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Cl+CO2+NH3+H2O=NaHCO3↓+NH4Cl"是著名的"侯氏制碱法"的重要反应。下面是4位同学对该反应涉及的有关知识发表的部分见解。其中不正确的是
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编号 |
实验内容 |
实验目的 |
A |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 |
证明SO2具有漂白性 |
B |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然后加入CCl4,振荡、静置 |
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 |
C |
将铜片分别与浓、稀硝酸反应 |
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 |
D |
向盛有20g蔗糖的烧杯中加入几滴水,搅拌均匀。再加入少许浓硫酸,迅速搅拌。 |
探究浓硫酸的脱水性 |
下列溶液中有关物质的量浓度关系和计算不正确的是()
A.pH相等的NaOH、CH3COONa和NaHCO3三种溶液,则有c(NaOH)<c(NaHCO3) <c(CH3COONa) |
B.已知25°C时![]() 的量浓度最大可达到 ![]() |
C.25°时,0.1mol·L-1Na2CO3溶液中水电离出来的OH-浓度大于0.1mol·L-1NaOH溶 液中水电离出来的OH-浓度 |
D.室温下,0.1mol·L-1NaHA溶液的pH=4,则有![]() |
下列有关结构和性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非金属性Cl>S的实验依据是酸性HCl>H2S |
B.碳元素的电负性小于氧元素,每个CO2分子中有4个σ键 |
C.同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形成的简单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相同 |
D.Na、Mg、Al三种元素,其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Mg>Al>Na |
设阿伏加德罗常数为NA。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1g Cl2与足量NaOH溶液充分反应后,转移的电子数为O.1 NA |
B.1.0L浓度为1.0 mol·L-1的一元酸溶液中含有的氢离子数为1.0 NA |
C.常温下,1L 0.1 mo1.L-1的NH4NO2溶液中氮原子数小于0.2 NA |
D.标准状况下,22.4L乙醛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1.0 NA |
用于净化汽车尾气的反应:2NO(g)+2CO(g)CO2(g)+N2(g),己知该反应速率极慢,570K时平衡常数为1×105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装有尾气净化装置的汽车排出的气体中不再含有NO或CO |
B.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常用方法是升高温度 |
C.提高尾气净化效率的最佳途径是研制高效催化剂 |
D.570K时及时抽走CO2、N2,平衡常数将会增大,尾气净化效率更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