害虫。以幼虫取食稻、麦叶片,能大部或全部将叶片吃光,影响植株的生长发育;在稻、麦抽穗后则咬断小穗,落粒满田,造成减产或无收。读“2013年粘虫发生趋势图”,回答下列问题。
据图说出我国粘虫发生区分布特点;并列举有效防治粘虫灾害的措施。
旅游地理
2013年12月24日,载有52名多国游客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被困南极海域的浮冰区,中国“雪龙号”搁置考察任务紧急救援;2014年春节,106名中国游客突然造访长城站,他们的到来让科学家们左右为难。有关数据显示,南极游客人数在1990年时不足5000人,现增至每年约3.5万人。
指出南极地区主要的特色旅游资源;并说出南极旅游必须规范管理、严格限制的主要原因。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问题。
2014年8月16日,拉萨至日喀则铁路开通运营,首趟客车于9时从拉萨站发出,这意味着青藏铁路的首条延伸线拉日铁路正式通车运营,“世界屋脊”社会经济发展再添新翼。
与青藏铁路相比,分析建设拉日铁路有利和不利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