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塔里木感怀》,完成后面的题。
塔里木感怀
凸 凹
①见到塔里木河的时候,内心翻腾,思绪连绵。作为中国最大的内陆河,原以为它应该是激流滚滚、大浪弥天的,却流得那么平静、那么舒缓、那么从容,远远望去,满目青碧,一如睡在梦中。
②塔里木油田的人对我说,塔里木河虽然壮阔,有吞吐山河的气势,却最终没有流入大海,而是消失在苍茫戈壁、漫漫大漠之中。所以,塔里木河,在大美之下,是悲壮的底色。
③本应该伤感的,我却微笑着向她点头。因为故乡的物事早给了我深刻的启示,大自然的道理,有别于人。譬如故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是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幼时,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功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太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生命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尽开的本分,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是从来都不会去想的。至于塔里木河,东流入海,自然是她的向往和理想,但大漠之途,需要滋润,荒凉之境,需要水气,她的担当太重,她只能消耗自己。有了她的牺牲,才有了大漠绿洲、珍禽异兽和丰沛的油气储藏。塔里木河尽了她作为河流的本分,实现了自身声名与功利之外的价值,所以她心安,所以她内敛,所以她悲壮而不悲伤。
④告别了塔里木河,进入沙漠腹地。沙漠公路的两旁,是不断现身的胡杨。初冬时节,胡杨斑斓,闪闪烁烁如火。塔里木人说,如果没有胡杨的防风固沙,沙漠公路这条人类的通途就会湮没中断,广袤沙漠就会真的成了死亡之海。胡杨的品格是在焦渴之地,千年不死,死了,千年不倒,倒了,千年不朽,即便是死了,也会最终变成石油。胡杨顽强地矗立于沙漠戈壁,以履行自己与生俱来的使命——抗风沙,保绿洲。我不禁想到了“笔锋常带感情”的梁启超。人们常诟病他一生善变,读了解玺璋先生的《梁启超传》,始知道,他之变,是与时俱进、顺应潮流,在复杂情势下,更好地进行民族启蒙的政治智谋。变的皮相之下,恒定不变的,是爱国、爱民的旷世情怀。由胡杨到梁启超,我不由得联想到,自然的伟大与人的伟大,其实是相通的,只要襟抱萦怀,外在的曲直与隐现,是不重要的。
⑤沙漠公路两畔,除了胡杨耀眼之外,还有一种诱人驻足的风景——夫妻井。沙漠里的绿植,需要滋润,自然要有井。戈壁阔远,交通艰难,杳无人烟,井近乎与人际绝缘。然而也需要打理,就建造了几间小屋,住进了一对夫妻。女的矮胖,男的精瘦,见人群来到,他们只是乜乜地笑,久也不收敛,疑似凝固在脸上。一只小狗在人群中逡巡,任你逗弄与抚摸,因为久不见人,就不怕人。问夫妻的生活起居,他们笑而不答,只是一径地介绍抽水、输水、喷灌、滴灌的过程。看到人们对他们的工作生出兴趣,青灰的脸上悄然洇出薄薄的一层红晕,竟至指着不远处的那片胡杨林兴奋地说,这胡杨林和方圆百里的沙漠植物,都跟这口井有关。我感到,他们其实是想说,这一切都与他们的寂寞坚守有关,但长久沉默的状态,使他们羞于说出自己的贡献。我不禁怦然心动,觉得胡杨林在阳光下的无声烂漫,正是他们爱情的颜色。
⑥驱车数百里,我们到了塔中油田作业区。偌大个油田却只有7个人,这7个人,都是80后的年轻人,都是重点石油院校毕业的高材生。他们都有机会留在北京总部、或科研单位、或几大油田的管理机关,但他们都自愿地来到采油一线。问他们缘由,他们都很朴实地回答道,本来学的就是石油,远离油井就荒废了。——成就一番事业的追求与襟怀,向上的信念,使他们自觉地远离虚荣与享受。我说,你们想过没有,人间往往是鞭打快驴,能者多劳,你们越是有作为,油田越是离不开你们,你们很可能一辈子都会生活在这片寂寞的土地,永远与市井、时尚、现代生活绝缘,你们会不会后悔?他们说,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这是塔里木石油人的信念,你看见塔里木河了没有,她一辈子也没有流出戈壁大漠,但总是温情浇灌,没有一丝忧戚之色,她告诉了我们,什么叫品格,什么叫无悔。
⑦都说天地境界、天人合一,在塔里木,我读到了令人信服的注脚。
结合全文,用简洁的话语说说作者在塔里木读到了哪些令人信服的注脚?
文章的题目是“塔里木抒怀”,可是作者为什么在第三段文字中写到了家乡的山海棠?
结合上下文,说说第③段“所以她心安,所以她内敛,所以她悲壮而不悲伤”一句的含义。
作者第④段中提到梁启超先生有何用意?

科目 语文   题型 现代文阅读   难度 较难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乳名
陈奕纯
①多 少年了,儿行千里。
②雪下了一夜,很大很大。打开玻璃窗,一股透明的雪花的寒气逼人肺腑。是的,雪还在不紧不慢地下,不由让人想起中国北方的漫漫冬夜里母亲的唠叨,总也扯不完的许多唠叨。母亲说:“三儿呵,别看你现在小,不知道有家有妈的好,等你长大了离开了家和妈,你就知道家和妈的好了,因为家里有妈,你在妈心上……”我在家排行老三,“三儿”是乳名,大人们一叫那乳名,我心里总是甜甜的。
③“三儿!”是母亲隐约在叫。多少年了,数不尽的坎坷、困苦、迷茫、疼痛,数不尽的诽谤、打击、失败、委屈,全都突然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全都咆哮着汹涌着爆发了!
④一刹那,天地一白,满脸是泪。
⑤一朵雪花落在另一朵雪花之上,就堆积成了时间;一个我踩在另一个我之上,也堆积成了时间。周遭再无一人,我把玻璃窗轻轻关上,泡上一杯茶,接下来的事情我想这样:把我交给那袅袅的茶雾。果然,时间打开了,茶雾深深浅浅弥漫,我的眼眉湿漉漉一片,我听见了巨大的静寂里自己的心跳,听见了自己天籁般的呼吸,听见了小时候山路上的放学奔跑声,听见了父亲进山砍柴、母亲喊我们吃饭的声音……雾散,香也散,一丝一缕地往肺腑里钻。都说“品茗思乡”,故乡的气味,一如这深深浅浅的茶香。可是此刻,我能不能循了茶香寻找故乡呢?这一缕香,唤醒了多少人梦中的乡愁、打湿了多少声回家的乳名啊!
⑥乡愁是一朵乳白色的雪花。记得十八岁那年秋初,我考上了武汉大学,即将乘船北上,父亲母亲赶了几十里山路来到珠江畔送我。我黑瘦无比,单薄得一阵风就可以把我刮跑似的。母亲让我把《毛主席语录》带上,因为这本书上有她亲笔写的“三儿”两个字,我不解,母亲再三坚持要我带上它,说三儿这一走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家,书在,也好有个念想。
⑦果如母亲所料,我上完武汉大学,又在北京大学读研,然后辗转了三五个城市,直至定居花城,故乡也就成了一个空荡荡的地名,偶尔回去,也只是走马观花罢了。我想找到故乡在哪里,但是找了半天,却怎么也找不到,我失望极了。即使我在一张偌大的中国地图上能找到它的方位,但是能找到我们村前的那条山路吗?能找到我们村后山坡上的牛驴的气味吗?能找到三两个池塘、形状不规则的小学操场、简易的合作社卫生所吗?我知道现在取代那里的,是成片成片的商品楼、农贸市场。可是毕竟故乡还是那个故乡,乡音还是那个乡音,根还是根,我还是我,你还是你,这样,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更加令我倍感亲切的,是乡里乡亲喊我的乳名“三儿”。不管你的身份如何如何高贵,不管你今天多么多么富有,他们叫起来那么脱口而出,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
⑧记得,我把那本破旧的《毛主席语录》拿给儿子看,儿子连连摇头,说他不喜欢看那些老古董之类的书,说他看也看不懂。可是他把书翻来翻去,最后竟然只对“三儿”来了兴致,问我这两个字是怎么回事。当时,我脸一红,对儿子说“三儿”是我的乳名。他不懂乳名是什么名字,我说乳名也就是小名,他立马就懂了。儿子又一本正经地问:“爸爸,我怎么没有乳名呢?”我犹豫着说:“乳名太土,不好听,只有农村的孩子才有。你是城里出生的,你现在的名字也可以当你的乳名。”儿子反驳道:“爸爸骗人!爸爸骗人!‘三儿’怎么那么好听?你也要给我起乳名!”我无奈,只好拿“狗狗”“黄黄”之类的名字糊弄儿子。
⑨大雪在下,我的心,也在下着另一场大雪。想想看,我小时候是乳名漫天飞,而如今呢,孩子们的乳名大都被“宝宝”“宝贝”“小宝”“妞妞”之类的名字同化了,说严重一点,现在的孩子一出生,根本就没有什么乳名,也许等到我们的孩子长大后才察觉,早就已经晚了。当我再端详正在睡梦中的儿子时,我满脑子想到的是“我的宝贝儿子没有乳名了”,可是,儿子早过了起乳名的黄金时段,这到底是谁的过错?
⑩这样的天气,我想起北上二姐家的母亲,想起远在天国的父亲,想起我们陪着母亲一起漂泊的故乡,我的寒冷在加倍。是的,我们的小时候正在远远离开我们,我们的乡愁正在漂泊到别处,唯一留给我们的,是乳名。
⑪天下的雪花,一朵一朵,都是母亲喊我乳名的声音。多少年了,这乳名,却飞过千里万里,直抵一个男人的心窝子里。
本文写了与乳名有关的哪几件事?
文中第②段写雪的目的是什么?
体会第⑤段中画线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
你如何理解第⑩段中画线的句子。
文中作者对母亲声声呼唤的乳名感慨良深,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你对亲人的什么言行有独到的感悟。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问题。
假想金箍棒
①《西游记》中孙悟空从东海龙王那里借了一根“定海神针”,又称“如意金箍棒”,重6250千克,可大可小,变化多端,实在是一件不可多得的宝贝兵器。那么从现代科学的观点来看,金箍棒可能是什么材料制成的呢?
②从密度来看,金属密度最大的是锇(é)。《西游记》中说孙悟空把那绣花针从耳朵里取出来,迎风一晃,变得“碗来粗细”。估计那碗指的不是大海碗,应该类似于现在的酒杯,也就是说直径在3~5厘米的样子。以金箍棒长两米来计算,体积在3900立方厘米左右。因此,如果金箍棒的材料是锇,其质量大约为88千克,一个臂力超群的人完全可以挥舞得动。关羽能舞动重4l千克的青龙偃月刀,鲁智深能舞动重32千克的水磨禅杖,以猴哥那山都压不死的体质而论,挥舞88千克的兵器更不是难事。有人说,不是6250千克吗?想必那是随着体积变化而变化吧,不过这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了。
③金箍棒的硬度还应该特别大。猴哥大大小小跟妖魔鬼怪或者神仙星宿干了几百仗,连哪吒、二郎神都拿他毫无办法。哪吒的乾坤圈和二郎神的三尖刀据说都是宝器,但叮叮当当一交击,金箍棒毫发无损,可见金箍棒硬度特别大。金属中硬度最大的是铬(gè),铬的硬度和天然物质硬度之首金刚石不相上下,一般的兵刃应该是奈何不了它的。从这个意义上,金箍棒用铬或者那些更为强韧的铬合金来铸造显得非常合适。
④金箍棒的抗腐蚀能力也非常不一般。金角大王那个紫金红葫芦连“大罗金仙都能化成血水”,里面应该盛有腐蚀性非常强烈的液体,比如王水之类。但猴哥和棍子被收进去都毫发无损。猴哥在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内炼就了一身铜皮铁骨,再加上会七十二变,变成小苍蝇之类的趴在葫芦口,不被腐蚀是可能的。但金箍棒如果用的不是很特别的材料,想要逃过浩劫可就有点难度了。因此从耐蚀性这个角度讲,金箍棒材料又像铱(yī)。铱的硬度、密度都很大,抗腐蚀能力在金属中首屈一指,连王水对它也无可奈何。
⑤再从伸缩性上来考虑。地球上常见的材料不管金属还是非金属恐怕都没有金箍棒那么强的伸缩性。所以说,一根本来几个人不能合抱的柱子变成“碗来粗细”进而变成绣花针大小,大概纯属小说家的杜撰。
⑥《西游记》中老龙王说:“那本是大禹治水之时,定江河浅深的一个定子,是一块神铁!”像大禹这样的神人很可能从外星球采集了这么一块材料,密度特别大,又有很多特殊属性,用于测量江河的浅深。猴哥成佛之后,金箍棒自然回归原位,现在不知躺在哪处幽深的海底,期待着我们再度去发掘它的传奇呢。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表格

金属名称
金属属性
金箍棒可能用它来制作的理由


小说中孙悟空作为神人,臂力超群,能舞动较重兵器,而用锇制成的金箍棒单位体积质量最大。

硬度最大


抗腐蚀性首屈一指
小说中金箍棒在紫金葫芦中未被腐蚀,说明它抗腐蚀性极强。


第⑥段除了介绍金箍棒的来历,还从哪几方面对它加以说明?概括回答。
作者本意是为了介绍几种金属的属性,为什么要借助金箍棒来说明?

摆 渡 自 己
⑴生命的日子里,有晴天,也会有阴天雨天雪天。
⑵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
⑶烦恼、苦闷常常像夏日里的雷雨,突然飘过来,将心淋湿。挫折、苦难常常猝不及防地扑过来,你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叹息就被轰然击倒。
⑷倒在挫折的岸边,苦难的岸边,四周无边的黑暗,没有灯火,没有星星,甚至没有人的气息。恐怖和绝望从黑暗里伸出手紧紧地钳住可怜的生命。有的人倒在岸边再没爬起来,有的人在黑暗里给自己折了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⑸20岁忽然残了双腿的史铁生,为自己折了一只船。这是一只名为“写作号”的船。他是在看穿了“死是一件无须着急的事,是一件无论怎样耽搁也不会错过的事”,才在轮椅里给自己折了这只船,将自己从死亡里摆渡出来,“决定活下去试试”。
⑹正攻读博士学位,却患上了运动神经细胞病,不能说、不能动的史蒂芬·霍金,做了一场自己被处死的梦。梦醒后,万念俱灰的人突然意识到,如果被赦免的话,他还能做许多有价值的事情。于是他给自己折了一只思想的船,驶进了神秘的宇宙,去探讨星系、黑洞、夸克、“带味”的粒子、“自旋”的粒子、“时间”的箭头……
⑺在苦难的岸边匆匆折成的船,成了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
⑻也许一生中我们不会遭遇这样的大灾大难,然而我们何曾摆脱过阴天雨天雪天,何曾摆脱过绝望的纠缠!折磨人生的,一是生存,一是爱情,它们常常突然间就A地横亘在面前,你B地找不到过去的桥,C地找不到可以渡过的船。这种D的绝望,一生中谁不碰上几回!
⑼当我们知道苦难是生命的常态,烦恼痛苦总相伴人生时,我们何必要自怨自艾早早地放弃,早早地绝望?
⑽有的人将求生的本能折成一只船,将自己摆渡出绝望的深渊。有的人将新的欲望折成一只船,渡过了挫折后的痛苦与沮丧。有的人将希望折成一只船,驶过了重重叠叠的黑暗。实在无船可渡的人,哪怕用幻想折只小船呢,也要奋力将自己摆渡到对岸。
⑾也许我们不曾经历感情的剧痛,不曾经历失败的打击,不曾经历无路可走的绝望。可是晴朗的日子里也常会有阴风晦雨袭来,它像一只黑乌鸦扇着翅膀在你周围鼓噪着,足以将一个好心情蹂躏得乱七八糟。这种时候,我们同样需要找一只船来摆渡自己,这只船也许是去听一场音乐会,也许是背上旅行袋悄悄出门。
⑿所以,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
“人生的路上,有平川坦途,也会撞上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平川坦途”和“没有舟的渡口没有桥的河岸”分别指什么?
史铁生、霍金在人生的黑暗中,都成功地把自己摆渡到了彼岸。请你再举一个成功摆渡自己的名人事例。
结合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对文章最后一段“无论命运多么晦暗,无论人生有多少次颠簸,都会有摆渡的船,这只船常常就在我们自己手里”的理解。(4分)

小名
⑴大约我的出生与水有关,于是颇懂斯文的外公顺口给我起名叫淼儿。在“淼儿、淼儿”的呼唤中我慢慢长大了,到了要上学的年龄时,爸爸觉得该有个体面的学名才对,便为我取了个挺大众化的名字,可家里人还是“淼儿、淼儿”地叫。特别是妈妈叫得尤为响亮频繁。
⑵不知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家人唤我小名竟有些不舒服了,好像有一种不被尊重的感觉。终于有一天,我在听到妈妈又一声“淼儿”的呼唤后,郑重地对她说:“妈妈,我有大名的。别叫我小名好吗?”然后在妈妈惊愕的表情里走进了自己的房间。
⑶但妈妈终究还是改不了。
⑷那天是我16岁生日聚会,好多同学朋友都跑来了,家里的小客厅里挤得满满的。我一边给大家分发糖果,一边忙不迭地说着谢谢。爸爸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做菜,当一碟碟香气四溢的精美小菜端上餐桌时,同学萍将送给我的大蛋糕端了上来。我立刻连声称谢着打开了蛋糕盒,喊道:“妈妈,拿刀子来!”
⑸ 妈妈一边递过来一把瓜刀,一边叮咛:“淼儿,小心点!”
⑹“咦!你原来叫淼儿呀,挺好玩的名字!”
⑺萍欢快地叫着,同时在空中打了一个别致的手势。朋友们也善意地哄笑起来,我的脸唰的红到了耳根。
⑻晚上,临睡觉时,我推开了妈妈的房门。倚着门框,又一次对她说:“妈妈,我不是说过嘛,别叫我小名!”语气里已有了几分不耐烦。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可我听出我的名字在她口中却变得十分生硬,似乎很绕口。
⑼ 没多久,我要离开家到数百里外的一座城市去读书。
⑽不知怎的,妈妈竟在短短几天内学会了很有味地叫我的大名,而且同以前叫我小名时那样顺口熟练。我自然很高兴。
⑾分别的那一天,爸妈一齐送我去车站,爸爸一直喋喋地叮三嘱四,妈则沉默着,显得有些黯伤。我大人似的笑笑,反过来抚慰他们:“放心吧,没事的,我已不是孩子了。”
⑿火车开动的刹那,我从车窗探出头去,同他们挥手告别。一直不言不语的妈妈突然抬起了头,眼里竟有了泪。她紧跑着,挥动起双手,脱口喊了出来——
⒀“写信回来,淼儿!”
⒁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为什么随着年龄的增长,再听到人家喊到自己的小名,作者会有一种不舒服甚至不被尊重的感觉?
为什么妈妈在送别“我”的时候又喊出“我”的小名?
“妈妈的脸上呈现了一种复杂的表情,看了走进来的爸爸一眼,叹了口气:‘对不起!高翔。’” 请你根据语境 “复杂的表情”来揣摩人物此时的内心,并请你写出来。(3分)
试着从人物的描写方法这个角度来赏析下列句子的妙处。(3分)
“我稍稍一愣,心里似乎被什么东西猛撞了一下,泪水夺眶而出。”
结合材料,谈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态度去面对我们身边的隐藏着的亲情?
材料:所有的人都羡慕你有一个孝顺的儿子,而我知道,这些,都是你传承给我的爱的方式。只是我的爱永远比不上你的爱。你对我的爱,宽阔辽远一如无际的大海,纯粹透明没有丝毫杂质,而我,只能用杯水,去回报大海。——节选自《用你爱我的方式去爱你》

别把我当陌生人
蔚克冰
(1)去年夏天,我去新疆开一个笔会。想要看看沿途不同区域间的风景,决定去时坐火车。三千多公里的路途,没有同伴。
(2)记住,路上,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一切食物和饮料!只要离开位子,回来时一定要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
(3)出发前,老公反复叮嘱我。
(4)刚走进包厢的一瞬间,一个男人也进来了,身后有个四五岁的小姑娘,大概是他女儿,我心里稍稍平静了些。随后,一个十岁左右的小男孩蹦蹦跶跶地过来了,她妈妈紧跟在后面。
(5)整体环境不错,我精神放松了很多。
(6)晚上10点多,该休息了。锁好门,我把手提包压在枕头下面。不知不觉,已到深夜。人们都睡熟了。突然,我在似睡非睡中听到窸窸窣窣开锁的响动,接着,哗啦一声,门被打开。我猛地打了个激灵,心跳到了嗓子眼儿。我看到,一个黑乎乎的脑袋探了进来,身体还在外面。不好,一定是小偷!借着通道幽暗的灯光,可以看到那个男人十分高大,样子很凶悍。此时,包厢里其他人还在熟睡。我吓得浑身哆嗦,头皮发麻。他打探一番后,挤进门内。我不知从哪里来了勇气,顿时从铺上弹坐起来,大喝一声:“干什么的?”
(7)“我,我上车呀。”那个男人被我的喊声吓了一跳。他将行李拖了进来。
(8)原来真是上车的。虚惊一场!那个人在半夜上车,身子还没进来,头就伸进来打探,恐怕也担心车厢内有“恐怖分子”。
(9)昏昏沉沉的一夜过去了。早晨醒来,赶紧摸了摸枕头下面,包还在。天已大亮,拉开窗帘,一片片赤裸的黄土坡,被疾驰的列车抛在身后,到陕西境内了。
(10)随便吃了早点,又躺下看书。中间出去了几次,回来后,我严格按照老公嘱咐的去做,把杯中剩下的水倒掉。包厢里,孩子们在嬉闹,大人们都很安静。当我拿出零食吃的时候,挺想给那两个孩子。可我没有。我想,上车前,他们的父母一定无数次告诫他们,不要接受陌生人的食物。我害怕遭遇被拒绝的尴尬。
(11)“阿姨,你怎么躺了半天也不下来玩儿?”下铺的小姑娘仰着脸,忽闪着大眼睛笑着对我说。
(12)孩子把我从铺上唤下来,我就和他们几个聊了会儿。小姑娘的爸妈都在乌鲁木齐做生意,老家是河北沧州的,孩子经常跟着奶奶,这次,爸爸回来接她到新疆。中年妇女是甘肃酒泉人,丈夫在石家庄陆军学院教学,孩子在石家庄上小学。孩子刚放暑假,她带着孩子一起回酒泉探亲。半夜上车的男人,是河南的,做玉石生意。大人聊天,孩子也不闲着,小姑娘唱歌,小男孩儿讲故事,我们的小房间里显得很热闹。
(13)“阿姨,吃荔枝吧!”小姑娘用她胖嘟嘟的小手递给我一颗饱满的荔枝。我愣了一下,赶忙说了声谢谢,接过荔枝,手有些颤抖,还有些僵硬。突然间,觉得非常惭愧。上车快一天了,我们都是各吃各的东西,谁都没给过孩子。拿着荔枝,我不敢面对孩子天真无邪、清澈透亮的眼睛。和孩子比起来,大人的世界多么复杂,充满着猜忌。
(14)孩子给每个人都发了一颗荔枝,没有人拒绝她。看着大家一起分享着她的甜蜜,她笑得眼睛像弯弯的月亮湖。
(15)那颗荔枝,我一直攥在手里,舍不得吃。小小的荔枝,如同两个世界的缩影。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16)孩子善良晶莹的心,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大人的心门,让彼此间敞亮了。我们的小包厢渐渐成了快乐的大家庭,美食共享,格外香甜。我把最好吃的都留给了小姑娘,还让她坐在我腿上,给她讲故事,把她原来松散的头发编成漂亮的小辫,拍了很多照片。孩子对我也越来越依恋,一会儿看不见,就到处找。或许是她离开妈妈太久了,我是个母亲,身上有妈妈的味道。那天夜里,她是在我怀里睡着的。
(17)第三日清晨,越过上千里寸草不生的茫茫戈壁滩,终于看到了茂密的树林。“快看,天山!”人们指着远处峻拔高耸、白雪皑皑的群峰喊着。终点站快到了,可我的心里却平添了一丝怅惘。
(18)车停了。人们潮水般从车身里漫出来。我抱着小姑娘,她爸爸帮我提着大行李箱。孩子紧紧搂着我的脖子,趴在我肩上。出站了,外面人头攒动。小姑娘的爸爸停下来,和我一起寻找接站的人。终于看到会务组的牌子了。
(19)要分别了。我依旧紧紧抱着孩子,我们脸贴脸。她父亲将她抱走那一刻,她哭着大声喊“阿姨”!我心里好难受,背过身。
(20)手机响了,收到朋友发来的短信:出门在外一定要小心,不要轻易和陌生人说话,不要接受陌生人给你的任何食物和饮品!
(21)我笑了笑,走进人海中……(转载自《读者》2012年23期)
我在旅途中遇到了哪些事情?请分点概述。
第(13)段中,拿着荔枝,我为什么不敢面对孩子无邪、清澈透亮的眼睛?
句子赏析
成人的世界如荔枝皮,粉饰,坚硬,粗糙;孩子的世界如荔枝瓤,莹白,晶透,柔软。
读懂文中“我”在旅途中与陌生人相处前后的情感变化。请用自己理解的词语来表明“我”的态度变化:

时间阶段
相聚前
相处间
离别时
情感态度

逐渐融合


温暖可以手手相递,美丽可以心心照亮。请以作者的名义,给发短信的朋友回一条短信,共享旅途上的收获,30字左右。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