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大年初一的早晨,妈妈笑着问我:“贞贞,新年你最想要的是什么?”我调皮地对她笑一笑,依偎在她的怀里,说:“我要的东西只是三粒淘气的小小的树种子……”
“种子?你想把它们种在哪里?”妈妈疑惑地说。
“我会把第一粒种子种在那遥远的澳门。我要把它种在澳门最高的山坡上。在雨露的滋润下,种子抽出新芽,每一片叶子都是我的眼睛:我要看看风景幽雅的妈祖阁;看看凌空飞架的澳凼(dàng)大桥;看看新崛起的具有现代气息的建筑群;看看水光潋滟、波光粼粼的珠海;更要看看第一面五星红旗在这块饱经沧桑的土地上自豪地升起。”
“嗯!那第二粒呢?”
“第二粒种子嘛,我要让它扎根在长城脚下。在那一块块经风雨侵蚀的长城砖旁,种子会很快长成一棵小树苗。它小小的身影看上去并不起眼,可它会在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到达长城的时候,招来风姑姑、彩云婆婆一起向游客们问好。瞧!它还会用小手掌般的叶片热烈地鼓掌呢!”
“最后一粒种子呢?”妈妈紧接着问,“你打算种哪儿?”
“最后一粒种子,当然要种在我家门前喽!”我向妈妈扮了一个鬼脸说:“我要让它为我的家园增添一抹绿色。当清晨的小鸟儿向我问好时,我会仔细地为种子浇水、施肥,让它和我共同成长,共同学习。每当我看见它迎风摇曳的枝条,就会把不开心的事全部忘记。”
我停下来,喝了一口放在茶几上的凉白开水,说:“妈妈,这就是我春天的愿望,你能和我一起去实现吗?”“好,好!”妈妈乐呵呵地答应。“那我们快去买种子吧!”我拉着妈妈的手奔出家门,在我眼前仿佛呈现了祖国万里山河到处涌动着盎然的春意……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
调皮——( ) 偎依——( )
流动——( ) 摇动——( )
(2)读拼音,写词语。
(3)用“______”画出一个排比句。
(4)用“ ”画出一句比喻句,它把__________比作__________。
(5)我的愿望是拥有三粒__________。其中,第一粒种在____________,是希望__________。第二粒种在__________,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三粒种在__________,是希望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一段中的省略号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短文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你的美好的愿望是什么?你能告诉大家吗?说说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卖鱼的人
台湾 谢武彰
小时候,我生活在一个大家庭里。由于人多,我们家每天都要买很多鱼。
那个卖鱼的人,是从海边的渔村来的。每天清晨三、四点钟,他就挨家挨户的把鱼挂在屋檐下。到天亮时分,鱼也挂完了,再回过头来,一家一户地收钱。只要他开口说多少钱,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把钱给他。
奇怪的是,祖父也从来没有把鱼提去称一称。日子久了,我觉得奇怪。有一天,我忍不住问祖父,祖父笑笑说:“我信任他。”
当时,我并不太明白祖父说这话的意思。
每天清晨,卖鱼的人还是把鱼挂在全村每户人家的屋檐下。
那么久的日子里,只有一次让我们疑惑。一天早上,我们正在找鱼。心想:今天他为什么没有把鱼送来?而这时候,卖鱼的人却回来要向祖父收钱了。
正当大家想不通的时候,小堂弟从屋后跑来,红着脸说:“屋子后面的柴堆下,大花猫正在吃鱼。”大家赶过去一看,正是。卖鱼的人说,这些鱼就是他送来的。
后来,卖鱼的人不再来了。祖父说,他去世了。
很多年之后,有一次,我买鱼回来。家人说斤两一定不够,一称,果然被偷了斤两。这时,我不禁回想起小时候见着的那个不知名的卖鱼的人。
(1)“毫不迟疑”“疑惑”各是什么意思?文中人们干什么毫不迟疑?又因什么而疑惑?
(2)祖父等人为什么信任这个卖鱼的?你认为卖鱼的人是个怎样的人?
(3)课文的最后一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4)这篇课文对你有什么启发?你想对像多年之后的卖鱼人一样的人说些什么呢?
卖鱼的女人
挤挤挨挨的顾客在遍贴白色瓷砖的浅水池中相中了一条鱼,手一指,卖鱼的女人就用戴着胶皮手套的手探入,悄悄接近,然后一把攥住那条鱼的颈腹部,狠狠地往水泥地面上砸去。任是多么活蹦乱跳的鱼,也略微摆动一两下尾鳍,就大张着嘴,躺着不动了——昏厥了。她就提拎着那条鱼,过秤、收钱,然后走到案台边,刮鳞、剖腹、剔骨,最后把那些分解好的条块,斩切成寸段。麻利极了,也熟练极了。
日益火爆的生意,累人,也喜人。她每天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水池有三个。游动在里面的分别有鲤鱼、草鱼和鲢鱼。池中的鱼也就特别地精神抖擞,摆尾摇鳍,游过来游过去,激溅起朵朵水花。水池后面有两个案台。原先有一个是空着的,但后来她雇用了个黄皮寡瘦、老气横秋的帮手,站在那个旁边的案台后面,专门负责刮洗、宰切的事务。
连日来,在离她卖鱼处不远的一家杂货店旁边,总有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在那里做作业。那是她放了暑假的儿子,是她相依为命的调皮鬼,也是她生命中唯一的希望。
那天我去买鱼,见围了一大圈人在看热闹。有人高声叫嚷着。原来,一个买鱼人拿到自己的鱼后,说被调换成了死鱼,不要了。她的黄脸帮手却拖声拖调地说,明明就是自己选定的鱼,现在都宰杀洗切了,怎能说不要就不要?两人就争吵了起来。究竟被调包了没有?看热闹的人走上前,拨弄拨弄放在一个小盆中的鱼块,谁也无法辨别。即使复一下秤,因为已去除鳞鳃肚杂,也很难从重量上来进行判断。
黄脸帮手把鱼盆送到买鱼人面前,几乎凑到他的鼻尖,“您看,怎能不是您亲手挑选的?多鲜活!”“是呀!在众人的眼皮子底下怎么可能被调换?”围观的不是老顾客,就是不愿意被耽搁时间、想尽快买到鱼的人。
众口一词,连要退换的买鱼人都怀疑起自己的判断了。
她走过来了,用左手背擦擦额上的汗,伸出右手,先用拇指和食指搛起鱼尾看看,然后又拨拨鱼头,正面看看,反面看看,最后果断地对那顾客说,是被调换了。您另选一条吧。转过头,她狠狠地瞪了自己的帮工一眼。
所有的人都大吃一惊,包括那位自以为在替女主人赚便宜理应得到她赞许的黄脸帮手。
她抿抿嘴唇,一字一顿地说,我的鱼,我全认识。这条,刚刚死了。是我捞出来放在池边准备自己吃的。
人们不由得仔细端详了一番这个女人,发现她脸庞白净、眉毛细长、眼睛亮、鼻梁直,卷曲的头发往后拢着,束了条花绢。虽然胸前系着一条黑厚的橡胶布围裙,却遮不住里面短衫的鲜丽和长裤的挺括,有着一种面对辛劳生活的美丽矜持。
那天,她儿子什么功课也没做,只是在作业本上画了一朵大红花,递给走过来查看的母亲。
卖鱼的女人笑了 。
——摘自《新民晚报》
(1)用“”画出描写卖鱼的女人勤劳能干的句子。
(2)为什么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3)从画“”的句子中你体会到黄脸帮手是个怎样的人?
(4)在文中的最后,有一小处对卖鱼女人的外貌描写,作用是什么?
(5)想一想,课文的最后,卖鱼的女人和她儿子会说些什么呢?
苏珊的帽子
苏珊是个瘦小的小女孩,班上的同学都非常喜欢她。可是很不幸,她肚子里面长出了一个肿瘤。她住进了医院,医生给她做了三个月的化学治疗。出院后,她显得更瘦小了,神情也不如往常那样活泼了。更可怕的是,原先她那一头美丽的金发,现在差不多都快掉光了。虽然她那蓬勃的生命力和渴望生活的信念足以与癌症——死神一争高低,她的聪明和好学也能补上三个月拉下的课,然而,每天顶着一颗光秃秃的脑袋到学校去上课,对于她这样的一个小女孩来说,无疑是非常残酷的事情。
在苏珊回学校里来上课前,苏珊班上的老师海伦热情而郑重的在班上宣布: “从下星期一开始,我们学习认识各种各样的帽子。所有的同学都要带着自己最喜欢的帽子来到学校里,越新奇越好!”
星期一到了,离开学校三个月的苏珊第一次回到了她所熟悉的教室。但是,她站在教室门口,迟凝着,总是没有勇气跨进去,她担心,她犹豫,因为大家谁都不戴帽子,而她带了一顶帽子。
可是,令她感到意外的是,她跨进教室,发现班上每一个同学都带着帽子,和他们的五花八门的帽子比起来,她的那顶帽子显得是那样普通,几乎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一下子,她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两样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妨碍她和伙伴们见面和交流了,一切都那样自在,好像什么事情都没发生.苏珊轻松的笑了,笑得那样美,那样甜。
日子就一天天过去了。现在,苏珊常常忘了自己还带着一顶帽子;而同学们呢,似乎也忘了。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果断—( )陌生—( )愚蠢—( )冷漠—( )
(2)苏珊出院后最大的痛苦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老师让同学们都戴自己最喜欢的帽子上学的用意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读了这则短文,你的感受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条小面包
从前,有个地方闹饥荒。一位富有的面包师把城里最穷的二十个小孩召唤来,对他们说:“这个篮子里的面包你们一人一条。在上帝带来好光景以前,你们每天都可以来拿一条面包。”
这些饥饿的孩子们蜂拥而上,围住篮子你推我嚷,因为他们每人都想拿到最大的面包。最后,当他们拿到了面包,也没有向这位好心的面包师说声谢谢,就走了。
但是格琳琴,这位衣着贫寒的小姑娘,即没有同大家一起吵闹,也没有与其他人争抢。她只是谦让地站到一步以外,等那些坏行为的孩子离去以后,才拿起剩在篮子里最小的面包。她还亲吻了面包师的手以表示感谢,然后才回家去了.
第二天,那些孩子同先前一样没有教养,抢在前面。而羞怯、可怜的小格琳琴只得到一条比头一天还小一半的面包。当她回家以后,妈妈切开面包,许多崭新、发亮的银币掉了出来。
妈妈惊奇地叫道:“立即把钱送回去,一定是揉面的时候不小心揉进去的。赶快去,格琳琴,赶快去!”当小姑娘把妈妈的话告诉面包师的时候,他说:“不,不,我的孩子,这没有错。是我把银币放进小面包里的,我要奖励你。愿你永远保持现在这样一颗平安、感恩的心。回家去吧,告诉你妈妈这些钱是你的了。”
(1)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
①闹饥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蜂拥而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小格琳琴对面包师充满了感激?请在文中用“______”画出来.
(3)为什么格琳琴得到了奖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想对文中其他的小孩说些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一次,我背着马草四处寻找马车夫时,经过了书摊。轮椅上的摊主叫住了我:“怎么不来看书了?”我抖抖手中提的一捆马草,无奈地摇摇头。
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对我笑道:“过来,让我看看你的马草。”他认真地看过马草后,冲里屋叫道:“碧云,你出来一下!”闻声走出一个十七八岁的姑娘,可能是他的妹妹吧。
(1)从“四处寻找”中你体会到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先是一愣,继而眼睛一亮”,轮椅上的青年为什么“一楞”,又为什么“眼睛一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守书摊的人是一个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补写内容。他先是一塄,继而眼睛一亮,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