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课文内容填空。
(1)“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________省________市玉祥门外,这里原是汉代古都________,也是丝绸之路的起点,终点往西一直到________。
(2)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商贸往来,中国将________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如养蚕、缫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灌溉等;将西域的食品带到中国,如葡萄、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芝麻、无花果等,还将犀牛、________、良马等动物也带回中国;中国的________ 、________、绘画、雕刻也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______________。
阅读品味
夜游雁荡山
暮色浓浓,景物朦胧。这浓,浓得像从天上垂下来的巨大的黑纱;那朦胧,又使人感到神秘。∥
我站在灵峰招待所门口,抬头看山峰,不禁连连叫绝!刚才阳光还未退去,我只感到山峰像刀削斧劈,十分奇特,现在更出奇了。你说暮色浓浓,山峰却轮廓分明;你说景色分明,却又朦朦胧胧。你就先看看合掌峰吧。站在灵峰寺右角看它像一只雄鹰,再看它那锋利的嘴,假如有人去偷神殿的圣器,它一定会扑过去啄他;它那敛翅的神态,仿佛丢一块石头过去,它就会展翅向你扑来。
我一边看一边想,这奇妙的景色不正是来自朦胧吗?如果不是暮色,那山峰所化成的形象就不会这样逼真。我怀着浓厚的兴趣,随着人们走到塔头岭看双声峰。向西看,山峰像一个梳了发髻的老妇,那眉毛、眼晴、鼻子和没有牙齿的干瘪的嘴巴都十分逼真。她仿佛要与我诉说家务,讲讲儿媳妇的贤惠,儿子的孝顺,邻居的和睦;要与我讲讲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还想多活几十年。再向东南方走过去,老妇隐去了,出来一位老头。这是一位蓄了长须的老头,他立在高山上欣赏大自然的美景。月亮出来了,云有时把月亮遮得忽明忽暗的,光线的变化使老头的胡胡须仿佛微微飘动了。
顺着山坡下去,老头归去了,出来一个老僧,在拱着手拜月。故而当地人称这“三景”是婆婆峰、老头峰、僧拜峰。∥
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破坏了这朦朦胧胧的美。我去看金鸡峰。峰的形状像一个顽皮的小孩,他躲在暮色里探头探脑地窥视对面的山峰,仿佛在和谁捉迷藏。又走了几步,只见一只犀牛正伸长脖子在望月亮,这就是犀牛峰了。∥
我意犹未尽,只听见有人大叫:“回去了,回去了!”就不自觉地跟了过去,见许多人上了车,我看看车头上的字,都是温州市、乐清县几个单位的。他们是特地来夜游雁荡山的,我本是因为时间紧才不得已夜游雁荡山,想不到雁荡山的夜景是这么的迷人。
1.联系上下文,解词。
(1)敛翅:
(2)窥视:
2.按划分的段落,概括段意。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第四段:
3.回答问题。
(1)作者夜游雁荡山时看到的景色有什么特点?
(2)作者走到塔头岭看双笋峰,为什么山峰一会儿像老妇,一会儿像老头,一会儿像老僧?
(3)“月光把山地铺了一层银,我小心地踏着银光,唯恐把这月光踏碎……”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加油站
欣赏下面的美文,近距离接触老舍哟!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是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1.这段话是围绕写的。
2.因为平地是,小丘是,羊群是,小丘的线条是的,所以说天底下。
3.绿毯是指,白色的大花是指。
阅读品味
海
①朋友,你见过汹涌澎湃的大海吗?听见过那千军万马般雄壮的声音吗?
②早晨,海面很平静,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把整个大海照得红彤彤的。白云在蓝蓝的天空中飘动,海鸥贴近海面快乐地飞舞,真是“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勤劳的渔民驾驶着渔轮,早早地来到这里打鱼、捞海带,阳光给他们披上了金色的盛装。海水哗哗地冲上海滩,飞溅起洁白闪光的浪花……这一切,都显得那么美丽,那么迷人!
③可是,当傍晚涨潮的时候,大海却变成另一副模样。它变得像一个无边的战场。海风吹着尖厉的号角,海浪似乎是千百乘铁骑,向海岸猛烈地攻击着,发出隆隆的怒吼声。岸上千斤重的大石,给它轻轻一拂,就淹没到海里去了。这时银盘似的月亮刚露出笑脸,看到这种情景,也害怕地颤动了一下,躲进了云层。所有的星星,也都无奈地闭上了眼睛。这些,都被不知疲倦的大海看见了,于是,它便慢慢地停止了奔腾冲击。
④夜,慢慢地静下来了。银色的月亮又从云朵中露出笑脸,把大海照得像一条迂回的明亮似玻璃的带子。星星听不见那可怕的声音了,也把眼睛睁开,调皮地眨着。满天的繁星和那海岸上的盏盏明灯互映在水中,显得那么耀眼,那么令人心旷神怡!
⑤啊,大海,我爱你!我愿变成一只海鸥,在你的上空自由地飞翔,在你的抚育下茁壮成长!
1.在文中找出下列词语,并选出加线字的正确读音。
澎湃(péng pēng)涨潮(zhǎngzhàng)迂回(yú yū)
轻轻一拂(fú fó)银盘似的月亮(sìshì)
2.读拼会,写词语。
shèngzhuāng bēn téng rǎn rǎn shēng qǐ
( ) ( ) ( )
píjuàn fǔ yù xīn kuàngshén yí
( ) ( )()
3.按要求抄写文中的句子。
(1)比喻句: (2)拟人句:
(3)对偶句: 4.根据短文第②③④段的内容写出这三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第②段:
第③段:
第④段:
5.写出早晨、涨潮时、夜色中大海的特点。
(1)早晨:
(2)涨潮时:
(3)夜色中:
自主阅读。
汉字与中国心
1998年春在美国纽约,一位美国青年问我:“为什么中国人的凝聚力那么强?”
我戏答曰:“第一,我们都吃中餐;第二,我们都讲中文,用汉字。”汉字,确实是人类一绝。其形声义俱全,信息量远远大于拼音文字。汉字又整齐又灵动,特别是适宜于表达一种微妙的、诗意的情感,一些普通的字词,往往联结着久远的文化底蕴:例如“中华”、“神州”、“大地”、“海内”、“天涯”、“芳草”、“知己”……都能使受过中华文化教育的人浮想联翩,心潮难已,这是通过翻译稿读中国文学作品的人所无法体会的。
最最能体现汉字中文的这些特点的首推中国的古典诗词,一个中国的孩子,甚至在牙牙学语的时候,就能够背诵许多古典的诗词了。过年时吟“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雨时吟“清明时节雨纷纷”;中秋时吟“明月几时有”;送别时吟“劝君更进一杯酒”;喜悦时吟“漫卷诗书喜欲狂”;慷慨时吟“大江东去”;激越时吟“凭栏处潇潇雨歇”……古典诗词已经规定了、铸就了中国人的心理结构。
我曾经对于文字改革持激烈的反对态度。现在,人们渐渐明白汉字是不应该也不可能废除了。
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心潮难已:
2.汉字中文的特点是什么?
3.中国古典诗词对中国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什么地方?
自主阅读。
天才来自勤奋
是什么使“丑小鸭”变成了“白天鹅”,使不起眼的小男孩变成了举世瞩目的科学巨人?不是别人,靠的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古今中外都不例外。李时珍是享誉中外的药物学家,被医药界尊称为药圣。他跋山涉水,行程万里,历经艰险,尝遍百草,然后又呕心沥血27年,才写成记载一千八九百种药物、一百多万字的巨著《本草纲目》。
这样的事例举不胜举。正如爱迪生所说:“有些人以为我所以在许多事情上有所成就,是因为我有什么‘天才’,这是不正确的。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
1.先解释带线的字,再解释词语的意思。
举世瞩目():
呕心沥血():
跋山涉水():
2.文中画线的句子是()
A.反问句 B.疑问句 C.设问句
3.画线句子在文中起到的作用是()
A.引出下文 B.总结全文 C.提出疑问
4.本文的中心说明一个问题()
A.说明爱迪生很勤奋。 B.说明勤奋出才能,勤奋出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