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三峡》,完成后面的题。(12分)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解释加点的字词。
(1)略无阙处 _______ (2) 虽乘奔御风 _______选出下列加点词意思、用法相同的一项( )
A.其剑自舟中坠于水自非亭午夜分 | B.沿溯阻绝绝巘多生怪柏 |
C.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或王命急宣 | D.故渔者歌曰故时有物外之物 |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清荣峻茂,良多趣味。作者写景常是饱含感情,景中有情,情景交融的。文中“春冬之景”和“秋景”中,作者的感情是否一样?请联系文中的字句简要的分析。
【古文阅读】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选自《<孟子>二章》)
【乙】
陈禾,字秀实,明州鄞县人。举元符三年进士。(时)天下久平,武备宽弛,东南尤甚。
……
论奏未终,上拂衣起。禾引上衣,请毕其说。衣裾落,上曰:"碎朕衣矣。"禾言:"陛下不惜碎衣,臣岂惜碎首以报陛下?此曹 ①今日受富贵之利,陛下他日受危亡之祸。"言愈切,上变色曰:"卿能如此,朕复何忧?"内侍请上易衣,上却之曰:"留以旌 ②直臣。"
(节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释】①曹:辈,等。 ②旌:表彰。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①入则无法家 拂士
②内侍请上 易衣
(2)翻译下列句子。
①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卿能如此,朕复何忧?
(3)乙文中的 (原文)与甲文中的主旨句异曲同工。乙文中的"上"是一个 的人。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问题。
(一)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二)
诸葛孔明千载人,其用兵行师,皆本于仁义节制,自三代以降 ①,未之有也。盖其操心制行 ②,一出于诚,生于乱世,躬耕陇亩,使无徐庶之一言,玄德之三顾,则苟全性命,不求闻达必矣。其始见玄德,论曹操不可与争锋,孙氏 ③可与为援而不可图,唯荆、益可以取。言如蓍龟 ④,终身不易。
(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
【注】:①三代以降:夏商周三代以来。②操心制行:思虑行动。③孙氏:孙权。④言如蓍(shī)龟:(这些)论断像蓍占、龟卜(一样准确)。
(1)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不求 闻达于诸候 |
隔篁竹, 闻水声 |
B.以伤先帝之 明 |
明灭可见 |
C.兵甲已 足 |
不 足为外人道也 |
D.陛下亦宜自 谋 |
肉食者 谋之 |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3)语段(一)作者追述先帝三顾茅庐、自己临危受命和先帝临终托孤三件事,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4)结合两个语段,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诸葛亮被称为"千载人"的原因。
文言文阅读
【甲】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雍也》)
【乙】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送东阳马生序》)
(1)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①一 箪食 |
|
②人不 堪其忧 |
|
③同舍生皆 被绮绣 |
|
④右备容 臭 |
|
(2)翻译句子: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3)【甲】【乙】两段文字都采用对比写法,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4)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宋濂是元末明初文学家,他们有怎样的人生态度?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发?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乙】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选贤 与能 |
|
②不独 子其子 |
|
③屋舍 俨然 |
|
④ 寻病终 |
|
(2)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②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构想的大同社会理想包含哪些方面?请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4)渔人"一一为具言所闻",桃源人听了之后为什么"皆叹惋"?
(5)【乙】文的"世外桃源"与[甲]文的"大同"社会有什么关联之处?两文各自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各题。
推、敲
贾岛初赴举,在京师,一日于驴上得句云:"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又欲作"推"字,炼之未定,于驴上吟哦,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节选自《诗话总龟》)
【注】①出自《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①一日 于驴上得句云 |
|
②又 欲作"推"字 |
|
(2)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引手做推敲之势,观者讶之。
(3)"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出自贾岛的《题李凝幽居》,是历来传诵的名句。请从"炼字"的角度对比"敲""推"二字,说说贾岛为什么最终选用"敲"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