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后面题。(2-4每题3分)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
B.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
C.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善战者因势而利导之 |
D.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每小题3分)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
②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李大亮,京兆泾阳人。有文武才略,性忠谨,外若不能言,而内刚烈。隋末,署庞玉行军兵曹。李密寇东都,玉战败,大亮被禽。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遂定交。
高祖入关,走亮自归,授土门令。方岁饥,境多盗贼。大亮招亡散,抚贫瘠,卖所乘马,稍稍资业之,劝垦田,岁大熟。间出击盗,所至辄平。贞观初,出凉州都督。时突厥亡,帝进欲怀四夷,诸部降者,人赐袍一领、帛五匹,首领拜将军、中郎将,列五品者赢百员。又置降胡河南。诏大亮为西北道安抚大使,使以绥大度设、拓设、泥熟特勒及七姓种落之未附者,峙粮碛口赈其饥。大亮上言:“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臣以为诸藩请附者,宜羁縻受之,使居塞外,畏威怀德,永为籓臣。河西积困夷狄,州县萧条,加因隋乱,残耗已甚。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使边人得就农畮,此中国利也。”帝纳其计。八年,为剑南道巡省大使。会讨吐谷浑,为河东道行军总管,与李靖俱出北道,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俘其名王,获杂畜数万。拜右卫大将军。
晋王为皇太子,帝诏大亮兼右卫率,又兼工部尚书,身三职,宿卫两宫。每番直,常假寐。帝劳曰:“公在,我得酣卧。”尝以张弼脱其死,及贵,念有以报之。时弼为将作丞,匿不见,大亮求之不能得。一日,识诸涂,持弼泣,悉推家财与之,弼拒不受。乃言于帝曰:“臣及事陛下,张弼力也,愿悉臣官爵授之。”帝为迁弼中郎将、代州都督。世皆贤大亮能报,而多弼不自伐也。十八年,卒,年五十九。将敛,家无珠玉为含。惟贮米五斛、布三十端。帝哭为恸,谥曰懿,陪葬昭陵。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二十四》)
注:古代丧葬之礼俗:以米及具填死者口中,谓之“含饭”。天子、贵族可含珠玉等。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臣愚愿停招慰,省劳役省:xǐng,探视,问候 |
B.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绥:安抚 |
C.劝垦田,岁大熟劝:鼓励 |
D.而多弼不自伐也伐:夸耀 |
以下各句中,全都表现李大亮“文武才略”的一组是()
①为剑南道巡省大使②臣闻欲绥远者必自近③间出击盗,所至辄平
④每番直,常假寐⑤与虏遇蜀浑山,大战,破之⑥家无珠玉为含
A.②④⑤ | B.②③⑤ | C.①②⑤ | D.①③④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亮知恩图报。显贵时,总想着如何报答曾免他一死的张弼,甚至想把自已的官职爵位全让给张弼,受到皇上的称赞。 |
B.大亮忠心奉主。每次轮到他值班,只是坐着打盹,太宗慰劳他时说:“有你在,我能睡个安稳觉。” |
C.大亮有文武才略。他曾上书皇上停下安抚未归附的部族的工作,使边地的百姓能从事农业生产,皇上接受了他的建议。 |
D.大亮为官清廉。去世后,为他穿衣入棺时,家里拿不出珠玉给他含在嘴里,只能在棺中放普通之物了。 |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将张弼异之,就执百余人皆死,独释大亮,引与语。
(2)中国,天下本根,四夷犹枝叶也。残本根,厚枝叶,而曰求安,未之有也。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龚遂为渤海太守
汉宣帝即位,久之,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二千石①不能禽制。上选能治者,丞相、御史举遂可用,上以为渤海太守。时遂年七十余,召见,形貌短小,宣帝望见,不副所闻,心内轻焉。谓遂曰:“渤海废乱,朕甚忧之。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遂对曰:“海濒遐远,不沾圣化,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故使陛下赤子盗弄陛下之兵于潢池②中耳。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 ”上闻遂对,甚说,答曰:“选用贤良,固欲安之也。”遂至渤海界,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遂皆遣还。移书敕属县:“悉罢逐捕盗贼吏,诸持锄钩田器者,皆为良民,吏无得问,持兵者乃为盗贼。”遂单车独行至府,郡中翕然③,盗贼亦皆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遂见齐④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民有带持刀剑者,使卖剑买牛,卖刀买犊,曰:“何为带牛佩犊!”春夏不得不趋田亩,秋冬课收敛,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选自《汉书·龚遂传》)
[注释]①二千石:年俸禄为二千石的官吏。此指郡太守。 ②潢池:即池塘。此比喻濒海的渤海郡。③翕(xī)然:一下子平静下来。④齐:渤海郡古为齐地。下列各句中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渤海左右郡岁饥,盗贼并起。并:一起 |
B.今欲使臣胜之耶?将安之也?安: 安全 |
C.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劝:鼓励 |
D.遂乃开仓廪假贫民。假:借给 |
下列各组中划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
B.上选能治者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
C.持兵者乃为盗贼乃不知有汉 |
D.其民困于饥寒而吏不恤其孰能讥之乎 |
下面全是龚遂治理措施的一组是()
①郡闻新太守至,发兵以迎。
②悉罢逐捕盗贼吏。
③遂乃开仓廪假贫民,选用良吏。
④乃躬率以俭约,劝务农桑。
⑤吏民皆富实,狱讼止息
A.①③④ | B.③④⑤ | C.②④⑤ | D.②③④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
(2)因为长句,歌以赠之,凡六百一十六言,命曰《琵琶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于敏中,字叔子,江苏金坛人。乾隆三年一甲一名进士,授翰林院修撰。以文翰受高宗知,直懋勤殿,敕书华严、楞严两经。累迁侍讲,典山西乡试,督山东、浙江学政。
十五年,直上书房。累迁内阁学士。十八年,复督山东学政。擢兵部侍郎。二十一年,丁本生父忧,归宗持服。逾年,起署刑部侍郎。二十三年,嗣父枋殁,回籍治丧。未几,丁本生母忧,未以上闻。御史朱嵇疏劾敏中“两次亲丧,蒙混为一,恝然①赴官”。并言:“部臣与疆臣异,不宜夺情任事。”诏原之。
二十五年,命为军机大臣。敏中敏捷过人,承旨得上意。三十年,擢户部尚书。子齐贤,乡试未中试。诏以敏中久直内廷,仅一子年已及壮,加恩依尚书品级予荫生。又以敏中正室前卒,特封其妾张为淑人。
三十八年,晋文华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如故。时下诏征遗书,安徽学政朱筠请开局搜辑永乐大典中古书。大学士刘统勋谓非政要,欲寝其议。敏中善筠奏,与统勋力争,于是命敏中为正总裁,主其事。
敏中为军机大臣久,颇接外吏,通声气。三十九年,内监高云从漏泄朱批道府记载,下廷臣鞫治。云从言敏中尝向询问记载,及云从买地涉讼,尝乞敏中嘱托府尹蒋赐棨。上面诘,敏中引罪,诏切责之曰:“内廷诸臣与内监交涉,一言及私,即当据实奏闻。朕方嘉其持正,重治若辈之罪,岂肯转咎奏参者?于敏中侍朕左右有年,岂尚不知朕而为此隐忍耶?于敏中日蒙召对,朕何所不言?何至转向内监探询消息?自川省用兵以来,敏中承旨有劳。大功告竣,朕欲如张廷玉例,领以世职。今事垂成,敏中乃有此事,是其福泽有限,不能受朕深恩,宁不痛自愧悔?免其治罪,严加议处。”部议革职,诏从宽留任。四十一年,金川平,诏嘉其劳勚,过失可原,仍列功臣,给一等轻车都尉,世袭罔替。四十四年,病喘,遣医视,赐人参。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选自《清史稿·于敏中传》有删节)
【注】恝(jiá)然:淡然,无动于衷;不在意的样子。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典山西乡试典:主持,主管 |
B.领以世职领:引领,引导 |
C.过失可原原:原谅,宽恕 |
D.病喘,遣医视病:生病,患病 |
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
B.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
C.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
D.卒优/诏赐恤祭/葬如例/祀贤良祠/谥文襄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敏中在乾隆三年的时候考取了进士,他因为才华被清高宗知晓,朝廷曾经下诏书让他抄写华严、楞严两部佛经。 |
B.于敏中因为嗣父去世回到家乡治丧,不久他亲生母亲又去世了,但是于敏中并没有上报给朝廷,他受到了御史朱嵇的弹劾。 |
C.于敏中的儿子乡试没有考中,朝廷认为于敏中为官清廉,特意赐予他的儿子荫生的身份,并且加封于敏中的妾张氏为淑人。 |
D.于敏中聪明过人,逢迎旨意特别符合皇帝的心意。他长久的担任军机大臣,和朝外的官吏们有很多的接触,也受到过皇帝的处罚。 |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曰:“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才能 |
B.躬耕以养弟妹躬:亲自 |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归顺 |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宣告 |
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检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 | B.①④⑤ | C.②③⑥ | D.③⑤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王徽字昭文,京兆人。第进士,授校书郎。徐商领盐铁,辟署使府。始,宣宗诏宰相选可尚主者,或以徽闻。徽本澹声利,闻不喜,往见宰相刘瑑曰:“徽年过四十,又多病,不应在选。” 为言,乃罢。召授右拾遗。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公议浩然归重。徐商罢政事,守江陵,心欲表徽在幕府,恐其不乐外,恶不言。徽自往曰:“公知徽,安得不从?”商大喜,表为殿中侍御史。御史中丞高湜荐知杂事,进考功员外郎。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擞始用墨,遂绝妄欺。
广明元年,以徽为户部侍郎。是日,黄巢入关,僖宗西狩,冒夜出。徽诘朝乃知,追帝不及,堕崖樾间,为贼所执,迫还,将污以官。徽阳喑不答,以刃环胁,卒不动。喊令归第,使医护视。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诏拜兵部尚书。因说行营都监杨复光,请赦沙陀罪,令赴难。其夏,沙陀会诸军,遂平京师,徽助为多,迁右仆射。
大乱之后,宫观焚残,鞠为丘莽,乘舆未有东意,诏徽充京畿安抚制置奉使。徽外调兵食,内抚绥流亡,逾年,稍稍完聚,兴复殿寝,裁制有宜,即奉表请帝东还。又进御史大夫,仍权京兆尹。宦要家争遣人治第,侵冒齐民,讼诉满前,徽不屈势幸,一平以法,由是为帝左右所憎,共谮罢徽,令赴行在。帝念徽无罪,拜吏部尚书。未行而嗣襄王煜作乱,帝进次汉中。
逼召徽,以废自言。及僭号,迫群臣作誓牒,徽托手弱,卒不肯署。平。帝至凤翔,召徽为御史大夫,固辞足痹,复拜太子少师。
昭宗立,见便殿,进对详洽,乃复授吏部尚书。是时,铨选失序,吏肆为奸,补调重复不可检。徽为手藉,一验实之,遂无奸滞。大顺元年卒,谥曰贞。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对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抚绥流亡绥:安抚。 |
B.一平以法一:都,一概。 |
C.帝进次汉中次:表次数。 |
D.共谮罢徽谮:诬陷,中伤。 |
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徽忠贞不渝的一组是()
①书二十余上,言无回忌②徽始用墨,遂绝妄欺
③以刃环胁,卒不动④逼召徽,以废自言
⑤徽托手弱,卒不肯署⑥固辞足痹
A.①②⑤ | B.③④⑤ | C.①②⑥ | D.③④⑥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徽淡泊名利。宣宗下诏让宰相挑选可以与公主结婚的人,当王徽听说有人将他上报后很不高兴,前去拜见宰相刘瑑,以年老多病推辞,后经刘瑑劝说,他才作罢。 |
B.王徽知恩图报。曾对王徽有知遇之恩的徐商被罢政事后驻守江陵,想调王徽到自己幕府任职,又担心他不愿意外任,王徽却主动前往,表达了自己愿随从徐商的意愿。 |
C.王徽为官正直。战乱之后,高官显贵人家竞相派人修治府第,侵害了百姓,百姓纷纷向时任御史大夫的王徽诉告,王徽不屈从权势,依法公正裁决。 |
D.王徽为吏精明。任吏部尚书时,他针对官吏考核选任混乱,主事官吏胡作非为,以致官职补调重复无法检查的现象,亲手登记造册以方便查对,消除了作弊拖延的现象。 |
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故事,考簿以朱注上下为殿最,岁久易漫,吏辄窜易为奸。
(2)久之,守者懈,乃奔河中,裂缣书章,遣人间走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