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的对外贸易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汉代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汉书·地理志》记载,汉代商人的海上贸易已包括了全部南海诸国和整个印度洋区域,并远伸到西亚乃至欧洲。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政权对海外诸国的贸易呈逐渐上升趋势,“航海岁至,逾于前代矣”。隋唐时期全国统一,陆路丝绸商路除沿袭汉魏时的南路、北路外又增加新路,并出现了登、扬、明卜广、泉等著名港口,唐朝在广州首次设市舶使管理海外贸易,广州“江中有婆罗门、波斯、昆仑(泛指东南亚)等舶,不计其数,并载香药、珍宝,积载如山”。两宋时期,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强大,宋政府对海上贸易采取支持、鼓励的态度,广州、明州、泉州是重要海港,政府设“市舶司”、“市舶务”专管进出港手续,严禁走私贸易,与宋朝有海上贸易往来关系的国家多达60个以上,如北非的勿斯里,有效弥补了财政的不足,刺激了国内商业和商品生产的发展。
——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
(1)根据材料一归纳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试从整体史观的视角简要评价。
材料二 (陆上)丝绸之路在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唐朝的西部疆域超过了汉朝,设置安西四镇,驻兵防守,由安西都护府管辖;以后又分置北庭都护府,统辖西域各地,为丝绸之路的畅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高宗至玄宗时期,从事国际商贸的粟特人,长期操纵着丝绸之路的转运贸易。他们不仅在经济交流而且在文化交流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袄教、摩尼教以及中亚音乐舞蹈与历史传入中原,中原丝绸、造纸术也传入西方。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概要》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陆上丝绸之路进入全盛时期的有利条件。
材料三 朝贡体系是从公元前3世纪一直到19世纪末存在于东南亚和中亚地区的、以中华帝国为核心的等级政治秩序体系……明时,朝贡制度以“朝贡贸易”的形式出现。 “朝贡”往往是强势的中央政权向周边民族和国家宣示自己的国力,带有赏赐和炫耀的意味,经济上受益与否则无关紧要。在朝贡体系的长期影响之下,东亚地区逐渐形成了一个以书写汉字、尊奉儒家、信仰佛教为核心的东亚文化圈。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朝贡贸易的目的和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贡贸易长期存在的原因。
材料四
(4)根据材料一、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清朝对外贸易的不同之处。
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尽管它在内容上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但它成为了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历史学习小组收集到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关键词如下:1978年;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开放。
建国后,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先后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次调整,都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右图漫画《片面的经济》形象地反映了苏联长期实行的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判断题(本大题5小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每小题2分,共l0分)
1..以下画像石生动地描绘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场景,其中反映出的牛耕技术在我国汉朝已经出现。
2.毛泽东先后发表了《新民主主义论》、《论人民民主专政》等文章,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思想。
3.右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纵欲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4.新行乎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个文明区域间相对孤立、分散、隔绝的状态,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的标志。
5.作为和伽利略同时代的科学家,达尔文发展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论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