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室效应引起国际的关注,我国也积极应对,采取措施。中科院首创用CO2合成可降解塑料聚二氧化碳。下列相关说法合理的是
| A.聚二氧化碳塑料是合成高分子材料 |
| B.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互为同素异形体 |
| C.聚二氧化碳塑料的使用也会产生白色污染 |
| D.聚二氧化碳塑料与干冰是同一种物质 |
根据右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 B.烧杯b中发生还原反应 |
|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
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的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与X、Y、Z原子的核外内层电子数相同。X的一种核素在考古时常用来鉴定一些文物的年代,工业上采用液态空气分馏方法来生产Y的单质,而Z不能形成双原子分子。根据以上叙述,下列说中正确的是()
| A.上述四种元素的原子半径大小为W<X<Y<Z |
| B.W与Y可形成既含极性共价键又含非极性共价键的化合物 |
| C.W、X、Y、Z原子的核外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20 |
| D.有W与X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总低于由W与Y组成的化合物的沸点 |
已知温度T时水的离子积常数为KW,该温度下,将浓度为a mol·L-1的一元酸HA与b mol·L-1的一元碱BOH等体积混合,可判定该溶液呈中性的依据是()
| A.a=b |
| B.混合溶液的PH=7 |
| C.混合溶液中,c(H+)+ c(B+)= c(OH-)+ c(A-) |
D.混合溶液中,c(H+)=![]() |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l2(aq)+I-(aq)
I3-(aq),c(I-3)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I2(aq)+I-(aq) I3-(aq)的△H<O |
| B.若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则K1>K2 |
C.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 >![]() |
| D.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 |
某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FeBr2、FeI2,若先向该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氯气,再向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为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①原溶液中的Br-一定被氧化;
②通入氯气之后原溶液中的Fe2+一定有部分或全部被氧化;
③不能确定通入氯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2+;
④若取少量所得溶液,再加入CCl4溶液,静置、分液,向上层溶液中加入足量的AgNO3溶液,只产生白色沉淀,说明原溶液中的I-、Fe2+、Br-均被完全氧化
|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③④ |