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菊 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注释】瓦松:一种寄生在高大建筑物瓦檐处的植物,能开花吐叶,其形似菊,但“高不及尺,下才如寸”,没有什么用处。
这首诗用“露湿秋香满池岸”来描写菊花在秋天早晨开放的景象,它写出了菊花的哪些特点?                                                                      
“由来不羡瓦松高”用了什么修辞?有何作用?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较难
知识点: 羁旅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剑外:四川剑阁以南,指梓州一带。唐朝都城长安在剑阁东北。当时以长安为中心,所以剑阁以南称剑外。蓟北:现在河北省北部和北京市一带。那里当时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解释下列词语。
(1)妻子:
(2)纵酒:
诗中哪句点明了“闻讯”的地点?
诗中哪个词语揭示了全诗的主题?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诗人听到消息后,百感交集。诗中是如何描述这一点的?试做简要分析。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这首诗的体裁是________。
这首诗中最能体现早春景色特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这首诗将早春细雨下的景色与烟柳满街的景色作________,突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能表现这首诗的意境的一项是()

A.清新自然 B.壮阔雄奇
C.含蓄蕴藉 D.慷慨悲凉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诗人________。
“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原指古代边境地区设置烽火台,发现敌情,常烧柴禾升起烟火作为警报,这里借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景象?
解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说说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小题
访隐者 【宋】郭祥正
一径沿崖踏苍苔,半坞寒云抱泉石。
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
结合一、二两句,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隐者”的隐居在一个怎样的地方。。
这首诗体现了“隐者”怎样的情怀?

吴门道中二首(其一)
〖宋〗孙觌
数间茅屋水边村,杨柳依依绿映门。
渡口唤船人独立,一蓑烟雨湿黄昏。
说说诗中使用“湿”字的好处。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