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春节,三位表姐带着她们的宝贝来我家玩。这三个小家伙都是十一二岁年纪,聪明可爱,而且早听说大姐的公子“学习特棒”,二姐的千金钢琴弹得“好极了”。
母亲端出一盘红红的大苹果招待小客人。她递一个给“学习特棒”的男孩,他把脸向旁边一扭,一副冷淡、不屑( )一顾的神气。她又递一个给小琴手,她看了自己的母亲一眼,很勉强( )地接过苹果说:“那就吃吧。”三姐的孩子是个不起眼的小女孩,当母亲把苹果递到她手里时,她笑着用双手接过,并发出欢快的叫声:“多好看的大苹果,谢谢奶奶。”
这真是一件芝麻似( )的小事,却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大姐十分重视孩子的课业成绩,二姐致力于培养孩子的特长,可是通过这件事,我觉得她们的孩子好像还缺点什么。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学习和特长之外,是否还需要一些其他的东西呢?我喜欢那个极平常的小姑娘,因为她会对着苹果欢呼,会真心地感谢和尊重别人。
忘不了这个苹果的故事,更难忘那苹果般的笑容。
(1)给文中的加点字注音。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冷淡——( ) 真心——( )
(3)短文中对三个孩子的称呼很少重复,如“宝贝”“小家伙”等,请你从文中再找出几个称呼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第2自然段的段意。
(5)读了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想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篇文章主要讲 ( )
A.塞特凯达斯瀑布已经消失了。
B.巴西总统和人民为瀑布举行了一场葬礼。
C.塞特凯达斯瀑布的辉煌以及毁灭,通过特殊的葬礼告诫我们要爱护地球,保护环境。
总统主持葬礼是因为 ( )
A.来自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都来了,总统主持显得更加尊重客人。
B.为了能唤醒更多的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C.许多人都在关注此项活动,他必须得参加。
课外类文阅读。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百万分之一毫米到几百分之一毫米之间。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
它们一面吸收来自太阳的部分光线,一面向四周散射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散射,强度大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正是由于空中有了灰尘,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了凝结核,从而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又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折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
(1)文中加点的两个“它们”各指什么?
①前一个“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后一个“它们”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画线句子运用了____________的说明方法。
(3)用一组排比句式简要回答: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灰尘是人人讨厌的东西,它有碍环境卫生,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古往今来,人们总是“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然而你可曾想到,人类的生息离不开灰尘。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呢?
灰尘颗粒的直径一般在万分之一到百万分之一毫米之间。③人眼能看到的灰尘只有在高倍显微境下才能看得见。灰尘的主要来源是土壤和岩石。①它们经过风化作用后,分裂成细小的颗粒。这些颗粒和其他有机物颗粒一起在空中飘浮。②它们一面吸收来自太阳的部分光线,一面向四周 A 光线,如同无数个点光源。阳光经过灰尘的来回 B ,强度大削弱,因而变得柔和。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强烈的阳光将使人无法睁开眼睛。
有趣的是,尘粒还有个“怪脾气”,容易散射光波较短的紫蓝青三色光,而“喜欢”吸收光波较长的其他色光。这样,由于下层大气中的灰尘含量较高,紫、蓝、青三色光受散射的作用也就比较强,这才使得我们在地面上看到的天空是蔚蓝色的。假如大气中没有灰尘,天空将变成白茫茫的一片。
正是由于空气中有了灰尘,才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有了凝结核心,从而形成小水滴悬浮在空中。又由于这些小水滴对阳光的散射、折射和透射作用,才会有晚霞朝晖、闲云迷雾、彩虹日晕等气象万千的自然景色。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大自然将多么单调啊!④
空气中的水蒸气,必须依附在灰尘上,才能凝结成小水滴。这样,当空气中的水蒸气达到饱和时,分散的水汽便附着灰尘而形成稳定的水滴,可以在空中长时间的悬浮。假如空气中没有灰尘,地面上的万物都将是湿漉漉的。更严重的是,天空不可能有云雾,也不可能形成雨、雪来调节气候,从地面上蒸发到上空的水也就不可能再回到地面上来。假如地球上的水越来越少,最后完全干涸,生物就不能生存。
灰尘的作用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它的两面性,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只有正确地认识它们,才能趋利避害,造福人类。 (选自《中学生》杂志,有删改。)
(1)将“散射”、“反射”两个词恰当地填入第二自然段的横线上。
A
B
(2)第二自然中加点的两个“它们”各指代什么?
①“它们”指
②“它们”指
(3)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A.时间顺序 | B.逻辑顺序 | C.空间顺序 | D.程序顺序 |
(4)文中划线句各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③
④
(5)“灰尘大多具有吸湿性能。”这一句话是从文中摘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回第几 自然段的开头?
答:
(6)用一组排比句式简要回答:“假如自然界真的没有灰尘,我们将面临怎样的境地?”
答: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可不可以去掉,为什么?
即使是一些被人们看成是“废物”的东西,往往也有其不容忽视的存在价值。
答:
(8)作者在本文中,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哲学道理?
答:
阅读。
沙尘暴
从古到今,沙尘暴一直是威胁着人类生存的自然敌人之一。在进入21世纪的今天,沙尘暴在世界各地频频发生,其肆虐的势头有增无减。人们不禁要问:沙尘暴是怎样产生的呢?
沙源、强冷空气、冷暖空气的相互作用是沙尘暴形成的基本条件。沙源来自于沙漠,乱垦滥伐、过度放牧所致退化的草地,没有任何植被的秃地,以及一些违规操作的施工场地,由于缺乏相应的维护掩盖措施,致使表土裸露,旋风刮来,易形成扬尘。冷暖空气相互作用产生一种垂直的上升运动,把沙尘吹扬了起来,形成沙尘暴。
早在1860年至1 890年,美国由于不合理的过度开发西部处女地9000万公顷,大片焚烧草原,盲目垦荒,导致发生了1 954年5月震惊世界的沙尘暴。这场沙尘暴从土地破坏严重的西部刮起来,很快就发展成一条长2400公里、宽1 500公里、高3公里的一个巨大黄色尘土带,连续5天,横扫了美国三分之二土地。这一年美国毁掉耕地4500亩,1 6万农民倾家荡产,逃离了西部大平原。
近几十年来,我国有大片的树林草原被开垦成了农田,草原牧场不断地被过度放牧,又不进行补偿性保护种植,大大加重了草场退化。于是导致2000年一场场席卷而来的沙尘暴频频袭击了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短短5个月间我国就发生了1 2次沙尘暴,波及大半个中国。
事实表明,人们无节制地垦荒开地,不断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一次又一次地招致大自然无情的惩罚。历史的教训告诉我们,人类应努力改善地球生态环境,让绿色和生命永存。
◆沙尘暴形成的主要条件
◆人类对自然界的过度开发,会破坏自然生态的平衡,最终要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请你举出文章中的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