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阅读吧。
小鸟和水手
没有一片绿叶,没有一缕炊烟,没有一粒泥土,没有一丝花香,只有水的世界,云的海洋。
一阵台风袭过,一只孤单的小鸟无家可归,落到被卷到洋里的木板上,乘流而下,( )而来,近了,近了!……
忽然,小鸟张开翅膀,在人们头顶盘旋了几圈儿,”噗啦”一声落到了船上。或许是累了?还是发现了”新大陆”?水手撵它它不走,抓它,它( )地落在掌心。可爱的小鸟和善良的水手结成了朋友。
瞧,它多美丽,娇巧的小嘴,啄理着绿色的羽毛,鸭子样的扁脚,呈现出春草的鹅黄。水手们把它带到舱里,给它”搭铺”,让它在船上安家落户,每天,把分到的一塑料筒淡水匀给它喝,把从祖国带来的鲜美的鱼肉分给它吃,天长日久,小鸟和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清晨,当第一束阳光射进舷窗时,它使敞开美丽的歌喉,唱啊唱,( )有韵,宛如春水( )。人类给它以生命,它毫不悭吝地把自己的艺术青春奉献给了哺育它的人。可能都是这样,艺术家们的青春只会献给尊敬他们的人。
小鸟给远航生活蒙上了一层浪漫色调。返航时,人们爱不释手,恋恋不舍地想把它带到异乡。可小鸟憔悴了,给水,不喝!喂肉,不吃!油亮的羽毛失去了光泽。是啊,我们有自己的祖国,小鸟也有它的归宿,人和动物都是一样啊,哪儿也不如故乡好!
慈爱的水手们决定放开它,让它回到大海的摇篮去,回到蓝色的故乡去。离别前,这个大自然的朋友与水手们留影纪念。它站在许多人的头上、肩上、掌上、胳膊上,与喂养过它的人们,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1)从下列词语中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文中括号里。
乖乖 姗姗 淙淙 嘤嘤
(2)文中的“新大陆”指______ ______;”日趋笃厚”的意思是_____ _______;“憔悴”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的样子。小鸟与水手的感情日趋笃厚,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____”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
(4) 文章最后说“一起融进那蓝色的画面”, “蓝色”是因为有________和________。
(5) 读完这篇短文,你体会到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文在线
我六岁的时候,父母亲为了造就一个真正的小新凤霞,让我正式拜师学艺。师傅是一位身高近两米的黑脸大汉,往我面前一站,像一堵墙。“霜霜,鞠躬,叫师傅,以后每星期跟着师傅练三次毯子功。”母亲一反平常对我溺爱娇宠的态度,绷着脸对我说。
于是,我的舞台从床上转移到了铺着练功毯的院子里。
全家人都惊讶地发现,我这个被宠坏了的小公主,不知从哪儿来了一股狠劲儿。六岁的小女孩柔弱的身体成了黑脸大汉手中的一块生面团,翻过来、过去、立起来、横过去,抻、拉、压、拽,为所欲为,奶奶看不过我被整得满脸的泪水和汗水,每次都目不忍视地躲到里屋。我自己倒从没叫过苦、喊过疼——让观众看我哭哭啼啼地演戏,像什么话呀?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溺爱( ) 转移( ) 惊讶( ) 柔弱( )
(2)先用“”把第1、2自然段中的两个比喻句画出来,然后说说它们的本体、喻体和作用。
①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第2句: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中最后一句的破折号的作用是什么?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我”的哪些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看了课文中的小新凤霞练戏的经过,对你有什么启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阅读
《骆驼祥子》节选
老舍
“嗨!”她往前凑了一步,声音不高地说:“别愣着!去,把车放下,赶紧回来,有话跟你说。屋里见。”
平日帮他办惯了事,他只好服从。但是今天她和往日不同,他很想要思索一下;愣在那里去想,又怪僵得慌;他没注意,把车拉了进去。看看南屋,没有灯光,大概是都睡了;或者还没有收车的。把车放好,他折回到她的门前。忽然,他的心跳起来。
“进来呀,有话跟你说!”她探出头来,半笑半恼地说。他慢慢走了进去。
桌上有几个还不甚熟的白梨,皮儿还发青。一把酒壶,三个白瓷酒盅,一个头号大盘子,摆着半只酱鸡,和些熏肝酱肚之类的吃食。
“你瞧,”虎姑娘指给他一把椅子,看他坐下了,才说:“你瞧,我今天吃犒劳,你也吃点!”说着,她给他斟上一杯酒;白干酒的辣味,混合上熏酱肉味,显着特别的浓厚深重。“喝吧,吃了这个鸡;我已早吃过了,不必让!我刚才用骨牌打了一卦,准知道你回来,灵不灵?”
“我不喝酒!”祥子看着酒盅出神。
“不喝酒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么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注释:短文中的“她”就是虎姑娘,也叫虎妞,是故事的主人公。
(1)给文中带点的词语写出意思相近的词。
犒劳——()混合——()
(2)读读短文划线部分,把动词摘录下来,再想想从这些动作中可以看出虎妞的哪些特点?
动词:
从中看出虎妞的性格。
(3)短文中虎妞的语言也能生动的表现她的性格,摘录一句,谈谈你的看法。
句子
我的看法
阅读语段答题。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成黑的了。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分别写出第四—六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第四自然段:
第五自然段:
第六自然段:
2.读第二自然段,注意画线部分,想一想,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
3.读了短文,你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语段答题。
路标
在朝鲜,一个暴风雨的夜里,一支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接到上级的命令,到另一个地方去执行一项任务。这时候,到处一片漆黑,山高路滑,看不清道路,只能摸索着前进。
在闪电的亮光里,战士们发现前面有一道白色的矮墙。走近一看,不是什么白色的矮墙,而是一队穿着白衣服的朝鲜小朋友。他们一个个精神抖擞,手挽手地站在那里。夜是那么黑,雨是那么大,小朋友在那里干什么呢?原来,那里的路窄,路旁是悬崖,下边是深谷。他们怕志愿军叔叔看不清掉下去,特地站在那儿作路标。
①倾盆大雨湿透了小朋友的衣服。看到这动人的情景,志愿军战士激动地说:“小朋友,谢谢你们,快回家换上干衣服吧!别淋坏了身体!”一个朝鲜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我们不回去,还有队伍要经过呢!”另一个小朋友说:“志愿军叔叔上前线打美国鬼子,我们也要出力!”
队伍走远了,②小朋友们还是一动不动地站在那儿。
1.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1)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地点是,人物是和。
(2)志愿军执行任务,遇到了的困难。朝鲜小朋友站在那儿作路标,是为了。之所以穿“白衣服”是因为。
2.读画横线的句子,你从这两句话中分别体会到什么?
句①:
句②:
3.短文主要讲了什么?
4.你想对文中的小朋友说些什么?写下来。
阅读语段答题。
伞
春天,细雨蒙蒙,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挡住了淋人的雨水。
盛夏,烈日炎炎,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住了灼人的阳光。
秋天,细雨连绵,伞撑开身子,为他人遮挡了凉意袭人的雨滴。
严冬,风雪交加,伞撑开身子,为他人抵御了刺骨的寒冷。
但是,一走进屋子,伞却收拢身子,谦虚地躺在墙角最不惹人地方。
小花猫不解地问:“伞大哥,您做了那么多好事,却默默无闻,这样的生活有什么意义呢?”
伞反问说:“如果人们需要我的时候,我蜷着身子躲起来,而不用着我的时候,我却又硬撑开身子显示自己的存在,那生活在世上又有什么意思?能够为人民服务,这是我最高兴的事。”
1.给画线的字选择正确的解释,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
灼人:①火烧;②火烫;③明亮。()
不解:①剖开;②消除;③明白。()
默默无闻:①听见;②用鼻子嗅气味;③名声;④消息。()
2.前四个自然段描写了伞。
3.用“”画出描写伞风格的一句话。
4.前四个自然段是按顺序写的,从、、、这几个词语可以看出。
5.伞这样生活有意义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