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棉鞋里的阳光
早晨,阳光照到了阳台上,妈妈在给奶奶晒棉被。小峰问妈妈:“奶奶的棉被一点儿也没湿,干吗要晒呢?”
“棉被晒过了,奶奶盖上会更暖和。”妈妈说。“为什么呢?”小峰又问。
妈妈说:“棉被里有棉花,让阳光钻进棉花里,你说暖和不暖和?”
吃过午饭,奶奶要睡午觉,妈妈收了棉被铺到床上。奶奶脱下棉鞋,躺进被窝,说:“这被子真暖和。”她舒服地合上了眼睛。
小峰想:奶奶的棉鞋里也有棉花……于是,他轻轻地把奶奶的棉鞋摆在阳光晒到的地方。小峰把棉鞋放回床前。奶奶起床了,把脚伸进棉鞋时奇怪地问:“咦,棉鞋怎么这么暖
和?”
“奶奶,棉鞋里有好多阳光呢!”
1因为,所以妈妈要给奶奶晒棉被。
2因为,所以小峰要给奶奶晒棉鞋。
3因为,所以棉鞋暖和。
4小峰是个的孩子。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迟到以后
我离教室越来越近了。传达室的挂钟告诉我,我(竟竞)迟到了30分钟! 每走(进近)一步,我的心就跳得格外剧(烈列)。“谁叫你起得这么晚呢?你看还有10分钟,第一节课就要下了!”我暗暗责备自己,并且担心老师会严(历厉)地批评我,同学们会投来责备的目光……
走到教室门口,我更huānɡ zhānɡ( )了。是进,还是退?我犹豫不决。但是,我忽然想到,在这ɡuān jiàn ( )时刻,后退一步,就是rónɡrěn( )自己的错误,就是向自己的弱点退让;前进一步,就是克服缺点的开始,就能多学点知识。想到这里,我yì rán( )抬脚跨进教室。
教室里,同学们正在全神贯注地听老师讲课。“报告!”我才喊出口,几十双眼睛刷地一下盯在我身上,我赶快低下头,只感到脸上阵阵发烫这时老师走了过来严肃而又亲切地xún wèn ( )我李文同学你今天怎么来得这样迟呢我轻轻地回答我我昨晚看电视看得太晚了 今天睡过了头我的头更低了 老师看出了我的心情,亲切地叫我坐下,chénɡ kěn( )地说:“珍惜这短短的几分钟吧!”我偷偷地看了一下周围,同学们的目光也是和善的……
亲切的jiào huì( ),善意的目光,使我忐忑不安的心情渐渐平静下来,我暗下决心,要把sǔn shī( )的时间补回来,我坐好后,迅速拿出书和笔记本,带着huǐ hèn( )和决心,认真地记下了这bǎoɡuì ( )的几分钟内学到的知识。
1.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上恰当的词语。
2.划去第一自然段中用得不当的字。
3.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责备——()眼光——()
严肃——()错误——()
4.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犹豫不决:
全神贯注:
忐忑不安:
5.在第三自然段空白处加上恰当的标点符号。
6.概括说说“我”的心理活动的变化过程。
7.结合选文内容说说,你认为文中的老师是怎样的一位老师。
8.读了这篇选文,你认为自己要做一个怎样的人?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青菜
可爱的青菜,土地美丽的女儿,请用你朴素的光辉照耀着我。
你感人的色彩是生命的象征。生动与纯粹,简洁与丰润,这些高贵品质的融会,于人何等艰难,于你何等自然。我不知道哪一种绿色能像你一样始终放射着家园的温xīn( )。
你紧紧依靠土地,又向天空缓缓伸展自己的身躯,以更好地承接阳光和雨水的恩泽。你的姿态永远是谦卑的,这谦卑绝不是出于某种动机的表演,而是与生俱来,并随着成长而逐渐完美的一种精神形态。孩子们任意拔掉狗尾巴草那根高高翘起的尾巴,笑嘻嘻地摘下灯笼草上那自我炫耀的灯笼,又在凌空悬挂的黄瓜上轻率地刻下伙伴的chuò( )号,但所有的孩子在菜qí( )间割草的时候,却总是那么小心翼翼。
你的根雄健而沉着,土地的血液从四面八方涌入你的根,然后上升到所有粗粗细细的脉管中,在你的全身汩汩流动,向世界显示着你绿色的活力。
你翩然走过土地的胸膛,顺着阳光的导引来到我的身边。你清澈的目光像泉水洗去我的烦恼和疲倦。我这个自以为高大的人,情不自禁地弯下腰来向你致敬。我的手轻轻地抚摩你洋溢青春活力的躯体,渐渐感到自己的灵魂也在长出根来。努力扎入土地内部。我会像你一样___、___、___吗?
啊,可爱的青菜,土地忠诚的女儿,请cì( )给我你蓬勃的生机和一切美德!
1.依据拼音,依次写出文中括号里所空缺的字。
2.照样子,写词语。
粗粗细细:、、
小心翼翼:、、
汩汩流动:、、
3.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出的词语是(只填序号)()
A.既生动又纯粹 B.既朴素又高贵 C.既简洁又丰润
4.在文中找出与作者喜爱青菜的感情形成对比的句子,抄写下来。
5.起始句中,作者称青菜为“土地美丽的女儿”,结尾句中改称“土地忠诚的女儿”,为什么措辞发生了变化?
认真阅读短文,完成后面的练习。
丑石
①我常常遗憾我家门前那块丑石:它黑黝黝地卧在那里,牛似的模样;谁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留在这里的,谁也不去理会它。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说:这块丑石,多占地面呀,抽空把它搬走吧。
②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荒草便繁衍出来,枝蔓上下,慢慢地,它竟锈上了绿苔、黑斑。我们这些做孩子的,也讨厌起它来,曾合伙要搬走它,但力气又不足;虽时时咒骂它,嫌弃它,也无可奈何,只好任它留在那里了。
③终有一日,村子里来了一个天文学家。他在我家门前路过,突然发现了这块石头,眼光立即就拉直了。他再没有离开,就住了下来;以后又来了好些人,都说这是一块陨石,从天上落下来已经有二三百年了,是一件了不起的东西。不久便来了车,小心翼翼地将它运走了。
④这使我们都很惊奇,这又怪又丑的石头,原来是天上的啊!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泥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⑤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而我又立即深深地感到它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的生存的伟大。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细腻——()嫌弃——()怨恨——()
2.认真阅读1—3自然段,写出不同的人是如何看待丑石的。
奶奶:
孩子们:
天文学家:
3.品读句子,回答问题。
(1) “它补过天,在天上发过热、闪过光,我们的先祖或许仰望过它,它给了他们光明、向往、憧憬;而它落下来了,在污泥里,荒草里,一躺就是几百年了!” (从“仰望”体会到什么?从“几百年” 又体会到什么?)
(2)“我感到自己的无知,也感到了丑石的伟大,我甚至怨恨它这么多年竟会默默地忍受着这一切!” (联系上下文说说,“我的无知”和“丑石的伟大”分别体现在何处?)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人生态度?
认真阅读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杨靖宇虽然倒下了,但他那大无畏的革命精神,激励着千百万优秀的中华儿女,走上抗日前线。
1.“大无畏”的“大”意思是()
A.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
B.指大小的对比
C.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
D.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
E.年长,排行第一
F.敬辞
2.“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包括( )
A.关心爱护战士远胜过自己
B.英勇顽强
C.胆怯害怕
D.坚贞不屈
3.课文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认真阅读《黄河大合唱》片断,完成后面的练习。
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
金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
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从昆仑山下,奔向黄海之边;
把中原大地,劈成南北两面。
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五千年的古国文化,从你这发源;
多少英雄的故事,在你的身边扮演!
啊,黄河!你是伟大坚强,
,出现在亚洲平原之上,
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啊,黄河!你一泻万丈,浩浩荡荡,
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我们民族的伟大精神,将要在你的哺育下,
发扬滋长!
我们祖国的英雄儿女,将要学习你的榜样,
!
1.选择适当的内容填在文中。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B.像一个巨人
2.根据歌词,选择朗诵词( )
A.黄河!我们要学习你的榜样,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这里,我们要在你的面前,献一首长诗,哭诉我们民族的灾难。
B.我们是黄河的儿女,我们艰苦奋斗,一天天接近胜利!但是,敌人一天不消灭,我们便一天不能安身;不信,你听听,河东民众痛苦的呻吟。
C.朋友!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出现在亚洲的原野,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伟大而崇高!这里,我们向着黄河,唱出我们的赞歌。
D.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
3.这是一首以黄河象征祖国的热情颂歌,充满了博大、豪放的情怀。第一部分以平稳的节奏、宽广的气息歌唱了。第二部分以热情、奔放的旋律赞美中华民族五千年的,热情激昂地颂扬了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
4.给这个片断加上题目,写在文前的横线上。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作品创作于1939年3月,由光未然作词,冼星海作曲。
B.作品气势磅礴,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全曲包括序曲和9个乐章。
C.作品以中华民族的发源地——黄河为背景,热情地讴歌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保卫祖国的必胜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