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拓展阅读。
震撼世界的时刻到来了
为了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着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千。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夹道欢迎。
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1)用“____”画出为了筹备开国大典人们所做的付出的句子。(3分)
(2)你知道礼炮要鸣二十八响的理由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国旗的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假如你就在当时的北京天安门,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
“成”与“功”
失败者对于成功,一方面是羡慕不已,另一方面是急躁不安,巴不得一口吃成个大胖子。殊不知成功是由“成”与“功”两字组成的,成是功的积累,叫做“功到自然成”。
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20年临池习书,洗笔把池水都染成黑色了,才有在书法上炉火纯青的造诣。功是成的基础,一个人()想取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这个过程也就是功的积累过程。
一滴水从檐楣上掉下来,重重地落在石头上,“啪”的一声炸出一朵水花,可是石头上看不到丝毫的痕迹。(),经过一年,两年……坚硬的石头终于被水滴滴穿了。
如果成功很容易,无需奋斗就能达到的话,如果成功不是需要功的积累,不需要努力攀登的话,那成功就会变得廉价,失去了它原有的耀人的色泽,那我们还要成功干嘛?
李时珍跋山涉水,遍尝百草,数十年如一日地搜集、整理资料,笔耕不息,才有药学巨著《本草纲目》的问世;司马迁游历名山大川,博览经典秘籍,遭受宫刑,忍辱负重,笔耕不辍,才有《史记》的诞生。
在通向成功的路上,既无捷径,也没有宝葫芦,所以()坐着羡慕别人“成”,倒()站起来积累自己的“功”。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任何一枚勋章都要成功者付出相应的代价。成功是自私的,它绝不会将辉煌施舍给懒汉,成功又是公平的,它会毫无保留地将满天的灿烂星光照在坚持不懈的奋斗者身上。
(1)“须知,任何一朵鲜花的盛开,都需要花苞长期孕育”,“鲜花的盛开”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花苞长期孕育”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关联词。
(3)“水滴石穿”最恰当的解释是()
A.水滴能穿透石头。
B.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
C.水不停地滴,石头能被滴穿。比喻只要有信心,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就一定能成功。
(4)请结合自己学习、生活的真实体验,围绕“成功是什么”的话题简单谈谈看法。(100——1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下面这段话,说说共有几句,每句说的是什么意思。
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是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

课外阅读。
舍己救人的大学生
1982年7月11日,第四军医大学学生张华一大早就从西安郊区乘车进城。
在康复路南口,他请在马路西侧的裁缝白师傅修补一件衬衫。此时,突然从马路东侧传来了急促的呼救声:“淘粪的老汉掉进粪坑了,快救人哪!”听到呼救声,张华把背包蓦地往地面上一扔,摘下军帽,脱下军衣,飞一般越过马路,赶到粪池的边上。公共厕所的地下蓄粪池有3米多深,池口只有两尺见方。张华一把拽住正要下粪池救人的一个老人,高声说道:“您年纪大,不要下,让我来!”说罢,他沿着竹梯下去了……
在粪池中,张华左手紧紧握住梯档,倾过身去,用右手把溺在粪池中的淘粪老汉拽过来,抱在腰间,大声喊道:“快放绳子!”
张华的话音刚落,强烈的沼气把他也熏倒了,只听“扑通”一声,他同淘粪老汉一起跌进粪池中。当他被搭救上来的时候,已经失去了知觉。
人们急忙把他送到医院抢救,但因窒息时间太长,中毒严重,张华年仅24岁的心脏再也没有恢复跳动。
(1)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画“√”。
粪池(chù xù)   知(jué jiǎo)
(2)从第2自然段中找出描写张华动作的词语。(至少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张华的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评价)

读句子,回答问题。
“可怕的一天果然来了。”
(1)“可怕的一天”指哪一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果然”一词说明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句话在课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
______________
吉鸿昌同志是共产党员。在党的领导下,他坚决抗日,竭力为党工作。蒋介石非常恨他,把他逮捕了。
吉鸿昌从天津被押解到北平。刚一下车,敌人就给他看了一份电报,上面写着“立即处决”四个字,妄图吓唬他,要他投降。吉鸿昌看了,平静地说:“行啊!你们什么时候动手?”
有一次,反动头目何应钦亲自审问,要吉鸿昌招出抗日活动的秘密。吉鸿昌把眼睛一瞪,大声说:“抗日是四亿五千万中国人民的事情,有什么秘密!只有蒋介石和你们,跟日本侵略者勾勾搭搭,尽干些祸国殃民的坏事,才有见不得人的秘密。”何应钦被骂得瞠目结舌。敌人用尽毒刑,把吉鸿昌打得遍体鳞伤。直到牺牲前一夜,吉鸿昌还在狱中宣传抗日。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们让我多宣传几句吧!”
就义那一天,吉鸿昌像出门散步一样,从容不迫地出发了。在刑场上,他对特务说:“告诉你们,我为抗日死,可不能跪下挨抢,我死了也不能倒下!”
“你说怎么办呢?”特务们有些害怕了。“给我拿把椅子来,我得坐着死。”
椅子拿来了,吉鸿昌厉声地对那个拿枪的特务说:“我为抗日而死,死得光明正大,不能在背后挨枪。”“那你说怎么办?”那特务发抖地说。
“你在我眼前开枪。我要亲眼看到敌人的子弹是怎样打死我的。”
那特务愣了一下,只好走到前面,发抖地举起枪。吉鸿昌瞪着眼睛,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
枪响了,吉鸿昌同志为革命事业壮烈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他那“死也不倒下”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1)用“\”划去加点字的错误读音。
捕(dǎi dài)         决(chù chǔ)
枪(āi ái)         押(jiè xiè)
(2)有人劝他休息一下,他说:“我就要永远‘休息’了,你们让我多宣传几句吧!”这句话中第一个“休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第二个“休息”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吉鸿昌说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赞颂吉鸿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用上李清照的这两句诗十分妥帖,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短文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短文加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