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西 溪
张岱
粟山高六十二丈,周回十八里二百步。山下有石人岭,峭拔凝立,形如人状,双髻耸然。过岭为西溪,居民数百家,聚为村市。相传宋南渡时,高宗初至武林,以其地丰厚,欲都之。后得凤凰山,乃云:“西溪且留下。”后人遂以名。
地甚幽僻,多古梅,梅格短小,屈曲槎桠,大似黄山松。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其地有秋雪庵,一片芦花,明月映之,白如积雪,大是奇景。余谓西湖真江南锦绣之地,入其中者,目厌绮丽,耳厌笙歌,欲寻深溪盘谷,可以避世如桃源、菊水者,当以西溪为最。
余友江道暗有精舍在西溪,招余同隐。余以鹿鹿风尘,未能赴之,至今犹有遗恨。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其地丰厚”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列之盆池,作小景 B.温故而知新,可为师矣
C.余鹿鹿风尘,未能赴之 D.跪而拾之

下列对文段的内容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 (      )  (2分)

A.西溪的名称最初是宋高宗命名的,后来人们都这样称呼。
B.西溪有很多的古梅,这些古梅大的好像是黄山的松树。
C.西溪有一处地方叫秋雪庵,长满芦花,到了晚上,在明月的照映下就像积雪。
D.张岱认为西溪是避世的好地方,但他忙于世俗琐事,而没去那里避世。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①欲之      都:____ ______       ②后人以名    遂:                          
③过岭西溪  为:______ ___        ④招余同隐      隐:               
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好事者至其地,买得极小者,列之盆池,以作小景。
(2)当以西溪为最。

科目 语文   题型 文言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余尝游于京师侯家①富人之园,见其所蓄②,自绝徼③海外奇花石无所不致,而所不能致者惟竹。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其为园④,弈必购求海外奇花石,或千钱一石,百钱买一花而不自惜。然有竹据其间,或芟⑤而去焉,曰:“母以是占我花石地!”而京城人苟可致一竹,辄不惜数千钱。然才遇霜雪,又槁⑥以死。以其难致而又多槁死,则人益贵之。而江南人笑之曰:“京师人乃宝吾之所薪!”
                           (节选自《任光禄竹溪记》)
  [注释]①侯家:王侯之家。②蓄:蓄养,收藏。③绝徼:极远的边地。④其为园:他
们建造园子。⑤芟(shān):割。⑥槁:干桔。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⑴而所不能致(   )者惟竹      ⑵然(    )有竹据其间
  ⑶或芟而去(    )焉        ⑷毋以是(    )占我花石地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吾江南人斩竹而薪之
这段文字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篇,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又何间(参与)焉 B.肉食者鄙(地位低)
C.战则请从(跟随) D.便要(通“邀”,邀请)还家

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相当于“的”的一项是(   )

A.肉食者谋之 B.长跪而谢之曰
C.辍耕之垄上 D.小大之狱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曹刿认为作战取胜的先决条件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阅读下面[ 甲 ][ 乙 ]两段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 甲 ]元岳柱字1,八岁观画师何澄画“陶母剪发图”,柱指陶母腕上金2,诘之曰:“金钏可易酒,何用剪发3也?”何大惊异。观此可以知画理矣。
(选自《戒庵老人漫笔》)
[ 乙 ] “疾雷不及掩耳” 此兵家成言,初非偶语4,古今文士未有改之者。宋子京5于《李靖传》乃6易“疾雷”为“震霆”,易“掩”为“塞”,不惟失真,且其理亦不安7矣。雷以其疾,故不及掩耳,而何取于震?掩且不及,复何暇塞哉!此所谓欲益反弊者也
(选自《滹南遗老集》
【注释】1元岳柱字止所:元代人岳柱,止所是岳柱的字。2金钏:金手镯。3为:即“为之”,做那样的事。4偶语:随便结合的词语。5宋子京:即宋祁,宋朝史学家。6乃:却。7安:妥当
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 金钏可易(换)酒 B疾(快)雷不及掩耳
C复何暇(空闲)塞哉 D此所谓欲益(增加)反弊者也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观此可以(凭借)知画理矣 B雷以(因为)其疾
C 以是人多以(可以)书假余 D 皆以(认为)美于徐公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文言句子的意思。
初非偶语,古今之士未有改之者。
[ 甲 ][ 乙 ]两段文字包含了一个共同的道理, 这个道理是什么?

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
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解释下列文言句中加点的词语。
(1)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2)将军身被()坚执锐
(3)功宜()为王
(4)诸郡县苦()秦吏者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意思。
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
陈胜被拥立为王的原因是什么?(根据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进士不读《史记》王士祯
宋荔裳方伯在塾读书时,有岸然而来者,则一老甲榜也。问:“小儿读何书?”以《史记》对。问:“何人所作?”曰:“大史公。”问:“大史公是何科进士?”曰:“汉大史,非今进士也。”遂取书阅之,不数行,辄弃去,曰:“亦不见佳,读之何益?”乃昂然而出。
[注释]①宋荔裳:宋琬.号荔裳,清初散文家。方伯:明清时对布政使(官职)的称呼。②清朝科举制度中进士的别称。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以《史记》对 (2)遂取书阅之 (3)不数行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亦不见佳,读之何益?
本文刻画的老甲榜形象和我们课本中学到的哪一人物相似?请举一例,简要说明理由。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