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乐山大佛
我跟妈妈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那天,我和妈妈乘船去乐山,船在江心航行,从船上(远眺 仰望)乐山,只见满山郁郁葱葱的树木,根本望不到大佛的影子。
过了一会儿,轮船驶到大佛山脚下,我抬头(远眺 仰望),只见山上已经有许多游人往山顶攀登,一转身,我看见了大佛,他像个卫士,守卫着祖国的山河。远远望去,我感觉大佛虽然很大,但并不像我想象的那样神奇。
轮船靠岸后,我们改乘汽车,驶过层层梯田,茂密的森林,来到了大佛脚下。这时,我仰头一望,不由得惊叫起来:“呵,真是名副其实的大佛,他的头快碰着天了。”
妈妈拉着我的手,随着人流,一步一步地向大佛顶攀登。不大一会儿,我就有点上气不接下气了,腰酸腿疼。但是,一股好奇心驱使我不停步地往上爬,我和妈妈终于登上了大佛顶部。大佛脑袋可真大!他那庄严的模样,使人顿生崇敬之情。大佛头上有一圈圈头发,那是石头雕凿成的,好像一个个旋涡。大佛的一只耳朵,大约有两个大人接起来那么大。耳朵眼儿比大碗口还要大,小孩子都能钻进去。他那大鼻梁犹如高高隆起的一座桥梁。圆圆的脸蛋有钟楼那么大。又宽又大的嘴巴足有一米半,嘴角微微向上翘着,显得那么和善、神奇,嘴角微闭,似乎在沉思什么。再看大佛的上身,足有三层楼房那么高。他的大腿七八个人合抱也抱不过来。大佛的脚面上能站一百多人,脚指甲上能停两辆汽车。
在凉亭里休息的时候,我问妈妈:“这大佛是怎么凿成的?”妈妈说:“我国有两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是无穷无尽的。这大佛是他们用双手一锤一锤雕凿出来的,是多少人的血汗结晶啊!”我想,这是我们的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的历史遗产,一定要好好保护他。
(1)在文中括号里不合适的词上画“×”。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是什么句?模仿这个句子说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认真阅读描写乐山大佛外貌特点的句段。作者抓住了大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10处外貌描写,请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4)作者的游览顺序是:(      )、(      )、(      )、(      )。
(5)照样子,找出文中的叠词。
①如:整整齐齐(      )
②如:商量商量(      )
③如:一条条(      )
(6)文中加点的词“血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根据文章内容,选择文章的中心。(      )
A.作者游览了世界闻名的乐山大佛。
B.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到了我国文化悠久,历史遗产丰富,从而表达了敬慕和爱护历史遗产的思想感情。
C.作者通过游览乐山大佛,感受了我国优秀的历史遗产。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困难
知识点: 文化及文学常识 说明方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家有一件泥塑工艺品——卧狮,它制作精美,令人惊叹不已。
狮子头上的长毛一绺绺的清晰可辨。有的蜷曲着,像一根根的渔钩;有的四散着,像一朵朵盛开的菊花。狮子的脖子前和下巴的毛都略向后飘,好像被风吹拂着。从狮子的头上的长毛中,隐约可分辨出它那一对竖着的耳朵。狮子的双眼怒视前方,眉骨略微凸起。它张开大口,露出獠牙巨齿,显出一副威严难犯的神态。
(1)这篇短文是围绕着什么来写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短文的内容,填一填。
①作者描写卧狮时,重点描写了狮子的____________________,把它想象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略向后飘着,就像________________。
②作者精练地描写了狮子的耳朵、__________、__________、獠牙巨齿,突出了狮子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拓展阅读。
震撼世界的时刻到来了
为了10月1日在天安门广场举行的开国大典,各项准备工作早在几个月前就已经开始了。对新生的共和国而言,这一切都是头一回,没有经验,但又不能出一点差错。为了这个开国大典,不知有多少人度过了一个个不眠之夜,也不知有多少才华出众的人贡献了自己的智慧。直到10月1日天蒙蒙亮,周恩来还亲自登上天安门城楼作最后的检查,然后又来到广场审视了整个布局。
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悬挂着八盏宫灯,八面巨大的红旗迎风飘扬,使古老的城楼焕发着青春。显然,对她来说,从今天起将迎接一个新的时代。当时还没有电梯,登上城楼,得一步一步迈上那古老的台阶。每一个登上城楼的人,都是那么意气风发,心花怒放。特别是那些历经枪林弹雨的将领们,这时更是感慨万千。当毛泽东、朱德、宋庆龄沿着台阶走上来的时候,只是笑着举手和大家亲切打招呼,并没有组织夹道欢迎。
下午三时,“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庆祝大会”正式开始。广场上军乐队奏起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响彻云霄。毛泽东按动电钮,升起了第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五星红旗。与此同时,鸣礼炮二十八响。接着,毛泽东以他那浓重的湖南口音,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所有这一切,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现场直播传遍了神州大地。这还是新中国第一次进行这样的现场直播,担任播音的是当时最优秀的播音员齐越和丁一岚。如今,重放当年的录音,还能听到丁一岚那清脆悦耳的声音:“国旗已经上升到旗杆的顶尖,开始在人民首都的晴空迎风招展。她象征着中国的历史已经走入一个新的时代。”
(1)用“____”画出为了筹备开国大典人们所做的付出的句子。(3分)
(2)你知道礼炮要鸣二十八响的理由吗?(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知道国旗的设计者是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假如你就在当时的北京天安门,你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句子,完成填空。(11分)
(1)群众差不多把嗓子都喊哑了,把手掌都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
这句话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因为我们的军队是如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民的国家有了钢铁长城,__________。这里用_________的笔法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子弟兵的无比_________和无比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2)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忠骨”指忠臣的遗骸,在这里指_____________________,“何须”指为什么要,含有______________的意思。“马革裹尸”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既是对__________________的高度评价,又表明了毛泽东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问题的态度,即尊重朝鲜人民的意愿,将儿子葬于朝鲜,充分显示了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_______________。
(3)这会影响群众吃饭的,不能因为我们在这里工作,就影响群众的生活。
这是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讲的话。毛泽东讲话的态度是严肃的,从话语中“不能……就……”的句式,可以看出毛泽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井冈山是个山多田少、原来人口只有一千多、产粮还不上万担的地方,红军来到井冈山后,人口激增,粮食不够吃,军民用粮主要靠山下宁冈供给。因此,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经常上宁冈运粮,毛委员和朱军长也常常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和战士们一道上宁冈运粮。
有一天,毛委员穿着一身打补丁的衣服,足蹬草鞋,掮着一条扁担两个布袋到宁冈挑米来了。毛委员到仓库领到粮食装好布袋,运粮的红军战士和老百姓看见了都很受感动,运粮的劲头顿时加大,大家都争着多挑,原来准备三天运完的粮,不到一刻功夫,就挑走了一半。
毛委员挑起粮食和大家一道往井冈山走去,走到黄洋界要爬山了,大家见毛委员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心里又是感动又是不安,怕累坏他耽误大事,都赶上前来要替毛委员分担一点。可毛委员(坚定 坚决)不让,一边快走,一边说:“你们担的已经够多了,再加上我的,会把你们累坏,我挑得起,大家各挑各的走吧。要上山了,加把劲到山顶上休息休息。”大家为毛委员这种行动所(鼓励 鼓舞),上山也不觉得累了,跟着毛委员一口气就上到了山顶。
到达山顶休息时,毛委员有说有笑地和大家聊起了天。问大家:“累不累?”大家异口同声地说:“不累!”毛委员微笑地说:“累是累,可是大家不怕累。为了消灭白狗子,我们要不怕吃苦,不怕累,等将来革命胜利了,到处都修上马路,运粮运东西都用汽车,连走路都坐上汽车,到那时就不累了。大家说,对不对?”说得大家都愉快地笑起来,真的把累都忘了,挑起担子又飞快地往目的地跑。往日往宁冈运一趟粮回来要摸黑,可是这天,太阳还没落山大家就把粮运回来了。
毛委员挑米的事在井冈山到处传开了,大家都深受(感激 感动),男女老少,个个都争着参加运公粮,因此粮食堆满了井冈山,保证了军队的用粮,有力地打击了白匪。
(1) 用“\”画去括号内用错的词语。(4分)
(2) “大家见毛委员的衣服已被汗水浸湿了,心里又是感动又是不安。”大家“感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不安”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3) 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毛主席参加挑米这件事,极大地鼓舞了战士和老百姓们运粮的积极性,极大提高了运粮的效率?(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读了短文,你觉得毛委员是个怎样的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给短文添加合适的标题,写在文前的横线上。(2分)

开 国 大 典(节选)
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林伯渠宣布典礼开始。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位委员就位。乐队( )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这战斗的声音,曾经鼓舞中国人民为新中国的诞生而奋斗。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在今天成立了!”
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经过无线电的广播,传到长城内外,传到大江南北,使全中国人民的心一齐欢跃起来。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 ),一齐抬起头,( )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1) 在文中括号内填上恰当的词语。(3分)
(2) 在文中找出两对近义词。(2分)
( )--( ) ( )--( )
(3) 从画线的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4) 上文最后一句话该用( )的语气来读。(2分)
(5) 如果你是一名参加开国大典的小记者,要你采访参加庆典的观众,你会提出怎样的问题,采访者又会如何回答?(4分)
记者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观众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