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题目。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刚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其出人也远矣出:超出 | B.则耻师焉,惑矣惑:迷惑 |
C.或师焉,或不焉或:有的 | D.吾未见其明也明:明智 |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皆出于此乎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
B.①于其身也,则耻师焉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
C.①小学而大遗②择师而教之 |
D.①士大夫之族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
在下列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句子是( )
例: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A.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
C.李氏子蟠……不拘于时 | D.古之人不余欺也 |
对这段文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该段句式变化多,整句和散句相结合,奇偶互见;字里行间饱含感情,读来感心动耳。 |
B.作者连用三个对比,尖锐地批判了“今之众人”“土大夫”“君子”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C.三个对比,结语语气一句比一句重,第一个对比的结语是疑问语气,第二个对比的结语是肯定、责备的语气,第三个对比的结语是带有讽刺意味的语气,表达的感情更强烈。 |
D.这一段批判反面现象的目的仅在阐明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选择题每题3分,翻译题9分,共21分)
游褒禅山记
王安石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所谓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余与四人拥火以入,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尽。”遂与之俱出。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节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与四人拥火以入拥:持、拿 |
B.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 |
C.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舍:房舍 |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相:帮助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
B.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 |
D.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 |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说明后洞“游历艰难”的一组是()
①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
②其下平旷,有泉侧出
③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
④然视其左右,而记之者已少
⑤方是时,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⑥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A.①②④ | B.①③④ | C.③④⑤ | D.②③⑥ |
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项是()
A.作者认为要到达有“奇伟、瑰怪、非常之观”的地方,需要志、力、物,三者中“志”最重要。 |
B.文章指出探求事物只要尽了“志”与“力”,即使不能到达“险远”之境,也没什么可后悔的。 |
C.作者赞美了古人求思之深之广的治学精神,批评了当时社会上浅尝辄止、浮泛不实的学风。 |
D.本文是一篇叙议结合的游记,以记游为载体,因事说理,生发议论,阐释了学人治学的道理。 |
把语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⑵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⑶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9分,每小题3分)
梁彦光,字修芝,安定乌氏人也。彦光少有至性,其父每谓所亲曰:“此儿有风骨,当兴吾宗。”魏大统末,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及高祖受禅,以为岐州刺史。开皇二年,上幸岐州,悦其能。后数岁,转相州刺史。彦光前在岐州,其俗颇质,以静镇之。合境大化。及居相州,如岐州法。邺都杂俗,人多变诈,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岁余,拜赵州刺史,彦光言于上曰:“请复为相州,改弦易调,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上从之,复为相州刺史。豪猾者闻彦光自请而来,莫不嗤笑。彦光下车,发擿①奸隐,有若神明,于是狡猾之徒,莫不潜窜,合境大骇。初,齐亡后,衣冠士人多迁关内,唯技巧、商贩及乐户之家移实州郭。由是人情险诐②,妄起风谣,诉讼官人,万端千变。彦光欲革其弊,乃用秩俸之物,招致山东大儒,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于是人皆剋励,风俗大改。有滏阳人焦通,性酗酒,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通遂感悟,既悲且愧,若无自容。彦光训谕而遣之。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以德化人,皆此类也。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节选自《隋书·列传第三十八·循吏》)
[注]①擿(tī):揭发②诐(bì):不正,邪僻。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彦光前在岐外,其俗颇质 质:质朴 | B.上闻而谴之,竟坐免坐:因为 |
C.庶有以变其风俗,上答隆恩 庶:但愿 | D.彦光欲革其弊革:革除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彦光弗之罪②彦光训谕而遣之 |
B.①为之作歌,称其不能理化②彦光欲革其弊 |
C.①事亲礼阙,为从弟所讼②请复为相州 |
D.①以德化人,皆此类也②以为岐州刺 |
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梁彦光的为政之道的一组是()
①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②发擿奸隐,有若神明
③每乡立学,非圣哲之书不得教授④彦光弗之罪,将至州学,令观于孔子庙
⑤彦光训谕而遣之⑥吏人感悦,略无诤讼
A.①②⑥ | B.①③⑤ | C.②③④ | D.④⑤⑥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①入太学,略涉经史,有规检,造次必以礼。 (4分)
②后改过励行,卒为善士。 (4分)
③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离骚》)(4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题目。(6分,每小题2分)
(司马)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曰:“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曰:“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监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枹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慄。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骖,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节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军勒兵勒:指挥 |
B.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徇:征询(意见) |
C.身自拊循之循:慰问,安抚 |
D.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引:率领 |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日中而贾不至秦王还柱而走 |
B.何后期为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
C.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
D.君之使不可杀之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
.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能表现司马穰苴“治军严谨”和“同甘共苦”的一组是
①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
②穰苴则扑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
③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
④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
⑤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
⑥晋师闻之,为罢去
A.①⑤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⑥ |
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2)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3)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文言文阅读
乐恢字伯奇,京兆长陵人也。其父,为县吏,得罪于令,收将杀之。恢年十一,常俯伏寺门,昼夜号泣。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恢长好经学,事博士焦永。永为河东太守,恢随之官,闭庐精诵,不交人物。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遂笃志为名儒。后仕本郡吏,太守坐法诛,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归,复为功曹,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辟司空牟融府,会蜀郡太守第五伦代融为司空,恢以与伦同郡,不肯留,荐颍川杜安而退。诸公多其行,连辟之,遂皆不应。
后征拜议郎。会车骑将军窦宪出征匈奴,恢数上书谏争,朝廷称其忠。入为尚书仆射。是时河南尹王调、洛阳令李阜与窦宪厚善,纵舍自由。恢劾奏调、阜,并及司隶校尉。诸所刺举,无所回避,贵戚恶之。宪弟夏阳侯瑰欲往候恢,恢谢不与通。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妻每谏恢曰:“昔人有容身避害,何必以言取怨?”恢叹曰:“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遂上疏谏曰:“臣闻百王之失,皆由权移于下。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政失不救,其极不测。方今之宜,上以义自割,下以谦自引。”书奏不省。时窦太后临朝,和帝未亲万机,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窦宪因是风厉州郡迫胁。恢遂饮药死。弟子縗絰挽者数百人,庶众痛伤之。后窦氏诛,帝始亲事,恢门生何融等上书陈恢忠节,除子己为郎中。
(《后汉书•乐恢传》)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令闻而矜之,即解出亲矜:怜悯 | B.诸公多其行,连辟之多:称赞 |
C.选举不阿,请托无所容容:接受 | D.以示天下之私私:偏爱 |
下列句子分为四组,全都直接表现乐恢“耿介”性格的一组是()
①后永以事被考,诸弟子皆以通关被系,恢皦不污于法②故人莫敢往,恢独奔丧行服
③吾何忍素餐立人之朝乎④宪兄弟放纵,而忿其不附己
⑤诸舅不宜干正王室,以示天下之私⑥恢以意不得行,乃称疾乞骸骨
A.①④⑤ | B.②④⑥ | C.②③⑥ | D.①②⑤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乐恢为人至孝。父亲因得罪了县令而被关押,年幼的乐恢昼夜痛哭不已,他的行为感动了县令,最后父亲得以释放。 |
B.老师焦永“以事被考”后,乐恢“不污于法”,拒绝为他托关系找门路;本郡太守犯法被杀,他“独奔丧行服”:这与他的性格有关。 |
C.蜀郡太守第五伦与乐恢是同郡故人,所以当第五伦取代牟融为司空时,乐恢在推荐了杜安之后,坚决请退,表现了他为人正直的一面。 |
D.河南尹、洛阳令与权贵窦宪相互勾结,为非作歹。乐恢不畏权贵,上书弹劾窦宪兄弟,因窦太后的庇护,劝谏不但没有成效,自己反而被迫害而死。 |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同郡杨政数众毁恢,后举政子为孝廉,由是乡里归之。(3分)
②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3分)
③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了。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范希朝,字致君,河中虞乡人。建中年,为邠宁虞候,戎政修举,事节度使韩游瑰。及德宗幸奉天,希朝战守有功,累加兼中丞,为宁州刺史。游瑰入觐,自奉天归邠州,以希朝素整肃有声,畏其逼己,求其过,将杀之。希朝惧,奔凤翔。德宗闻之,趣召至京师,置于左神策军中。游瑰殁,邠州诸将列名上请希朝为节度,德宗许之。希朝让于张献甫,日:“臣始逼而来,终代其任,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诏嘉之,以献甫统邠宁。数日,除希朝振武节度使,就加检校礼部尚书。
振武有党项、室韦,交居川阜,凌犯为盗,日入慝作,谓之“刮城门”。居人惧骇,鲜有宁日。希朝周知要害,置堡栅,斥候【注】严密,人遂获安。异蕃虽鼠窃狗盗,必杀无赦,戎虏甚惮之,曰:“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其见畏如此。蕃落之俗,有长帅至,必效奇驼名马,虽廉者犹日当从俗,以致其欢,希朝一无所受。积十四年,皆保塞而不为横。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贞元末,累表请修朝觐。时节将不以他故自述职者,惟希朝一人,德宗大悦。
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利希朝老疾易制,乃命为左神策、京西诸城镇行营节度使,镇奉天,而以泰为副,欲因代之,叔文败而罢。宪宗即位,复以检校仆射为右金吾,出拜检校司空,充朔方灵盐节度使。
突厥别部有沙陀者,北方推其勇劲。希朝诱致之,自甘州举族来归,众且万人。其后以之讨贼,所至有功,迁河东节度使。率师讨镇州无功。既耄且疾,事不理,除左龙武统军,以太子太保致仕。
一选自《旧唐书》
【注】斥候:古代的侦察兵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必效奇驼名马效:献出 |
B.以致其欢致:取得 |
C.皆保塞而不为横横:横行 |
D.利希朝老疾易制制:控制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以希朝素整肃有声以献甫统邠宁 |
B.皆保塞而不为横而以泰为副 |
C.求其过,将杀之其后以之讨贼 |
D.非所以防凯觎安反侧也所至有功 |
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B.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C.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D.单于城中旧/少树希朝于他处市/柳子命军人种之/俄遂成林居/人赖之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希朝能力出众,却在事奉韩游瑰时差点因此招来杀身之祸,最后只好逃跑到凤翔。 |
B.无论是振武的盗贼,还是异蕃的盗贼,范希朝对他们都是格杀无论,因此,盗贼十分畏惧他。 |
C.范希朝招引突厥沙陀部投顺归降,用他们讨伐叛贼,立下赫赫战功,之后又率军征讨镇州,没有取胜。 |
D.王叔文派遣范希朝镇守奉天,只不过是想掩人耳,便于让身为副使的韩泰乘机取代他。 |
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有张光晟,苦我久矣,今闻是乃更姓名而来。
②顺宗时,王叔文党用事,将授韩泰以兵柄。
(2)从文中找出能体现范希朝治理有方的两个具体事例。(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