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下列古诗句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
①儿童急走追黄蝶, 。
②老骥伏枥, ;烈士暮年, 。
③落红不是无情物, 。
④黑发不知勤学早, 。
(1)古诗句③告诉我们什么呢?
(2)古诗句④告诉我们要 。请再写出两句这样的诗句。
(3)读了古诗①,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情景?请你至少再写出两句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还有的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海里的动物各有各的活动方法。海参靠肌肉收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4米。有一种鱼身体像梭子,每小时能游几十千米,攻击其他动物的时候,比普通的火车还快。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还有些贝类自己不动,能贴在轮船底下作免费的长徐旅行。
1.用波浪线画出文中的排比句,并仿写。
2.海里的动物是怎么活动的?连一连。
海参喷
梭子鱼贴
乌贼、章鱼爬
贝类游
3.这两段分别写了海里的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喜欢海底世界吗?你觉得海底是什么样的世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海洋——21世纪的希望
蔚蓝色的海洋,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自从人类社会诞生以来,人与海洋的关系就非常密切。海洋给人类提供了航行的便利,它慷慨地给予人类丰富的水产品和每日不可缺少的食盐。但是,海洋发起脾气来,也会无情地( )船只,( )海堤,( )沿海的城镇,给人类带来可怕的灾难。
千百年来,人们热爱海洋,又敬畏海洋。在喜怒无常的海洋面前,人们只能“望洋兴叹”。今天,由于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由于世界人口的急剧增长,加上土地沙漠化和生态环境的恶化,人类正面临着食物匮乏的威胁。科学家们早就呼吁:人类应该向海洋索取食物!可以预料,21世纪人类的餐桌上,将会有越来越多的高蛋白食品来自海洋。
海浪和潮汐的能量过去都白白浪费了,如今利用海水的运动来发电已经不是梦想。潮汐发电站、海水温差发电站的建立,将会给人类带来无穷无尽而又价格低廉的电力。
此外,用海水淡化的方法缓解地球上许多干旱地区的水荒,在海底建设城市,以开拓人类的生存空间,也都将要由幻想变成现实。
不过,人类要开发和利用海洋,首先必须保护海洋,珍惜海洋资源。只有这样,海洋才会乐于作出奉献。
1.把下面三个词语分别填人第1自然段的括号里。
冲垮毁灭掀翻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人们与海洋的关系非常密切,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从哪三个方面来说明“人类正在迎来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新时代”?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在我们怎样做才能让海洋乐于奉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山路忽然一转,
啊!望见了瀑布的全身!
这般景象没法比喻,
千丈青山衬着一道白银。
1.作者用了_________、_________的手法,从整体上写出了______________。
2.一个“啊”字,表达出作者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绿
梅雨潭是一个瀑布潭。仙岩有三个瀑布,梅雨潭最低。走到山边,便听风“哗哗,哗哗”的声音;抬起头,镶在两条湿湿的黑边儿里的,一带白而发亮的水便呈现于眼前了。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头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格外分外)地响了。那瀑布从上面_________下,仿佛已被扯成大小的几绺,不复是一幅整齐而平滑的布。岩上有许多棱角,瀑流经过时,作急剧的撞击,便飞花碎玉般乱_________着了。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据说,这就是梅雨潭之所以得名的原因。但我觉得像杨花,格外(确切恰当)些。轻风起来时,点点水花随风飘散,那更像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1.请你用简单的符号画出梅雨亭、梅雨潭、梅雨瀑三者的位置。
2.画去括号中使用不恰当的词语。
3.在横线上填上合适的词语。
4.“那溅着的水花,晶莹而多芒,远望去,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微雨似的纷纷落着。”“晶莹”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像一朵朵小的白梅”写出了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春天到了,儿子种的花全都开了。春风吹来,姹紫嫣红的花儿轻轻摇晃着,散发出阵阵芳香,引来了一只只蜜蜂。
傍晚,彩霞染红了天空。高尔基坐在院子里,欣赏着儿子种的花,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瞧,那些盛开的花朵多像儿子红扑扑的脸庞啊!
不久,儿子收到了高尔基从远方寄来的信。信里说:
“你回去了,可是你栽的花留了下来。我望着它们,心里想:我的儿子在岛上留下了美好的东西——鲜花。
“要是你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留给人们的都是美好的东西,那你的生活该会多么愉快呀!
“那时候,你会感到所有的人都需要你。你要知道,‘给’,永远比‘拿’愉快……”
1.文中“美好的东西”指( )。
A.鲜花
B.珠宝
C.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高尚的精神品质
2.读了短文,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从此,男孩一边刻苦读书,一边利用空闲时间__________。由于年龄小,不能干重活,他就到餐馆帮别人_______盘子_______碗,有时还去_______破烂儿。经过几个月的努力,他终于挣够了15美元。
1.把短文补充完整。
2.找出文中的关联词语并说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波浪线画出男孩是怎样挣够15美元的。
4.你应该向男孩学习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
黄昏,天边铺着五彩的晚霞。蜿蜒的山路上,一个孩子往山下走。他背着满满一筐柴火,背着大山给他的礼物,背着劳动换来的收获。
山风为他梳理头发,乌儿为他一路送行。他放眼眺望,林子里已经升起炊烟。那缕缕炊烟,仿佛是妈妈扬起的手臂,在呼唤自己。
他急匆匆地加快了脚步,拐进一个弯,经过一道坎,走过一座石桥,走进了洒满霞光的村子。
他欢快地走进自家的小院,放下沉甸甸的背筐,深深地呼出一口气。他笑了笑,从衣袋里掏出一捧褐黄的山枣儿,塞给围上来的邻家的小弟弟,从背筐里拿出几个通红的野柿子,送到坐在门槛上的小妹妹手里,又把一小捆药材交给爷爷,托他明儿到镇上换几个钱,积存他下学期的学费。
然后,他来到妈妈身边,温顺地让妈妈掀起围裙的一角,为他擦去小脸上的汗水和泥迹。他仰起脸望着妈妈微笑,笑得是那么甜!
啊!山里的孩子,背筐里装着一个勤劳的童年!
1.文中画线部分,说明这个山里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山里的孩子,背筐里装着一个勤劳的童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摘抄你喜欢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欢乐岛。
(一)课内阅读。
他22岁就开始给人看病。
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物。他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不少缺点:许多有用的药物没有记载;有些药物只记了个名称,没有说明形状和生长情况;还有一些药物记错了药性和药效。于是,他决心重新编写一部比较完善的药物书。
1.用横线画出文中的关联词语,这组关联词语在文中起到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2.李时珍在行医的过程中发现旧的药物书有什么缺点?用波浪线画出来。
(二)课外阅读。
苏老师教数学,对我们要求十分严格。有一次数学测验后,老师把试卷发下来,我瞅了一眼分数,还行!便顺手把试卷往书包里一塞,早把“改完试卷中的错误一定要给老师看一看”的要求丢到脑后去了。没想到,我这举动早被苏老师看在眼里,她走过来对我说:“你错了一道题,改完了吗?”我漫不经心地回答:“我知道。明天再说吧!”苏老师严肃地说:“马上改,不要让一道错题过夜!”我只好把试卷从书包里翻出来,苏老师站在我座位旁一直盯着我改完,又让我说出错题的病因,才离开我。从此以后,____________________。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漫不经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认为文中“我”的哪些举动和话语不正确?用横线画出来。
3.苏老师对学生要求十分严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请抄写在横线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给这段话加上一个结尾,写在文中横线上。
5.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