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1)材料一这句话所称赞的李太守是谁?他是什么时期的人? 
(2)材料二讲的是李太守主持修筑了一个什么工程?。材料二中所说的“天府之国”是指什么地方?谈谈你对该工程的评价。
(3)伯禹是谁?是因为他有什么典型事迹而把他与李太守相提并论?

科目 历史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
材料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二十九军的弟兄们,抗战的一天来到了……前面有东北的义勇军,后面有全国的老百姓,咱们二十九军不是孤军。看准那敌人,
材料三: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那个悲惨的时候”开始于日本发动的哪一重大事件?事件发生后,中国当局采取了什么政策?造成了怎样的后果?
(2)材料二歌曲的创作与日军发动的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该事件有什么历史意义?
(3)请举出两例中国人民血肉筑长城的典型战例。
(4)在今天的和平年代,我们通过重温以上经典歌曲,从中会受到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毛泽东《长征》
请回答:
(1)红军“远征”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2)“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指红军长征途中的什么事?
(3)使红军在长征途中由被动变为主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红军长征之“难”,主要是指什么?
(5)谈谈你对“长征精神”的理解。

读图填空题(共12分)
读《三国鼎立形势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200年,以少胜多,大败袁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的战例是;208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军,奠定了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例是
(2)完成下列表格:

建立时间
建立者
国号
都城

曹丕

洛阳
221年

蜀(汉)

222年
孙权

建业

材料分析题(共18分)
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
——《说文解字》
原文大意:(各国)丈量田地的单位不同,车辆的轮距和道路的宽度不一样,发制度不相同,穿戴也都不一样,语言不同,字形各异。
材料二:

请回答:
(1)材料一反应了什么时期的历史情况?
(2)为了解决材料一中出现的这种情况,秦始皇采用了什么措施?
(3)采取这些措施起到什么作用?
(4)为巩固材料二图中的疆域,统治者在边疆修筑了什么军事设施?在地方又实行哪一项制度?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是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
材料二:下列图片反映的是二战中的历史事件: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联合国家宣言》的签订标志着什么?
(2)材料二中图一为二战期间在苏联召开的一次重要国际会议的“三巨头”,请说出此会议的名称。
(3)材料二中图二是日本代表在美国战舰“密苏里号”上签署无条件投降书的情景,这也标志着二战结束了,请说出这一事件的准确时间。
(4)对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你能说出大战全面爆发、规模进一步扩大以及大战发生根本性转折的标志性事件吗?
(5)二战以及一战都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造成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