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古代诗歌阅读
溪亭
林景熙
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
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
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
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
诗人运用了哪些反映时间变化的意象来表现其情感?
请结合全诗,评析第三联中“穿”,“数”二字的艺术效果。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题。
[越调]柳营曲·范蠡①
无名氏
一叶舟,五湖游,闹垓垓不如归去休。红蓼滩头,白鹭沙鸥,正值着明月洞庭秋。
进西施一捻②风流,起吴越两处冤仇。趁西风闲袖手,重整理钓鱼钩。看,一江春水向东流。
[注]①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助越王灭吴后,归隐江湖。②一捻:一把,形容西施的体态非常纤秀。
此曲塑造了怎样的范蠡形象?请简要分析。(5分)
此曲的最末一句与李煜《虞美人》中“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一句在手法和情感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游终南山
孟郊
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本诗前四句写出了终南山的哪些特点?
请赏析“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两句中“驱”、“拂”二字的妙处。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题目。
暑旱苦热
王 令
清风无力屠得热,落日着翅飞上山。
人固已惧江海竭,天岂不惜河汉干。
昆仑之高有积雪,蓬莱之远常遗寒。
不能手提天下往,何忍身去游其间。
诗人是通过哪些手法来写暑热的?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悲陈陶
杜 甫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中水。
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
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
【注】 ①陈陶:地名,在长安西北。公元756年,唐军跟安史叛军在此交战,唐军几乎全军覆没。②都市:指唐都城长安。
本诗以一“悲”字贯穿全篇,请对此进行具体说明。(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野旷天清无战声”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
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
苏 轼
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
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
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
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
【注】 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润州等地赈济灾荒,路过常州时曾在此野宿,作此诗;除夜即除夕夜。
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