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面的儿童诗《山村孩子的画》,自主完成以下练习题。
山村孩子的画
云是画面的主角
让阳光渲染它的模样
暖一抹,冷一抹
在小溪的天空漂浮
树是画面的主角
让风涂抹它的年轮
浓一笔,淡一笔
叶的眼睛在悬崖畔张望
泥土是画面的主角
让幻想展示它的富有
深一脚,浅一脚
山路上印满秋天的芬芳
(1)这幅儿童的画中都画了哪些景物( )( )( )( )( )。
(2)诗中有三对意思相反的词:
( )——( ) ( )——( ) ( )——( )
诗中运用这些反义词的好处是 。
(3)这首诗中三个“它”分别是指:① ② ③
课内阅读。
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有时候,透过密密的树叶,太阳筛下一束束金光,照在水面上,照在正升起的水泡上,一直照到潭底青褐色的石头上。水面和潭底,金色的光斑和银色的光斑交错着;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1)文中“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中“彩色的珍珠”指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的省略号省略了__________。
(3)这段写的是珍珠泉的( )
A.泉水。 B.潭底冒出的水泡。 C.潭底的石头。
(4)水泡的特点是( )
A.晶亮、饱满、调皮、冒不完和色彩繁多。
B.晶亮、饱满、又绿又深。
C.晶亮、饱满、清可见底。
(5)请用“”画出文中的拟人句。
读句子,填空。
(1)我们村子前面的小山包,远远看去真像一个绿色的大绒团。山包上,树很密,草很深,花很多。
读这段话时要强调“( )”字。
(2)水是那样绿,绿得像是被周围的绿树、绿草染过似的。水是那样深,又那样清……
读这段话时要强调三个“( )”,要读出绿的美感和赞叹的语气。
(3)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
这句话是发自内心的( )和( ),重音是“( )”“( )”。
课外类文阅读。
____________
古诗中赞美荷花的确实不少,荷花固然值得赞美,然而我却更爱荷叶。看啊,这些荷叶墨绿、浑圆、厚重,风雨袭来,它们紧密团结,连成一片,不怕风吹雨打,就是身子翻过来也忘我地保护荷花。烈日吐火,它们个个撑起翠盖,挡住炎热,静静地看着阴凉处的鱼戏虾游。
荷叶作为药材,可去火清热;作为特别的包装材料,荷叶不怕油污,不怕水浸,不怕烟熏;用荷叶煮成的粥,碧绿清香,清爽可口……
当人们欣赏荷花时 荷叶从不计较 不争名求利 不出风头 不论地位 它总是默默地工作 默默地战斗
荷叶是美的,最吸引我的是它的心灵美。所以,我更爱荷叶。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团结——炎热——
吸引——忘我——
(2)给短文的第3自然段加上标点,填在内。
(3)给短文加个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4)我知道文中的省略号表示( )
A.文章内容列举未尽。 B.一时说不下去。
C.语句不连贯。
(5)“我”爱荷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 ),穿着( ),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过来,我就翩翩起舞,( )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一池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 )飞过来,告诉我( )。( )在脚下游过,告诉我( )……
(1)按原文填空。
(2)从文中找出一个AABC式的词语,并照样子写几个。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想象一下,如果自己也是池中的一朵荷花,会听到、想到些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
(1)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里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选段共________句话,第____句到第____句写了白荷花的__________种不同形态。
(3)用文中加点的词仿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